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研究

2018-10-13李建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部编本初中语文

李建明

【摘 要】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四大系统之一,插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之一。课文插图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课文插图在数量上有明显差异。对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课文插图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和分析课文插图的类型、课文插图的特色并用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希望对新版语文教材课文插图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部编本;初中语文;课文插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56-01

文学用语言来创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美术用线条、色彩、构图来塑造艺术形象,这两种艺术门类在语文教材中的结合,就产生了带有插图的课文。从课文的阅读功能来看,课文内容是通过文字叙述带领读者想象来展开具体内容,而插图则是通过视觉可见的形象,直接刺激读者感知神经,来实现人们的审美追求。对于插图的定义,《辞海》的解释是:“也称‘插画。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片(包括影印的文字资料)。用以补充说明文字的内容或增加文字的感染力。”《现代汉语词典》对插图的释义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包括科学性的和艺术性的。

本文将对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进行课文插图研究,旨在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也为语文教材的编排和设计提供参考。

一、插图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插图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国内研究者对教材插图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七个维度:插图的内容、插图的组合方式、插图的功能、插图出现的位置、插图的篇幅、插图的抽象水平以及插图的完整程度。

1.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的统计。

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分为上、下两册,表1统计了本版语文七年级教材课文插图的总课文篇目和占课文篇目的比例。

(此处的课文篇目是指包括课外古诗词诵读和阅读课文在内的篇目,阅读课文中的组合课文按单篇计算。)

根据表1所示,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总课文篇目为41篇,总插图数为35幅,总插图数占总课文篇目的比例为85%,相当于5篇课文中4篇都有插图。七年级下册总课文篇目为38篇,总插图数为22幅。总插图数占总课文篇目的比例为58%,相当于5篇课文中3篇有插图。总体上看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课文插图占课文的比例为72%,相当于10篇课文中7篇都有插图。可以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是相较其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插图占比较高的。为了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进行更科学性和适切性的研究,因此,需要根据一定标准对课文插图进行分类,本文从七个维度中选取了三个维度对现行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课文插图进行分类统计。

2.课文插图的三种类型。

按照课文插图的内容分类。

按照课文插图的内容这一标准可分为:人插图、物插图、景插图、故事场景插图和示意图。如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包括孔子、林海音、鲁迅、泰戈尔等在内的众多古今中外作家的肖像图,这属于人插图。值得注意的是,物插图指的是单一物体的插图,而景插图是指突出人或者物的组合插图,如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木莲图属于物插图,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中的山围济南图属于景插图。故事场景插图是指突出表现故事性或情景性的课文插图,如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中的插图属于故事场景插图。示意图在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课文插图中没有出现,故此处不作具体说明。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的特色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的特色,可以从以下分析:

一是风格简约,注重反映课文内容。与其他版本、学段的语文教科书相比,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总体风格以简约为主,注重反映课文内容。简约的插图风格在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的同时,抓住课文重难点。比如,七年级上册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中的橡子图,很多学生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橡树的种子,而教材编者把这幅短小简约的水墨色橡子插图放到文中,这幅插图既反映了课文内容,又成为本文的一个重要线索。

三、从理论视角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霍德华·加德纳出版了《智力的结构》一书,在书中加德纳提出了一种史无前例的有关于人类智力结构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拥有多元的智力,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理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八种智力。多元智力理论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理论依据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有希望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过于重视学生智力發展的误区。语文教育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

针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中的表现情况,可从插图的数量、插图的内容、插图的抽象水平、插图所处的位置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根据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言语——语言智力是指个体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视觉——空间智力是指个体对空间关系的感受、记忆、分辨的能力,比如说对线条、地理位置、布局等的敏感,并通过图形、空间操作、平面或立体结构来表现。言语——语言智力和视觉——空间智力是多元智力理论中的两类,体现的是不同类型的智力,二者结合使用,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的有效因素,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课文插图占课文篇目的比例达到了72%,从课文插图的总体数量上看,课文插图比例相对较高,这在学生学习某些他们难以理解的古诗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课文内容时,综合运用言语——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等在内的多元智力,图文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强调人拥有多元的智力,这也就承认了学生在智力发展上有差异。同时,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育更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课文插图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式,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本版教材课文插图的数量、插图的内容、插图的抽象水平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结束语

从课文插图的类型上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种类多种多样,在课文插图内容方面除示意图完全没涉及外,分布相对均衡,在课文插图的抽象水平方面以描绘图为主,实物图和漫画图相对较少,在课文插图所处位置方面以文中插图为首,文前插图其次,文后插图最少。因此,针对这一部分的问题,教材编委会可适当考虑在课文插图内容方面增加示意图的数量,在课文插图的抽象水平方面,增加实物图和漫画图的数量,科学地切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文插图所处的位置方面,恰当增加文后插图和文前插图的数量,学生通过学习不同位置的课文插图,加深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军辉,许采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插图初探[J].科教导刊,2015,(11).

[2]部编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

[3]部编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1).

[4]包相玲.解读花木兰中西文化形象的冲突与融合[J].电影文学,2013,(3).

[5]薛晓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重庆:重庆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部编本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妙笔生花,写出传统节日的味道来——“部编本”语文教材三下习作3作文指导
“部编本”教材思维下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自读教学”初探
比较视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