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消毒对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评价
2018-10-14姚建茹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中央手术室辽宁沈阳110024
姚建茹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中央手术室 (辽宁 沈阳 110024)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导管血流感染中应用碘伏消毒的预防价值。方法:依照乱数表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手术患者67例进行对比研究,34例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消毒措施,另33例实验组患者采取碘伏消毒,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长为(6.12±1.23)d,对照组则为(9.45±1.15)d,与此同时,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20.6%,P<0.05。结论:在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应用碘伏消毒进行预防可有效提高患者导管留置时长,减少感染发生率。
在手术进行中常需进行静脉导管插入以监测患者血管活性和血流动力学,然基于导管插入属于侵入性诊疗,故而可因术中不规范操作等因素给机体造成一定感染。针对此,本文将就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67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就碘伏消毒在其中的临床价值展开实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照乱数表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手术患者67例进行对比研究。实验前均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实验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对照组患者为34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6.64±2.57)岁;实验组患者为33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7.51±2.48)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别(P>0.05)。
1.2 方法
本组所有实验者均进行导管留置,主要操作如下:严格规范无菌操作,进行皮肤消毒,在患者左侧锁骨下静脉处进行穿刺。针对穿刺部位渗血或渗液者,采取事先准备的透明薄膜帖予以更换。导管护理:每日进行1次导管更换,定时观察患者皮肤状态,针对导管堵塞、穿刺部位红肿等现象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取碘伏消毒穿刺点皮肤,主要内容如下:择取2%碘伏进行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环形消毒3次,待其干燥后,再次进行1次消毒,后进行透明薄膜帖覆盖。对照组则不另行穿刺点皮肤消毒。
针对出现导管血流感染现象,应及时予以导管拔除,后择取8mL管内血液和等量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药敏试验和细菌分离鉴定。
1.3 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导管留置时长和血流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经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以(±s)表示两组导管留置时长并以t检验;以例数(n)、百分比(%)表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并以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其导管留置时长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导管留置时长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对比
3.讨论
手术室中多见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其主要基于静脉导管留置所致。在手术中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不仅可明显减少术中反复穿刺痛苦,还可实现给药、输液、营养支持等相关操作,进而提高手术便利性。然而由于长期静脉导管留置,可提高细菌感染概率,进而影响患者预后。其主要有:(1)受污染液体或药物。经静脉导管进入人体血液中,进而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导管污染。由于静脉导管一部分进入人体血液中并与其长时间接触,因此提高细菌滋生的概率,进而引发相关性血流感染;(3)穿刺点细菌定植。经临床发现,在静脉导管留置后24~28h中,可有疏松纤维蛋白鞘形成在导管表面,进而迁移到患者体内,引发感染。有学者研究发现,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其发病机制主要源于细菌繁殖,因此,临床采取碘伏消毒可取得良好杀菌效果[1,2]。碘伏主要为胆汁碘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结合物,其不仅可消灭原虫,还可显著作用于真菌、病毒杀灭中,因此,临床中除却可将碘伏应用于滴虫性或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外,还可将其应用于手术室消毒中[3-5]。传统碘伏消毒含量多以1%碘伏为主,由于穿刺点消毒需增加适当浓度,故而本次实验主要采取2%碘伏消毒。经碘伏消毒后,实验组患者其感染发生率为3.0%,对照组则为20.6%,P<0.05,进一步证实,碘伏消毒有效性。与此同时,由于经过碘伏消毒后大大缩减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故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导管在患者体内留置时长,尽可能避免因感染提前拔除导管事件,故而可最大化优化治疗效果[6]。本组实验中,实验组患者其导管留置时间为(6.12±1.23)d,对照组则为(9.45±1.15)d,P<0.05。此外,碘伏消毒不仅可有效预防细菌感染,还可在患者皮肤表面形成深褐色薄痂,进而能够掩盖导管皮肤入口,由此可有效预防细菌自患者皮下隧道进入机体血液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
采取2%碘伏进行消毒尽管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延伸导管留置时长,但在实践应用中还需注意综合其他护理手段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安全性。主要内容如下:(1)保持穿刺点皮肤干燥。为减少细菌存活率和降低其繁殖率,在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持穿刺点皮肤干燥,同时,在穿刺结束后,应定时为患者更换敷料,以降低创口感染率;(2)导管护理。在手术中应注意保持导管畅通,导管封管时应采取5~10mL肝素液(100U/mL)注入,同时在使用后采取生理盐水进行导管冲洗,以避免感染。在此基础上应定时询问患者感受,是否存在不适或疼痛感等,针对存在疼痛感患者,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3)皮肤护理。穿刺后应定时观测患者皮肤状况,针对穿刺点皮肤红肿现象应给予及时处理,避免红肿加剧;(4)封管液护理。在配置封管液后,应在2h内及时使用,针对注射器封管液则应即刻使用,以降低封管液感染概率;(5)针对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者,应及时将其导管拔除并及时进行处理,在更换导管后则应强化护理工作,避免再次感染,加重机体损伤。在此基础上,应将静脉导管内血液和其外周静脉血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主要原因,进而做出针对性防范措施。
综合以上可知,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应用碘伏消毒进行预防可有效提高患者导管留置时长,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进而提高手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