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

2018-10-13贾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小学数学

贾蕊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入门的向导,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积极的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的抽象,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操作情境,注重让学生获取成功喜悦,这都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53-01

引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就是兴趣,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虽然看似比较的抽象,但实际上很多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如果能够把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引入到教学中,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这样就能拉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进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形象的目的,这样学生会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在学习时也会感到兴趣十足[1]。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有很多,比如在学习“基数和序数”知识时,可以创设小朋友排队的情境,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可以创设公共汽车在各个站点上车和下车的人数这样的情境,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创设运动会跳高成绩的情境……类似这样的情境还有很多,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会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时有价值的,对自己的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的在数学中研究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二、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和蔼可亲,注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对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要争当学习上的主人。教师还应该组织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或者课外活动,拓展学习空间,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才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再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种负担[2]。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去超市去调查各种物品的零售价格,比如薯片2.90元,铅笔0.80元,书包48.80元等等,这样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表现的非常积极。再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一些废弃的牙膏盒、饮料盒,还有拿来魔方、积木等物品,将这些作为学具,让学生进行观察,同样也会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获得了乐趣,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操作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知识掌握得更牢[3]。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参与之乐,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将其变成一个手工制作课,让学生课前准备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纸板和胶水、剪刀等用具,课堂上要求他们去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由于纸板的大小不一,所以就很难制作成为一个纸盒,他们就开始探索其中的原因,教师可以适时地启发指引,渗透讲解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个深刻的认识,只有对面相等才能组成立体图形,学生们又通过剪刀的裁剪,最终获得了成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手工制作,在实践中学习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四、获取成功喜悦,激活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动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也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把握好提问的难度,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会成为学习动机和激发兴趣的“激活剂”,成功的喜悦体验会使学生兴趣十足,鼓励和赞美会让他们在学习上永远充满信心[4]。

结语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始终做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豐富性,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做到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朝峰.浅谈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学交流。2016(06):25-26.

[2]余琼丽.浅谈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理论教育研究,2016(04):61.

[3]屈兴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7(04):83-84.

[4]孙青.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J].发现:教育版,2016(07):186.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培养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