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探究

2018-10-14辛凤军

考试与评价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

辛凤军

【摘 要】当人类社会的文明产生以后,人类就开始利用各种符号来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伴随着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历史。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社会提供了借鉴,避免在今后的发展中走向误区。随着经济文化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始逐步走出国门,同样随之而来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受到的世界开放文化的冲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尤其是借助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 价值观 教育

历史是人们对发展进步过程的记录和反思,为今后的道路指明方向。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这个时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做好这个时期段的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对于人才又有了一种新的定义。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社会更加需要一些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全能型创新人才,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转变。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价值观主要包含人生观、社会观和政治观,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内容也同样包含这几个方面。首先是人生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宝贵的爱国的优良传统,对祖国深深的爱成为中国人奋勇抗敌的精神支柱。当民族和国家遭到外来袭击时,中国人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为了实现民族解放而英勇抗争。其次是端正的政治观念,在高中历史的近代史和现代历史中,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让我们祖国逐步走向强大,人民得以幸福安康。最后一个内容就是社会价值观念,我们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民族,着力保护本国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

1.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历史课堂的活跃性,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习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辛亥革命的视频和图片,从而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加强对辛亥革命发展过程的认识,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挖掘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的教授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内容,从而不断在历史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人文素材,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与感悟,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学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中国政治建设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过程中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树立学生的责任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内涵的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提升。

3.重视價值观教育的实践教学

实践方能出真知,再多的知识灌输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们不能贴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真实内容。我们国家保存了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战争年代的遗址,也有古代的各种历史档案,如今很多地方的博物馆均有收藏。老师可以通过对历史文化古迹的参观走访,通过现场讲解让学生们真实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和问题,对于今天的启示老师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当学生能够将价值观合理应用于现实的发展,学生才能切实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也才会更加容易接受价值观的内涵,实现自我的发展。

4.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素养。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高亢激昂的《黄河大合唱》,通过歌曲中的歌词了解到当时中国民族的危机,进而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利用多媒体等为学生播放抗日战争的影视片段、图片和文字等相关材料,使学生了解日本侵华时的种种罪行,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的艰难,探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再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战争年代的战火纷飞,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结合现如今,日本对侵华时犯下的滔天罪行拒不承认,还对中国钓鱼岛的“虎视眈眈”等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为建设新中国做出贡献。

5.利用热点事件进行教学延伸,提高学生对历史思维的运用

历史价值观点对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老师应该结合社会热点来进行历史教学的实践延伸,增强学生运用历史思维以及历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多样化历史价值观念的形成。比如,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萨德”入韩事件或是英国“脱欧”事件来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延伸,让学生通过对相关事件之间产生的原因、影响、背后逻辑、链条等方面的分析与分享,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历史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完善对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历史思路与历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多样化、立体化、科学化的历史价值观的形成,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价值取向与综合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陈锐.探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J]考试周刊,2018(16):128-128

[2]张雅琴.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J]考试周刊,2018(07):152-152

[3]邹冬梅.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管窥[J]好家长,2017(73):197-197

[4]杨丽敏.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问题分析[J]高考,2017(09):92-92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
我的价值观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