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2018-10-14王静洁张英华大连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辽宁大连116000
王静洁 张英华 大连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分组治疗,依据信封法进行分组,研究中共设定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2组各30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磨牙移位为(3.5±0.2)mm、上中切牙倾角差(29.3±6.3)°、上中切牙突距差为(4.6±1.1)mm,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工作当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效果良好。
口腔错牙合畸形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多采取口腔正畸疗法进行治疗。传统正畸治疗多是通过为患者采取颌间牵引、唇挡、口外弓等形式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进步,微型种植体支抗得以推广,该种疗法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操作简便且疗效理想,故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2]。为探析该疗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此次研究将在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分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在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需要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分组治疗,依据信封法进行分组,研究中共设定2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均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均口腔卫生良好。排除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以及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13~45岁,平均年龄为(22.3±4.7)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12~43岁,平均年龄为(22.2±4.9)岁。组间对比上述资料,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在参与研究前均由医护人员告知研究方法及流程,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经批准后进行,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观察组:为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先使用洗必泰为患者进行漱口处理,并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处理,麻醉方式为局部浸润式麻醉,使用黄铜丝将待植入部分牙齿分开并将需要植入的位置进行标记,全景拍摄根尖片以及标记处。检查牙根形态、位置以及相邻组织。之后将患肢牙槽黏膜切开,牙龈部位不需要进行粘骨膜翻瓣,在膜龈联合部位或偏向牙根2cm位置种植微型种植体,注意置入的位置以及深度,避免卷入软组织。术后拍摄根尖片,观察植入情况,并为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待正畸治疗结束后则可将种植体取出。
对照组:为患者采取传统正畸治疗方法,治疗前的处理方法以及麻醉方法同观察组一致,使用口外弓强化支抗,口内则需要使用横腭杆。口外弓每日佩戴时间最低8h,牵引力控制在200~300g之间。
1.3 观察指标
①磨牙移位;②上中切牙倾角差;③上中切牙突距差;④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中各同类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数据的对比处理,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突距差等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突距差等指标的检查对比,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明显,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共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口腔正畸治疗是通过对牙齿、颌骨等施加压力,促使其达到预期位置的治疗方法,该疗法中的反作用力需要由正畸支抗来承担[3]。一般而言支抗不足是导致口腔正畸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传统口腔正畸治疗多采用横腭杆、唇挡等来强化支抗,但临床效果有限且也影响美观。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材料学的发展使得正畸治疗当中产生了新技术,即微型种植体支抗疗法,该种植体长度约为5~12mm,直径在1.3~2.3mm之间,植入方便,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便于取出,而且不会受到患者配合度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较多[4]。微型种植体的材料是金属钛,其具有更为理想的生物相容性,且因体积小,因此可在邻近牙根间的微小间隙中植入,不会为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5]。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了微型种植体支抗疗法,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磨牙移位为(3.5±0.2)mm、上中切牙倾角差(29.3±6.3)°、上中切牙突距差为(4.6±1.1)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证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通过此次研究发现种植体为治疗提供的支抗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疗法,分析原因发现可能与种植体是植入上下颌骨牙根间的牙槽骨上,可与需要移动的牙齿、牙弓加力,并达到前牙内收、后牙不前移的效果有关。种植体是以骨骼作为支抗力承受对象,其是依靠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机械铆合力进行固位。种植体均为暂时性的支抗装置,在治疗结束后均要取出,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更小。同时因为微型种植体可使用丝锥手动植入,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使用其他器械植入过程中产生热量而对界面造成骨创[6]。另外种植体也不需要使用引导钻进行植入床的预备处理,且植入方向较为稳定,因此避免了种植体晃动、移位等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为即刻加力提供必要保证,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如上所述可证明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优势十分显著。
表1. 两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突距差的比较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总而言之,在口腔正畸治疗工作当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另外该种疗法的操作也更为简便且不会为患者带来较大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