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科研意识 提高科研能力

2018-10-14李晓健

考试与评价 2018年4期
关键词:每学期课题培训

李晓健

【摘 要】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执着的奉献精神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校长:“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关键词】科研 能力

由此可见,引导教师搞科研,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十分重要。下面是我对如何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意识决定形态,态度决定高度

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教师能否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领导、教师缺乏科研的意识。许多人会认为搞科研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很难做的工作,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虚的、是额外负担。所以,作为领导要树立科研兴校意识,也要引导教师树立全新意识,这就是: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份内的工作;要让教师明白“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同样是教书,魏书生、于漪、钱梦龙、黄厚江等许多优秀教师却感觉幸福、快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是教育艺术家。他们总是从研究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个人素养,一定要边教边研。

二、教师全员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近年来,为实现“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创有内涵发展的学校”工作目标,我们摸索着前行。先后通过“明星教师”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三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程”等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科研素质,培养自己的骨干教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我们要求各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教师培训内容分为两大版块:“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1.通识培训

培训内容又分:理论培训和课题培训。

理论培训。每学期学习一套理论。本学期教研室组织老师们学习了《教与学的心理学》、《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等等理论,由此可以指导各学科教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

课题培训。通过开展“如何做课题”理论培训(包括课题选题论证、撰写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具体的实验过程)。设计并论证一项校本研究课题的实际操作,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

2.学科培训

学科培训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分管教科研的领导带领下,充分调动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作用,进行学科培训和研究性学习。

培训形式可以采取“模块培训+案例研究”的方式,即“确定主题,依托案例,专题研究,解决问题”。这样的培训方式对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可以收到“短、平、快”的效果。

三、健全科研机构,打造科研团队

“人心齐,泰山移”,學校教育科研不但需要领头人,更需要优秀团队。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能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有利于提高团队整体效能。

学校教科室要主抓教师培训工作,引导、带领教师团队进行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每学期,教科室都要根据各教研组送来的教研培训计划制定好学校的培训计划,然后有条不紊地组织系统的、各级各类培训。带领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开阔老师们的视野。还对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水平进行测试,带领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创新点,整体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

四、开展量化考核,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学校要坚持对教师科研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且每年评选科研积极分子、优秀科研组。可参照实施如下“八个一”工程:每月交一篇典型实验教学反思;每学期交一份实验教学精品案例;每学期读一本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书籍;每学期上一节实验研究课;每学期写一份阶段性总结;每两年公开发表一篇教科研论文;每三年获得一项教育教学荣誉;每学期写一篇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且一个教学循环(3年)能承担一个课题。

以此来充分调动老师们搞科研的积极性。

五、多角度选择课题,加强研究指导

1.指导教师确定科研题目

很多教师怕做课题,主要原因是由于不了解科研题目的普遍性。以为只有《教师自主评价研究》《目标导向教学研究》《如何开发新课程资源》《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这样的大课题才称得上科研题目,而《词汇记忆方法》《学生自评作文策略研究》《课堂提问设计》《各种文体课文如何开场》等小课题目就算不得科研题目。

其实不然。大课题、小课题都是科研题目。从某个角度看,一些小课题更具有普遍意义,更贴近实际,因而也更具有研究和推广的价值。如此看来,教育科研选题就广泛了。每位教师,不论教语数英,政理化的,还是教体音美的,都会找到几个乃至几十个小科研题目。不论是国家级课题,还是省级、市级、城区级,只要持之以恒地研究,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加强研究过程指导

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起步后,因为工作琐碎,容易中途停顿。因此要重视研究过程的指导、督促、评比。

学校教科室始终注重科研过程,强化对老师们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督促、检查;强化对老师们教育科研计划的检查;强化落实情况的检查;强化对阶段总结的检查。可以在校园网挂上“科研课题专栏”,让实验教师把研究的计划、总结、阶段成果定期挂到网上,每个学期开展一次科研成果的评比,从而使指导、督促落实到位。

总之,作为学校,教学是中心,而科研是关键。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一条不可替代的途径,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是一条通向教育新天地的道路,是创有内涵发展的学校的关键环节。在教中研,研中教,使老师们发现了一个崭新的自我,发现了一个广阔的教学天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使老师们的劳动有了双重收获,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每学期课题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