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2018-10-13邓观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小学体育教学活动

邓观明

【摘 要】当前体育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是备受关注的授课方式,将学生的积极自主性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是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增强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立足于小学生爱玩、好动、好胜等多种心理特点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增加小学体育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教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62-01

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是以往的体育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无法真正发挥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增强其体育技能的教育功能。而在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的地位被提高,要求体育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独具吸引力的体育授课活动。

一、小学体育兴趣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体育教学并没有注重将兴趣教学引进来,其课堂教学严重缺乏生机与活力,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正确。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的课程,在认知里并没有将其当做是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时,却相对地将其单纯地作为教育来进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仿佛处于不同的频道,学生很难对脱离了自己想象的体育教学产生兴趣。其次,体育教学的选择性并不多,也没有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实际上却没有注重互教互学,也缺乏自选内容,容易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然后,当前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教法单调又呆板,很难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让学生感到体育学习枯燥无味。再者,体育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对基础差和体质弱的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很容易使其慢慢丧失体育兴趣。最后,体育教师的文化修养与职业素养有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及能力与其课堂教学质量息息相关,要求教师能够语气温和又规范地为学生授课,也需掌握拓展体育教学课堂的教学能力[1]。

二、小学体育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要改善当前小学体育兴趣教学的现状,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都比较活泼好动,而且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学会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对以往单调枯燥又具有较大重复性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在课堂教学中融合趣味元素。

(1)结合活泼好动的游戏教学法。

体育课程是具有一定运动负荷量的课程,教师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乐于承受相适应的负荷量。而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其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与玩的过程中培养自身对体育的兴趣。比如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合体育游戏,让学生在热身的同时,可以增强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若要采用跑动类的准备活动,则可在学生跑动的过程中开展听号抱团的游戏,既可增强学生对体育课堂的集中力,还可满足准备活动的趣味性要求,并达到了准备活动热身的目的。而在后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组织体育游戏。若教师要开展篮球技能的教学,那么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投活动篮筐”的游戏,让学生可以在充满趣味的投篮游戏中掌握相应的技巧,又能培养其对篮球学习的兴趣[2]。

(2)结合好胜心的竞赛性教学法。

体育活动既有个人的,也有团体的。教师若要结合小学生的好胜心来培养其对体育课程的参与和学习兴趣,则可借助竞赛性教学法来实现。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接力跑的团体比赛活动,学生可以分为两组,而且在比赛前可以由学生在体育安全的原则上,为对手设置一些障碍接力跑的障碍措施。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相互团结,又在一定的竞争意识之下更主动地参与进来。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其产生较强的参与动力,可以激活学生的进取心,满足学生希望通过自身的优异成绩而获得教师和同学认可的心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以体验成功的良好机会。

2.结合实用性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学生将体育课程当作是玩,实际上就是一种忽略了体育实用性的表现。尤其是新课改要求体育学科的运动技能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兴趣,并使其认识到运动技能在增强其身体素质和提高其体育能力方面的实用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运动技能学习选择,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其多样化的体育技能选择内容可以包括跨越、负重、闪躲、身体平衡类的体育训练活动,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体育需要,还能增强学生对体育课堂的适应能力,并且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与自信心。

3.适当调整体育教学难度,在练习中增强趣味性。

体育教材中蕴含了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學内容,要求教师可以具备化难为易的教学能力,在体育练习过程中增强趣味性,促使学生可以掌握这些动作技术的要点[3]。比如教师在前滚翻的动作技术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划定两条直线,取其中间区域为运动场地,教师为学生示范之后,就让学生自主地练习前滚翻的动作技术。教师可融合一些趣味化的元素,如通过“车轮滚滚”的动作模仿,让学生在趣味化的练习过程中,既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又可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兴趣教学是势在必行的教学趋势,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学生兴趣缺乏情况下对课堂教学质量带来的影响。为了满足新课改及素质体育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需做好体育教学与兴趣教学的整合,让学生在足够趣味化的体育运动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这对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体育教学需迎合教改与学生的体育需求,才能让体育课堂始终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左彦军.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7(48):106-106.

[2]侯俊安.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6(6):162-162.

[3]张文新.兴趣培养的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祖国,2016(23):265-265.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小学体育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