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辅助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18-10-14谢霞辽宁省东港市中医院超声科辽宁东港118300
谢霞 辽宁省东港市中医院 超声科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5例本院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以静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实施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7.14%,与静脉造影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结果有较高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近年来,我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呈明显激增趋势,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极易引起肺栓塞,还会导致下肢功能不全,所以尽早发现并对症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1]。目前,临床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无创检查方法就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本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实施诊断获取的价值实施分析,并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本院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35例,入选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6.5±7.5)岁。其中19例为骨折创伤患者,11例其他外科手术患者,5例长期卧床患者。经过血管造影检查、D-二聚体检查被明确诊断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下肢,稍曲外张。对下肢的股总静脉、胫前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若在检查股静脉过程中发现血栓,则要继续对髂总静脉以及髂外静脉进行检查。辅助患者取俯卧位,保持双腿直伸,对患者腘静脉、胫后静脉及小腿肌间静脉实施依次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按照血管走行情况对纵、横断面分别进行扫查,对静脉内径、静脉壁以及回声情况利用二维图像进行动态观测,若发现血栓,需对其存在部位、血栓大小、形态以及栓塞程度进行观察记录。在利用彩色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对静脉血流情况实施检查,并对血栓部位的管腔利用探头进行加压观察,对远端肢体进行挤压试验,对其血流通常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实施双侧对比检查。
1.3 观察指标
与以静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两组间数据中的计数资料选择(n,%)表示,计量资料选择(±s)表示,所获取的结果分别用χ2以及t进行检验。若P<0.05的情况下,则表明两组间数据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35例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后,有34例被诊断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准确率为97.14%,与静脉造影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4,P=0.314),检查出的血栓位置及种类情况见表1。
2.2 超声影像表现
急性血栓的边界清楚,存在飘动血栓,静脉管腔出现增宽,并且回声多以实性低回声或无回声为主。栓塞段的血流信号减弱,甚至无信号,可见血流充盈缺损,没有侧支循环,且远端静脉频谱消失;亚急性血栓固定,管腔正常或出现稍微扩宽,部分再通后患者出现“轨道征”,可见侧支循环,可见连续的向心性静脉曲线,流速减慢,远端静脉未见期相性变化;慢性血栓的边界不清,管壁出现弥漫性增厚,且管腔变细,以条索状实性强回声为主。可见管腔内血流充盈缺损,多为溪流状,有侧支循环存在,远端静脉血流速度出现减慢,未见频谱期相性。
表1. 疾病类型及分布情况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外科多发病,主要由于血流运行缓慢,血管内存在的血液成分出现异常聚集和凝固,以及静脉壁受损等原因,引起患者血流出现障碍、堵塞管腔,形成栓塞[2]。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时还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如不及时诊断治疗,极易形成后遗症,甚至产生肺栓塞,造成猝死。目前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的常见方法有静脉造影、D-二聚体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虽然D-二聚体检查具有廉价、操作简单,特异性较高的优点,但无法对血栓部位、大小以及栓塞程度进行反应,而临床将静脉造影作为深静脉血栓的诊断金标准,但是此方法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患者要承受一定痛苦,可重复性较差,不利于开展后续病情监测[3]。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简便,属无创检查,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可对静脉血栓存在的位置、大小、栓塞程度以及血流形态进行良好的反应,使预后动态观察得以实现[4]。
综上所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施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高可靠依据,有利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