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2018-10-13张仲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

张仲伟

【摘 要】数学知识是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教学的过程应再次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在掌握方法、技能的同时,了解到如何利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所在。也正是因此,生活化教学成为了如今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就将从初中数学教学出发,提出几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25-01

引言

生活化教学使数学教学回归了本质,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点,也将打破传统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教的教学困境。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化教学的特点,调整教学手段,多融入一些实践性的元素,结合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学新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与数学课上的“知识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貌不相似,神却相通。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就可以把许多生活实际引用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例如,函数问题在生活中有着诸多具体体现,如最佳投资方案、最小成本、最大利用方案等问题。在处理函数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问题的类型,进而建立相应的函数,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解答[1]。

二、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创设情境一方面能够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还将扩充数学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结合知识点内容,教师可以多搜集一些学生们较为了解的,或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问题,让他们尝试解决。

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从网上搜集到有关5.12汶川地震、3.11日本9.0级大地震以及利比亚战争的许多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上能体会到生活中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和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憾。但如何测定地震的位置呢?导弹是如何精准命中目标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坐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心理倾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不等式及其解集”时,我应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景“买门票”:在风景优美的公园外,七年级一班的学生和老师共37人来公园参观,售票口旁边张贴着一张告示:票价10元/人,40人以上九折,小华说要买40张,马上有个女同学就说“我们只有37个人啊!”(真不可思议,37人却要买40张票)你看老师怎么说“小华真聪明”,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想说明这个问题并不难,这就是从今天起,我们要探究的内容“不等式”,设置此情景既有趣又容易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使之产生浓厚兴趣[2]。

三、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学习数学,学生将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实践能力获得提升。与其让学生在“题海”中埋头苦做,不如提出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通过重复的训练让学生意识到该部分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这里的生活化数学问题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样他们才会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尝试运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关于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要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表达式ax2+bx+c=0(a≠0)进行学习和了解,在学习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以身边的实例为例,融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例如:学校小卖部以每件21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商品可以自行定价,若每件商品售价x元,则可卖出(350-10x)件,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的利润不得超过20%,小卖部计划要盈利400元,需要进货多少件?每件商品应定价多少?

结合类似的生活实例来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解答是解决抽象难题的好办法,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立足现实、有理可循,不可为了实施生活化教学而强硬的编纂问题。

四、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

无论是创设生活情境还是提出生活化问题,都是让学生被动的解决问题,想要真正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他们经历产生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这也是快速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这个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方案。测量前可以先分好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然后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标好要测量的数据和准备好测量所要用到的工具。第二阶段:验证方案。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以预先安排好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时仍以第一阶段分好的小组进行,教师可以在旁指导数据的收集。第三阶段:归纳、小结。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对方案验证的结果做一个评述,可以让每个小组把自己方案和可行性做一个介绍。这里要以数学图形的形式表达和数学知识进行理论说明[3]。学生想到的方案有:利用同一时刻人长与人影的比,等于树高与树影的比,量得人、人影、树影的长求出树高,需要利用标杆、镜面反射原理和三角尺等[4]。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将会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想学习数学。

五、结语

总之,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找寻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点,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等方式将实现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还要进一步将学生的生活数学化,实现生活与数学学习的双向沟通、双向融合,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晓卫.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3(06):24.

[2]吴建忠.初中数学生活化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2(03):12-14.

[3]吴琼.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J].才智,2016(13):111-111.

[4]胡群国.创造生活化课堂氛围让初中数学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2012(14):42-4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