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2018-10-14卜利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21
卜利 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作为对照组,另40例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血乳酸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应用效果较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存活率。
心肺复苏多应用在心脏突发性停止患者中,以往临床中多使用人工心肺复苏法,该种方法下需2~3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轮流按压[1],由于人为操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得效果并不理想,而萨勃心肺复苏机根据心肺复苏按压原理基础上实施具有连续性、有效性的按压[2],极大的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患者存活率,逐渐在临床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本研究针对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作为对照组,另40例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作为实验组,所有患者心脏停止搏动时间均超过10min,排除合并全身性疾病、心力衰竭、器官衰竭及精神障碍患者。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43.95岁,脑血管病患者8例、过敏性休克患者7例、心源性患者19例、中毒患者6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44.58岁,脑血管病患者9例、过敏性休克患者5例、心源性患者18例、中毒患者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且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即由2名及以上医护人员对患者实行轮流心肺按压,实验组患者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将其背板放置在患者后背部位,然后在背板中插入底板,然后在患者胸骨中下部位放置按压垫,然后连接导管并打开氧气,确保氧气流量在10L/min左右,将按压深度调至5~6cm、每分钟按压频率100次,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血乳酸等指标并进行对比;记录心肺复苏成功例数及存活例数并计算其发生率[3]。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研究讨论的80例患者所产生的所有指标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如患者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均用%表示,用卡方检验;同时计量资料如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血乳酸等临床指标数据均用(±s)表示,用t检验,无论哪一指标数据为P<0.05均有实验研究价值。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2.结果
2.1 不同组别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心率为(86.41±9.54)次/min,收缩压为(91.42±10.52)mmHg,呼吸频率为(22.16±6.48)次/min、血乳酸为(2.33±0.74)mmol/L,对照组患者心率为(110.85±10.21)次/min,收缩压为(82.15±7.83)mmHg,呼吸频率为(28.45±8.62)次/min、血乳酸为(4.68±1.45)mmol/L,实验组患者在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血乳酸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不同组别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复苏成功22例,复苏成功率为55%,对照组患者复苏成功13例,复苏成功率为32.5%,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意义(χ2=4.1143,P=0.0425),实验组患者存活13例,存活率为32.5%,对照组患者存活5例,存活率为12.5%,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χ2=4.5878,P=0.0322)。
3.讨论
当心脏骤停发生,由于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脑血流突然中断,10s左右患者即会出现意识丧失,4~6min会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4]。因此,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确保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以往临床中多使用徒手心肺复苏法,尽管起到一定的心肺复苏效果,但人工按压的局限性十分明显,另外,由于徒手心肺复苏法下对医护人员的体力要求高且强,需经多名医护人员轮流更换,更换期间的中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肺复苏效果。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患者进行心脏按压的过程中,尽管医护人员按压方式正确,但随着体力逐渐下降,按压力度必然随之减弱,无法达到持续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如果操作达不到维持组织细胞生存的最低限(即25%的正常血流),则对于组织细胞更加有害。组织灌注量在正常值的10%以下时,称为“涓细血流”,涓细血流30min,脑功能的损害远大于无血流30min。而萨勃心肺复苏机的优点较多,首先,萨勃心肺复苏机将原有的硬板床更换为按压地板,患者处于完全接受压力状态,其次,可根据患者胖瘦调整按压深度,且按压深度不受客观因素影响,再次,按压同时予以患者氧气通气,便于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血氧分压,恢复心脏功能,最后,即使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仍可持续按压,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人力资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血乳酸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心肺复苏率和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可见相比于人工心肺复苏抢救方法来说,萨勃心肺复苏机对心脏突发性停止患者的效果更为明显,患者能够在短时间恢复各项生命体征,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存活率。但是,萨勃心肺复苏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诸如针对患者的气道压力无法作出准确测量、无法针对患者年龄段等实际情况调节按压频率等,因此,萨勃心肺复苏机仍需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简便性、即时性和有效性,患者心肺复苏率和存活率均得以明显提高,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