APP下载

保定市部分奶牛场胎衣不下发病率调查与中兽医治疗效果观察

2018-10-15李睿文王许航徐瑞涛刘观忠

中国兽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胎衣奶牛场中兽医

李睿文,王许航,白 云,徐瑞涛,刘观忠

(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分娩期疾病,也是长期以来严重危害奶牛业的疾病之一,是指奶牛娩出胎儿后,在正常时限内(一般为12 h)未将胎衣排出的病理过程。至今各地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并有上升趋势,据报道我国北方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大约为10%~50%之间[1],国外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大约为5%~10%[2]。引起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主要和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及胎盘未成熟或老化、充血、发炎、胎盘构造等有关[3]。

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症状:胎衣部分呈索状悬挂于阴门之外,发病奶牛常常表现拱背和频繁努责,胎衣在产后1 d之内就开始变性分解。从中医理论上讲,胎衣不下是由于产前劳动过度,气血不足;或产程过长,畜体倦乏;或胎儿过大;或临产时受风寒侵袭等引起[3-4]。

在笔者的临床实践中,遇到很多的奶牛胎衣不下的病例,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应用催产素、子宫灌注方法效果不确实。因此,本研究对保定市3个奶牛场于2015年11月份至2016年10月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并选取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进行中兽医方法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缩宫素、兽医针灸包、70%酒精(自配)、5%碘酊(自配),中药药材,购自安国中药市场。

1.2 方法 对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保定3家奶牛场的胎衣不下发病率进行调查,奶牛胎衣不下的标准是娩出胎儿后24 h胎衣不排出。本研究选取应用催产素治疗 效果不佳的病例15头,采用针灸和中药对其治疗及观察治疗效果。针灸穴位为:通关穴、蹄头、尾尖(宽针刺破见血)、百会穴(圆利针刺入6~8 cm,留针3~5 min)。中药组方为当归60 g,川穹30 g,桃仁20 g,干姜9 g,炙甘草9 g;用法为:水煎,候凉灌服,每日1剂,连用3 d。

1.3 试验奶牛 选取保定市3个奶牛场,3个奶牛场每个牛场奶牛存栏量为300头左右,泌乳奶牛为180头左右,日单产平均为28.5 kg。在2015年11月份-2016年10月份,调查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A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保定市部分奶牛场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的调查

2.1.1 保定市部分奶牛场奶牛胎衣不下每月发病率的调查 对保定市部分奶牛场胎衣不下发病率的调查结果表明,在2015年11月份-2016年10月份奶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29.76%。其中最高为2015年12月份,发病率为57.14%,2016年8月份最低,发病率为6.25%(见表1)。

表1 2015年11月份-2016年10月份保定市3个奶牛场胎衣不下发病调查

*: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

2.1.2 保定市部分奶牛场胎衣不下发病率与产奶量关系的调查 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对保定市部分奶牛场胎衣不下发病率调查表明,其发病率与泌乳量呈正相关,泌乳量越高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越高。日单产在20 kg以上的发病率为38.89%,而对于日单产在10 kg以下的发病率仅为17.02%,差异极显著(P<0.01)(见表2)。

表2 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保定市部分奶牛场胎衣不下发病率与产奶量的关系

*: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

2.1.3 保定市部分奶牛场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与是否顺产的关系调查 本研究对保定市部分奶牛场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与分娩时状况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发生难产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为79.49%,而顺产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为16.14%,差异极显著(P<0.01)(见表3)。

表3 保定市部分奶牛场胎衣不下发病率与是否顺产的关系

附:**为差异极显著(P<0.01)

2.2 中兽医方法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疗效观察 对保定市部分奶牛场发生胎衣不下的奶牛,应用催产素等激素疗法进行治疗后未见效的15例病例,应用针灸和中药等中兽医方法治疗,治愈为12头奶牛,治愈率为80%(见表4)。

表4 中兽医方法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疗效观察

3 讨论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主要有奶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营养失衡、胎盘异常 、不良应激及助产不当等。本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市部分奶牛场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较高,为29.76%。并且在12月份发病率最高,为57.14%,8月份最低为6.25%。这可能与天气变化有关,2015年12月份比较寒冷,可能是本月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这3家奶牛场在2015年11月份由于牧场化改造,由小区改变为牧场,饲喂改为分群饲喂,奶牛重新分群,应激是导致本月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因素。在2016年6、7、8月份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较低,同时分娩的奶牛数量较少,主要是由于奶牛场繁殖计划所导致的,其原因可能是牧场主需要避开炎热的夏季奶牛分娩。发生难产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为79.49%,而顺产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为16.14%,差异极显著(P<0.01),其原因可能与奶牛场不正确的接产及产后处理不当有关,这3个奶牛场均没有产房,奶牛分娩时没有专人负责,接产人员缺乏正确接产的机能,同时产后不应用催产素或用的次数少。现在由于避免有抗奶的出现,遇到胎衣不下的病例,只是单纯应用子宫内投药,如泡腾片等。

对于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子宫灌注防腐剂和应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如缩宫素等方法[5-7],但在笔者的实践中效果不确实。虽然手术剥离胎衣是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有效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很少,可能与剥离胎衣技术要求高,并且剥离胎衣又脏又累,一般的牛场兽医不愿意去操作。因此针对奶牛胎衣不下急需一种操作简便、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次应用中兽医方法治疗,所治疗的15头奶牛中,应用一次针灸,并灌服一次中药者,12头奶牛有效果,治愈率达80.00%。其他3头未见效者,连用3次中药者,也未见效,但具体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通过对保定市部分奶牛场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的调查,发现保定市部分奶牛场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较高,初步分析其发生原因和规律,为以后的防治提供临床资料,但其发生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应用针灸和中药进行的中兽医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避免有抗奶的产生,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志谢:本校符振英副教授对本研究给予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胎衣奶牛场中兽医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发展中兽医需要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