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活动实践课的实践与思考

2018-10-13侯小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经度活动课活动

侯小超

【摘 要】本学期在我们地理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继在地理课堂和地理校本课上尝试开展了地理实践活动课。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技能、及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品德,拓展有限的课本知识,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让我更加体验到初中地理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推进地理教学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实践;思考;实践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58-01

一、地理活动实践课与地理学科课程的区别

1.教学目标不同。

地理活动实践课程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以培养综合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即着重培养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钻研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教学内容不同。

地理活动实践课是通过学生亲身参加地理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和社会的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即时信息,目的在于通过地理活动实践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围绕一系列活动课程或实际问题进行组织,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操作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3.编排方式不同。

学科课程注重地理知识的顺序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稳定性。而初中地理活动实践课的编排侧重活动的系统性,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4.教学方式不同。

地理学科课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习是以接受为主。而活动课虽然也以教师为主导,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是以自主方式、体验方式为主,在做中学。

5.课程评价不同。

地理学科课程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地理实践活动课则侧重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过程。

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几种类型的尝试

1.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1)制作地球仪模型。时间安排在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一节后。学生刚学习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以及经纬网的运用。通过这次活动课,使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了这些抽象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绘制学校的平面图。时间安排在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学生刚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以致用,又增进刚入学学生对新学校的了解。

(3)实地考察家乡的海陆变迁。时间安排在学习了《海陆的变迁》一节后。课后组织学生分组找寻我们身边的海陆变迁,比如在沿海地区,身边就有许多海陆变迁的实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成果也是显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得的知识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2.结合环境教育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環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平台。具体办法如下:

(1)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进行。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每一个节日来临,教师都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它的由来和现实意义,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探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都应该如何做。通过环保节日的宣传,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很多环境问题实实在在都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意识到、观察到、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因此善于挖掘身边的素材,比如:写一份我市的空气污染和治理情况报告,通过调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之中。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可行性强,并且对学生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比较典型的案例。

三、对地理活动实践课的总结反思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认为要想成功开展这些地理课外活动,必须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明确的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开展什么内容,都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尤其是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如果没有明确目的,不但不能完成活动任务,反而会使学生散漫松懈,受不到教育,得不到锻炼。

2.周密的计划。

为了使每次实践课的目的都能实现,就要有周密的计划。活动目的与计划是相互联系的,目的是计划的出发点与归宿,计划是目的实施。

3.多样的内容。

因为活动实践课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在学生自愿基础上开展活动的,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就要求在设计活动实践方案时充分考虑学校及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物质条件,做到活动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虽然有兴趣,毕竟是不够成熟。所以,在设计方案内容时,一定要把每次活动的内容写具体:活动什么,要求是什么等等。内容确定之后,每次活动不能千篇一律,形式一定要灵活、生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受到锻炼。

附:《制作地球仪模型》实践课设计

七年级地理活动课——制作地球仪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和经纬网定位。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

兵乓球一个(纯白的),铁丝一段(粗细如耳机线),细线一段(长约7厘米),小刀一个,圆规一个,直尺一个,硬纸板(厚度0.5厘米左右,32K大小)一个,记号笔2支(红、黑各一支)。

三、操作步骤说明:

1.找到乒乓球的结合部,在任意位置标记一个点(北极点),用6厘米的绳子沿着乒乓球结合线,确定南极点,做上记号。

2.用小刀在北极点和南极点上钻孔(注意钻孔时受力要均匀,注意安全),然后用细铁丝穿过去。

3.以2厘米为半径在硬纸板上画一个圆,然后用小刀沿着圆的弧线,在硬纸板上掏出一个2厘米为半径的圆孔。

4.以2.2厘米为半径在白纸上画出两个圆,分别标注上经度值(经度分为8等份,每个等份为45度)和纬度值(画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用剪刀把画好的两个圆掏空。

5.将穿有铁丝乒乓球卡在已经做好的操作平台上,按照已经画好的纬度值,转动乒乓球,用红笔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6.将铁丝去掉,把乒乓球放置在操作平台上,在赤道上用点画出经度刻度,再将铁丝穿上,放置在操作平台上,在标有记号的地方横着画出经线。

7.将纬度数值和经度数值写在相应的位置。

结语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走出教室,到社会上去开阔视野、感受生活、锻炼意志、增长才干。在活动中学生真正的走进地理,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同时带着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走进地理课堂。开放性的教学形式,使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生家庭、社会之间密切联系。地理活动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是向社会传播地理思想的良好载体,其意义和作用远远超出了活动课本身的范畴。

参考文献

[1]民办塘湾小学 潘文娟.关注课堂有效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2012年.

[2]《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经度活动课活动
巧用四步法 妙解地方时
巧用四步法 妙解地方时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抗生素入选2014年“经度奖”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