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018-10-13贺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职业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肩负着学生就业选择正确方向的引导使命。以就业导向为核心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加实效性和感染力,为达到进一步解决当前“用工荒”和“就业难”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01-02

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教育目的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更是要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素质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拥有一定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实践教学环节正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验教学环节为渠道,以就业导向为根本目标,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就业创新的关系定位

1.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与社会责任层面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人才培养达到全方位,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成为有德有才之人,有坚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爱岗敬业和爱国精神,要把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和人民,要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做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事。崇高的道德素养是为人之本,优秀的道德素养发挥好专业知识会造福人类和社会,丑陋的道德品质则会抑制社会发展甚至将危害社会和人们。实践教学活动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有助于提高道德素质,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发挥着软实力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不仅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且以就业为导向是从思想上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功能。

2.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和培养团队意识。

我们面对的学生将都是“00后”,信息时代他们接触的新鲜事物多,主观意识强,创新精神好,但可能会存在些某些方面的缺失就是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对平时缺少锻炼甚至是从未锻炼的学生来开展实践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实践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怎样做事,学会面对困难怎样主动和相关的人去交流沟通,学会为人处事等。如分组讨论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需要和同学共同努力合作下完成,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促进同学之间共处,懂得团队的重要性提高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加强思政实践教育基于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更是培养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敢于进取的就业创业精神。

3.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助推学生提高就业实操能力。

思政课教学有天然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就业理想和信念,从目前就业现状看社会市场是缺少技术人才的,国家提倡“大国工匠”精神,最离不开的是技术型人才的技术和创新精神,德育实践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亲身体验的锻炼平台,结合自身专业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操训练与协调处理人际关系。实践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更是提高就业创新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为今后走入工作岗位从事就业活动奠定坚实基础。从根本上讲,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指导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有着密切融合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就业创新有效融合的作用

1.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就业创新斗志。

实践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实践活动,基于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斗志,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推动学生就业能力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解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来分工协作,激发出学生各自的潜能。从而达到实践教学与就业创新有效结合,推动学生主观积极性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精神,促进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培养出强烈地就业拼搏斗志,明确就业方向把实践与就业有机结合让学生们提前学到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受益终生。

2.实地参与式教学,深入社会了解市场需求,达到人才分配均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樣,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作为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必须要符合社会需要的,学到的知识是要能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学得怎么样是通过社会实践标准来衡量成效的。高校在校内开展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有利于亲身感受理论知识水平得到充实,视野得到开拓,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职业理念和道德品质得到提高。校外开展就业创新实践教学是与企业或者专业实习部门产生联动效应,将思政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等结合,则使学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成为社会所需人才,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求职能力、团结应变能力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实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就业创新有效融合,可以更好地达到解决社会人才分配均衡问题的作用。

三、基于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途径

1.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应用能力。

目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主要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主观上的重视思政实践教学,二是加大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和落实实践教学所需的根本保障。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产生出内在的自我悦纳,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出自已独特的创新理念和想法。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他们对社会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等。找准了就业的方向能激励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和底气,在实操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导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学来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也不能只装在脑袋里,有好的构思与设想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真知出于实践,教师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面向实际、深入实践才能培养出创新应用型人才。

2.紧扣专业特色,围绕就业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课贯穿于每个学科每个专业,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思政教师需要从各方面领域来贯穿与丰富教学内容。首先结合各专业特色,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制定独立完整,详细的可操作实用性教学计划,专业知识与就业导向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参加思政理论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趣味性。其次针对培养对象的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对基础不太好、学习能力欠缺、学习习惯欠佳、认识上存在偏差的各类情况进行分析与调整。再是思政教师要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不断给自身充电,把自身所学到的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制作精品课程传授给学生,同时通过加强思政队伍建设的契机提高思政校内外实践教学的知名度。教师要立足奉献精神,拥有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责任心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3.构建就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运行机制。

制定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目标,从教材、学情、时代、资源等背景下设立。一方面展开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基础和深入对社会实情的了解,另一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道德品质,最终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的评价标准考核机制,运用信息化平台及学生班干部相互监督和严格考核机制,通过信息平台把个人的平时表现、师生互动、知识点的测评、上课考勤等各方面进行评价考查。有助于评价机制能持续客观公正的考察出实践教学的成效程度,有效的运行机制不仅可以顺应实践教学发展的要求与需要,更是促进学生认真参与学习提供有利的监督体系。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定期深入企业、深入社会、深入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形成科学理论知识与就业导向于一体通过实践活动得以锻炼和实现。努力实现使学生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有提高、专业能力有长见、创新思维有提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而推动学生就业达成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

4.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

与普通高校的學生不同,高职学生大多具有基础差、家庭环境差、自制能力较弱等特点,在学习上的主要体现就是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厌学情绪。而我国的教育方式一直处于“灌输式”教学,即使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大多数教师也是采用一味地灌输方式,这无疑是让本来就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更加厌学。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然后不断的创新教学手段,增强实践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以此提升实践教学的最初目的。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是,教师要尽量将课程内容设置的生活化、社会化或者专业化,即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以此在教学初始时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第二,在教学手段上创新,教学改革实施后,衍生出来的新时代教学方式有很多,比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方式都可以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其综合能力。而针对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来讲,教师可以将采用模块化或者项目化教学方式,比如:按照道德素养、法律素养、爱国素养等将教学内容分为几大模块,然后对每个模块设定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完成。第三,教学内容的选择。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是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且具有一定意义的重要元素,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进步,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项,比如:对于一些基础性的课程,要强制性的让学生完成,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实践项目,另外,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必修科目,教师可以为选修科目加上限制条件,比如:必修科目要通过之后,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以此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第四,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线上解答服务,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不断的拓宽,形成一个全面的教育措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输出人才的重要基地,让各行各业拥有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因此,无论是从办学理念、课程开发等宏观层面上来看,还是针对目前教育改革对高职院校课程提出的要求来看,“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都是与之相对应。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培养路径,教师应当充分的把握这一环节,为学生创造施加机会,从多个方面、利用多元化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同时拥有能力与正确观念、能够创造未来的储备军为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徐艳玲.把握高校思政的三个重点[N].中国教育报,2017(1).

[3]张云芳,王岳喜.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4]刘雪辉,张宏雷.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因素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11).

[5]仲泓宇,金爱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作者简介:贺维,1986年,汉族,女,湖南省双峰县,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