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2018-10-13钟素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课件课外阅读课文

钟素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15-01

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在教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课,学校一般是按小循环安排的。这样安排,有利于我对本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尤其是阅读教学,属于小学阶段的重难点内容。我们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人教版,教材中提出了一些有关阅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这对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在这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课堂中教会学生阅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着重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更多的生字词,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更侧重于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汲取写作素材。阅读是教学的重难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具体来说,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思考空间,并进行及时阅读引导,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向,因为有些作品过于高深,小学生还理解不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要多留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及改写的较为出色的名著读本;再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略读等;另外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感想,通过多种方式让小学生总结阅读过的课文、书籍等,比如可以让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或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等。对于需要背诵的部分,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班级举办朗诵会,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对于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让学生表演课本剧。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阅读的偏好不尽相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对寓言、童话、诗词等充满浓厚的趣味,此时我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告诉学生这些篇章中蕴含的道理,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应该适当让学生阅读富有哲理的小短文或者是充满意境的散文等,由浅入深,逐渐让学生理解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二、课外养成阅读好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这样就会有利于养成课外阅读好习惯。有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样日积月累,语文知识就丰富了,语文阅读能力就提高了。我是这样做的,在阅读前,我调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猜想。即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一定是最佳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引导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进入阅读时,使整个阅读过程始终充满着期待、探索,以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除教材上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章外,我在平时课堂上常常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学生读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以增强班级集体课外读书氛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在阅读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首先提醒学生在阅读时静下心来、集中精力阅读;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接着,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以产生共鸣;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勤动笔的习惯,如在文中作出标记、评语,摘抄优美的词句,写读后感等。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阅读更高效。

三、用好信息技术来阅读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的整合既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要贯穿于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我的做法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从网上搜集积累信息资源。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略,尤其是对于中外名人、历史事件、名胜古迹等,教参上的补充资料也很有限。现在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解决问题,互联网上有丰富的资料,教师可以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视频等,在教学中发布给学生,能够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网上搜索。比如看图作文,引导学生搜索、观察、想象,以对学生进行表达、写作能力的训练。

其次,合理运用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可以运用于教学的各個环节中。比如通过课件创设情境,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字词时,可用以词带字的方法来进行,用课件动态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后,再去掉卡片中的熟字,强化学习效果;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用课件演示对话、过程、故事等;进行朗读训练时,播放相关的动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以进入情境、角色。对于一些适合采用合作探究式的课文,在教学时可以提供具有交互式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要探究的问题,通过互动,主动获取知识。这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应用得较多,这样利于学生了解主持人的风采、栏目的特色,锻炼学生的口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另外,还可利用互联网查找课文的相关资料。例如在预习课文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浏览搜索相关资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学完课文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主旨,拓展知识,引导学生从网络中再多了解些内容,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

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方式很多,如说几句话、写日记、写读后感等。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情感,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所以,感悟文章,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草原》课文,在教学中,我课前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展示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本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进而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记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已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以多种形式开展,其最终目的是让小学生热爱阅读,使阅读有深度、有意义,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会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显著提高,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富有趣味。

猜你喜欢

课件课外阅读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