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2018-10-14朱启萍

考试与评价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合作探究创设情境

朱启萍

【摘 要】“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更具体的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 生活素材 合作探究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1.创设兴趣情境

托爾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数学的魅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创设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情境,让不同的动物骑上不同形状车轮的赛车,猜想谁得了第一名,讨论:“人们把车轮做成圆的,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椭圆形或方的?”学生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就会运用已学知识去思考,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去引起学生的求索,对疑难问题积极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教师一上课就说:“这节课我们先来做猜谜游戏。”同学们听了都十分高兴,个个聚精会神地听讲述:“同学们不论你们说出几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不信,试试看。”同学们举出的数愈来愈大,教师一一回答,学生又通过计算验证答案。这时,大家都很惊奇,里面到底有什么“诀窍”呢?于是教师便因势利导地说:“你们想知道其中奥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会解开这个谜。”这时同学们就带着急于探究知识的心情去认真学习。这正时“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所得”的道理所在。

二、提供有效的素材

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需求,就必须从身边生活中选择补充大量素材组织教学。在选择素材时,应遵循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原则。

1.选择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的素材

素材要具备数学价值是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素材所含着的数学信息与教学目标密切关联,有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有位教师在教《千克和克的认识》时,让学生拎一拎两袋盐。这样的素材就蕴含有多个数学信息,有很大的数学价值。两袋盐正好是l千克,学生将两袋盐掂在手上可深刻感受到“1千克”到底有多重。每袋盐500克(包装袋上标明),两袋盐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学生又可从两袋盐中感受到“千克”与“克”的关联。且盐又是日常生活中的必用品,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选择的素材有一定的时代信息和实践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所谓“有价值”就是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作用。素材的选择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价值,享受这种价值。所以所选择的素材应该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事例。这样的事例要能让学生在处理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必要的应用技能和实践经验。例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选择了丈量平行四边形田的面积作为素材。创设了这样一个很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情境:“我的邻居家有块田(小黑板出示平行四边形田的形状)想与别人调换,这块田的面积该怎样丈量与计算,这节课请同学们帮老师研究一下。”在农村调换田地是经常遇见的事,调换田地就涉及到丈量和计算田地面积,所以选择这样的素材组织教学,学生一定有很深的体会和感悟。他们在处理这样的素材中不仅仅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感悟到应该用怎样的数学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

《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千方百计地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以及互相合作、自主探究等有效的参与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它应当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课桌椅最好按“T”型排列,每组4—6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如:我在教学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已学过平衡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应该能够自己学习获取新知,于是,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个装有这种形状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学具包,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操作、观察、推导,看谁能发现更多的方法来计算三角面积。同学们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同桌讨论,有的小组合作,十分钟后,有不少手举了起来,要求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一个个上台演示并说明理由,分别用拼、折、移、剪等方法来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同时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了进行合作。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学习。但很多教师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时也进行合作交流。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合作教学起着一个反作用。

打造有效课堂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

参考文献

[1].王小明.浅论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与构建[J].中学数学研究,2013(1):3-5.

[2].刘克政.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模式[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5.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合作探究创设情境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