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湖水生生物生物量及鱼产力评估

2018-10-15石伟王晓奕于金山

水产养殖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绿藻硅藻鳙鱼

石伟,王晓奕,于金山

(1.银川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1;2.宁夏石嘴山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沙湖地处贺兰山麓(E 106°18'45″,N 38°45'),海拔1 099 m,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1 725 mm,年蒸发量1 755 mm。沙湖是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秀丽独特,1998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是宁夏最大的天然半咸水湖泊,总面积45.1 km2,其中湖水面积8.2 km2,平均水深2.2 m,含盐量4.3 g/L,pH值8.40~8.90。沙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季节变化明显,水体长年偏碱性,并且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水环境因子的变化以及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动态变化明显区别于其他湖泊,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季节特征。近年来随着当地工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补水、农田灌溉退水以及水产养殖生产等使得过量营养盐进入沙湖,浮游植物大量增殖,致使沙湖的水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受污染程度。

水体鱼产力是渔业科学和水域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的深入揭示,鱼产力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较大的发展,成为了合理利用水体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1-3]。该研究在对宁夏沙湖水体进行系统的生态学研究基础上,估算了沙湖的鱼产力,并对鱼类放养品种及合理放养量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沙湖泊渔业生产、水体管理和水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点的布设

根据沙湖的形状,在沙湖设置了5个采样点,分别为I老渔场,II进水口,III十一队,IV湖中心,V鸟岛。

图1 沙湖采样点设置

1.2 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为春(2016年 4月)、夏(2016年 7月)、秋(2016年10月)、冬(2017年1月)对沙湖水体中的水生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1.3 样本采集

水生生物样本采集依据《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进行[4]。

1.4 鱼产力评估

根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现存量、P/B系数、净生产量、利用率和饵料系数,估算沙湖水体的潜在鱼产力[5-10]。

1.5 合理放养量

鱼类合理放养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沙湖水生生物量

2.1.1 沙湖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 沙湖浮游植物密度沙湖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及其时空变化见图2。沙湖春季蓝藻密度最高,其次为硅藻和绿藻。夏季蓝藻占绝对优势,绿藻、硅藻密度也较高。秋季蓝藻依然占绝对优势,绿藻、硅藻次之。冬季绿藻密度最高,其次为硅藻、隐藻和蓝藻。沙湖浮游植物平均密度 1 039.1×104cells/L,其变幅为 359.7×104~1 788.9×104cells/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8.799 mg/L,变化幅度为3.441~13.840 mg/L。春季硅藻生物量最高,其次为绿藻、裸藻、蓝藻。夏季蓝藻生物量最高,其次为硅藻、甲藻、绿藻。秋季浮游植物生物量依次为蓝藻、硅藻、绿藻、甲藻。冬季绿藻生物量最高,其次为硅藻、隐藻。

图2 沙湖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

2.1.2 沙湖浮游动物密度与生物量 沙湖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及其时空变化见图3。沙湖浮游动物密度变动范围为426~1 247 ind./L;年均854 ind./L,其中轮虫694 ind./L、枝角类2 ind./L、桡足类158 ind./L,分别占浮游动物密度的81.3%、0.2%、18.5%。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013~5.296 mg/L;年均3.523 mg/L,其中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分别占浮游动物生物量的32.2%、15.6%、52.2%。沙湖浮游动物数量结构主要由轮虫和桡足类组成,生物量结构则主要由桡足类和枝角类组成。

图3 沙湖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

2.1.3 沙湖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沙湖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及其时空变化见图4。沙湖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342 ind./L,变幅196~458 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 22.45 g/m2,变幅 10.11~34.01 mg/m2,夏季月底栖动物密度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底栖动物的量也随之增加。

图4 沙湖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

2.1.4 沙湖水生植物密度与生物量 沙湖水生植物密度、生物量变化见图5。沙湖水生植物年平均密度为 73 ind./m2,变幅 40~101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 851.2 g/m2,变幅 362.7~1319.5 g/m2,夏季水生植物密度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夏季水温较高,水生植物生长旺盛,此时量最大。

图5 沙湖水生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

2.2 沙湖鱼产力评估与分析

2.2.1 浮游植物提供的鱼产力 沙湖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为8.80 mg/L,湖沼平均水深2.2 m,则浮游植物单位存量为193.58 kg/hm2,P/B系数以110计算,饵料系数取40,可利用率取20%,则浮游植物的鱼产潜力估算为106.47 kg/hm2。

2.2.2 浮游动物鱼产力估算 沙湖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2.88 mg/L,湖沼平均水深2.2 m,则浮游动物单位存量为77.51 kg/hm2,取P/B系数以30计算,饵料系数10,可利用率50%计算,浮游动物鱼产潜力估算为116.26 kg/hm2。

2.2.3 外源性食物的鱼产潜力估算 如果考虑到有机碎屑和细菌等外源性食物的饵料作用,则实际生产力还要增加,一般认为它们可提供滤食性鱼产量的50%,则沙湖腐屑等外源性食物可提供鲢、鳙鱼产力为111.36 kg/hm2。

综合以上3方面的结果,估算沙湖每年浮游生物及外源性食物可提供的理论鲢、鳙鱼产潜力为334.09 kg/hm2,即在保持目前水域理化、生物状态和不进行人工投饵的前提下,每年鲢、鳙鱼理论最高生产量为334.69 kg/hm2。沙湖可养鱼面积为1 800 hm2,则每年鲢、鳙理论生产量的最大值为601.36 t。

2.2.4 底栖动物提供的鱼产力 沙湖底栖及甲壳动物年平均生物量取点估算为22.45 g/m2,P/B系数取3,饵料系数取4,利用率取30%,全湖可养殖面积1 800 hm2,可产鱼杂食性鱼类(鲤鲫等)90.92 t。

2.2.5 水生植物提供的鱼产力 沙湖水生植物资源的生物量为851.2 g/hm2,其中90%以上是草鱼难以摄食的挺水植物,根据F=(B×P)/(K×100)的计算方法,草鱼合理存量只有425.6 g/hm2。

2.3 鱼类放养品种及合理放养量分析

2.3.1 鲢鳙合理放养量 沙湖浮游植物单位存量为193.58 kg/hm2,浮游植物的鱼产潜力估算为106.47 kg/hm2,外源性食物的鱼产潜力估算为53.24 kg/hm2;浮游动物单位存量为77.51 kg/hm2,浮游动物鱼产潜力估算为116.26 kg/hm2,外源性食物的鱼产潜力估算为58.13 kg/hm2,合计沙湖鲢鱼产力为159.71 kg/hm2,鳙鱼产力为 174.39 kg/hm2。

根据公式计算,沙湖鲢放养量为532尾/hm2,规格以500 g/尾计,则放养量为266 kg/hm2,鳙放养量为435尾/hm2,规格以500 g/尾计,则放养量为217.5 kg/hm2。

2.3.2 杂食性鱼类合理放养量 沙湖底栖及甲壳动物年平均生物量取点估算为22.45 g/m2,鱼产潜力估算为50.51 kg/hm2,则杂食性鱼类合理放养量为252尾/hm2,规格以200 g/尾计,则放养量为50.4 kg/hm2。

因此,沙湖养殖鱼每年合理总放养量为1 221尾/hm2,535.5 kg/hm2。

3 结论

沙湖夏季浮游植物密度最高,蓝藻占绝对优势,冬季密度最低,绿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平均密度1 039.1×104,平均生物量 8.799 mg/L;浮游动物夏季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冬季较低,密度年均854 ind.·L-1,生物量年均3.523 mg/L。底栖动物夏季密度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342 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22.45 g/m2;水生维管束植物夏季密度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水生植物年平均密度为73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 851.2 g/m2。

沙湖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为8.799 mg·L-1,鱼产潜力估算为106.47 kg/hm2。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3.523 mg/L,鱼产潜力估算为77.51 kg/hm2。外源性食物的鱼产潜力估算提供鲢、鳙鱼产力为111.36 kg/hm2。每年鲢、鳙鱼理论最高生产量为334.69 kg/hm2。沙湖可养鱼面积为1 800 hm2,则每年鲢、鳙理论生产量的最大值为601.36 t。底栖及甲壳动物可提供的杂食性鱼产力为22.45 kg/hm2,可产鱼杂食性鱼类(鲤鲫等)90.92 t。水生植物提供鱼产力为851.2 g/hm2。沙湖鲢合理放养量为266 kg/hm2,鳙合理放养量为217.5 kg/hm2,杂食性鱼类合理放养量为50.4 kg/hm2,草食性鱼类合理放养量为50.4 kg/hm2。

猜你喜欢

绿藻硅藻鳙鱼
硅藻定量分析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硅藻人工智能搜索系统检验效能评估
小硅藻找亲戚
鳙鱼的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
硅藻指数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种鉴定
绿藻对烤烟湿润育苗影响及绿色防控策略
三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
以成长为主题解读《窗灯》
鳙鱼鱼肉不同酶解产物的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