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8-10-13叶家芳
叶家芳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进去,并使其主动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挖掘更多的有效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精彩高效的课堂。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为例,探讨提高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学科;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57-02
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方式都正在发生变化,帮助学生树立了更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只是也存在一些教师重形式而轻实质的情况,新课改下要求数学教师能够注重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构建起高效数学课堂。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概述
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即是通过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如今新课程更是对有效教学这一理念进行了明确的阐释,即教师需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潜在潜能,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注重体现学习过程的本质,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和情感发展,使其可以真正释放其学习潜能。因此,有效教学这一理念的关注点是教学效益,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时间与效益观念,并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改进,形成优化地科学教学策略,以实现课堂知识的有效教学。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能够实现有效教学,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依旧没有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成效。归根到底,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先进科学,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与生动性,不能让学生彻底转变对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的这一看法,使其无法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有一些教师根本没有树立起有效教学的先进理念,其教学策略及教学技能都具有陈旧的特点。然而课程改革是教学理念的一种改变,也是教学策略的一种个性。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贯彻新课改理念,創新教学策略,让自己成为掌握教改发展方向的一份子,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性的发展。
三、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要求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彻底融合新理念,迎合新课标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因此,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基础之上,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自主展开课堂知识的探索。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可通过有效的体验,习得相关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学生的成功感,促使其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自身的素质能力,提高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1]。比如在统计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一个箱子,里面装有物品。教师先让学生猜猜里面的物体,初步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真正看清楚箱子里的物品,再由教师针对这些物品来进行课堂提问。例如这些物品都是食物,包括苹果、梨子、桔子、桃子、香蕉、花生、糖果等等。由教师提出问题:“元旦即将来临,同学们会选择买什么水果或零食?各自应该买多少?”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进行相应的统计。学生可在课堂提问的引导下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自主讨论和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且自主绘制相应的统计图,可包括条形和圆形的统计图。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学生可自主探究,习得知识。
2.基于生活情景的类比教学策略。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可让小学生调动自身的共性经验。基于生活情景的数学具有较强的生动性,能够让小学生产生探索与学习的兴趣。甚至多数具有抽象性的数学知识都在生活中有“原型”。而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来开展类比教学,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1cm2比喻为手指甲的面积,而1dm2则可表示手巴掌的面积,1m2可被喻为4块地板砖的面积,而1km2则可表示为校园的面积。通过这样的类比联系,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记住相关知识,也可以理解其大小关系,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基于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要求学生具备合作学习能力[2]。合作学习方式具有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特点。而与自主学习方式不同的是,合作学习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见解相互间的碰撞,让学生意识到正确与错误认识之间的矛盾或差异,从而在有效的信息反馈之下展开更全面的交流与讨论,进而获得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提升。比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去了解以往参加学校运动会的相关情景信息,并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在展开合作交流与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个性化,提出多种不同的问题。如参加跳绳项目的学生和参加踢毽子项目的人数有多少?参加障碍跑的学生和参加接力跑的人共有多少?如何做好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的人数统计?由此可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身边存在许多可以使用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学生可在探索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多种多样,要求教师能够认清当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并保障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62-263.
[2]崔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35):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