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设计

2018-10-14陈建钦

考试与评价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导入

陈建钦

【摘 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导入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其还为课前预习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前导入内容的设计性和创新性,注重导入内容的吸引性,让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全面学习的状态。同时,教师要饱含激情地讲解课前导入,增强课堂氛围的渲染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导入设计 教学措施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精神,而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效果最佳的部分,其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英语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所以,教师要不断丰富导入环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通过导入将英语感性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一环节增强对英语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同时,教师还要为导入环节注入新的时代理念,将各种新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其中。

一、遵循英语导入原则,发挥导入环节的最大作用

第一,遵循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内容,激发学生的热情。众所周知,在导入环节注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能够为学生课堂的后部分学习奠定良好的感性基础,激发学生内心的探索欲望。而且兴趣是引导学生践行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而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仍然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他们主要靠感性思维进行判断和筛选。所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于英语导入中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益。与此同时,高效的学习效果能够帮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尊心的满足,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第二,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促进学生成为语言的实践者和学习者。在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真正实践者,他们的自觉主动对学习的效益发挥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切实坚持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为学生设计各种需要切身实践和思考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导入环节的学习中就意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身的英语综合实力有更直观的掌握,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丰富的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完善自我。

第三,遵循导入针对性原则,防止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内容产生脱节。对于大多数初中生而言,由于成长环境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们学习语言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导入环節中一定要遵循针对性原则,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设计不同的导入内容。同时,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之前还要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全方面把握,争取根据他们的不同性格实施相对应的导入活动,这样导入部分才能够带领学生更快地进入英语的语言学习情境。除此之外,由于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不同,其适合的导入形式也有一定差别。因此,在每节课的导入过程中,教师都要将教材中相应的内容切实贯彻其中,实现知识和思维的同步。

二、高效利用现代化课堂导入技巧与方法,增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一,坚持利用图片视频进行导入,利用直观内容激发学生感性思维。图片视频导入是一种直观导入法,其表示通过多媒体工具播放图片、视频、幻灯片,利用这些内容进行课堂导入。初中生的感性思维非常活跃,直观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而且,多媒体软件能够凸显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魅力,其不仅能够通过画面为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还能够通过其他工具的辅助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感官体会英语的情境,为学生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这样,天性活泼善思的初中生在这一导入环节的学习中就会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2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各种颜色的衣服,然后询问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和最讨厌的颜色,借此导入课堂。这样学生就会在自然而然地从感性的颜色认知过渡到理性的句型学习中,他们也会更快地吸收更多的知识。而且,利用多媒体呈现导入内容能够增强课堂氛围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第二,实施三分钟演讲导入法,增加学生的表现机会,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就是他们表现自己和发展自己的最佳平台。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加学生的表现机会,让学生不断完善和丰实自己。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将三分钟演讲融合进去,而三分钟演讲的内容要与上节课的教材内容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就能在锻炼自己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仁爱版七年级下册的Unit 5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话题在课前先进行周围同学们如何上学情况的调查,随后根据调查结果在课上进行三分钟论述,让学生对自己每天上学的交通工具和消耗时间进行简要介绍。这样,在之后课文的讲解时,学生就能更快地将这些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除此之外,教师在实施这种导入方法时要提前布置任务和安排人员,这是因为这种话题性演讲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词汇量还不足以让他们即兴三分钟演讲,所以充分的提前准备能够促进这一环节顺利进行,发挥导入环节的重要作用。

第三,将课本剧表演引进导入环节,增强学生的语感和理解力。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故事型小文章,其语言口语化,内容有趣生动,是话剧的良好素材。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课本剧表演。首先,在整理和改编方面,教师可以自行提前整理或者让英语成绩优秀的同学共同改编,让课本剧的内容更简单、更有条理性。其次,教师就可以根据角色的难易程度安排不同的学生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口语。而且,表演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所以他们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得到自身英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3 Topic 3 Section C The Little Match Girl时,教师可以对这一单元中的小故事进行课本剧编排,让学生对这些内容中的生单词和相关语法知识进行提前预习,这样学生就能在满足自己的表演欲的同时拓展英语知识。

第四,将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融入导入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将唱歌、猜谜和头脑风暴等游戏融入导入环节能够大大增强其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更高。除此之外,游戏活动的进行是一种锻炼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性活动,其能够在学生娱乐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英语的听力、理解力、表达力等。例如,在讲解月份相关知识时,很多学生对这些英语单词的记忆都靠单纯的死记硬背,这种记忆方式效率很低。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动作来帮助学生记忆这些单词,一种动作代表一个月份,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深地记住月份单词,他们还能够快速地辨别这十二个月份。

第五,将悬念导入法渗透于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听力和阅读的导入环节设置疑问能够快速地带领学生进入思考情境。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这种悬念导入法,将其作为激发学生思考和反思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悬念导入法还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有关度假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询问学生“Where do you want to go for the winter vacation?”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他们会想到各种各样的答案。在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简单复习,学生对这些单词的运用情况也有了进一步掌握。而且,教师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以自己的答案为模板引导学生回答,这样学生还能学习到新句型和新语法。

第六,坚持运用律动引入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律动导入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而且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些单元尤其是音标教学时最好加入律动引入法的运用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活动中。因此,在导入中练习这种方法能够为学生实际运用英语奠定经验基础。例如,在学习snow,windy等单词时,这些内容在教材环节是通过图片和音频体现的,学生需要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音频的细听分辨每个单词的具体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律动引入法进行导入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节奏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声音和线条推测出每个单词的含义。而且,在这种导入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这些单词进行词义拓展,利用句子来描述它们,这样学生就能在动感的状态下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导入环节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英语语言情境。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的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其发展原则,发挥导入环节的最大效益。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导入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不同导入法的应用,要结合教材实际内容运用不同的导入手段,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银花:《巧妙设计,有效导入—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学术期刊《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年16期

[2]张秀燕:《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学术期刊《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年2期

[3]陈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探究》,学术期刊《中学生导报(教研周刊)》,2012年4期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导入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措施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导入”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