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究

2018-10-13张梅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生活化

张梅英

【摘 要】根据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的物理教学要生活化,这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对初中物理生活化进行了教学研究,力图把初中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在生活中享受物理知识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意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15-01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为社会生活服务,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面对知识积累还不够深厚的初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感性认识的培养,在讲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直奔主题,应先用大量的相关生活现象作铺垫,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潜移默化的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迈进。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不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也消除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心态。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物理教学生活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生活化教学让过去的生活经验成为物理学习的工具,从而使物理的学习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使物理的学习对今后生活也有重大帮助。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生活能力、生存能力,也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2.可以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需求,是推动中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利用生活世界,开发教学资源及丰富教学内容,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在探究欲望下的探索就可以转化为兴趣。教学生活化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把物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各种生活情境,会让学生觉得切身感受的生活场景就是物理,充满了兴趣,物理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学习。

3.有利于学生接受及巩固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是学生看得见且亲身经历的,因此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物理,一方面学生对物理知识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使知识得到了巩固,从而不容易很快遗忘。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原则

1.符合学科知识的原则。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在新课程教材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重联系实际,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自然现象开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揭示物理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热情与兴趣,既注重知识又立足能力。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原则。

教学生活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只有对物理事实、物理现象和物理变化有了清晰、明确的印象,积累了一定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和一定量的数据,才能发掘出有待探索的问题,为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掌握提供线索和依据,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例如,在“硬度”的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出物质硬度的顺序:钢锯条>铁钉>铜钥匙>塑料尺>铅笔芯>粉笔,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物理。

3.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必须要因地制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从物理的角度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切实体现物理广泛应用于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家庭炊具涉及的物理原理;交通工具中涉及的物理原理;新科技、新材料中的物理知识等,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

三、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分析

1.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生活化。

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普遍贪玩多动,尤其是课间休息时间,打闹是常见现象,这往往对下一节课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课间活动的精力转移到课堂新知识的学习上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展开。初中物理教学亦不例外,将生活化教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出发,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并调动原有的知识体系去解决新问题,达到实现“从生活走进物理”的课堂教学引入的目的。这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还能为整个课堂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学《光的折射》内容时,在课堂引入环节中,初中物理教师可通过自制教具:一支笔,插入装了水的透明水杯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现象,并提出“为什么看到的现象是不同的?”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这种生活化教学引导,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现象产生极大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展开。

2.联系生活开展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对实验教学重新设计,积极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资源材料进行实验器材制作,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过程。比如,在教学“浮力和密度”相关知识后,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两部分的知识难以结合起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对物理实验再次设计,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漂浮在水面与沉入水底的物品,要求学生自己观察物理浮沉现象,相互之间讨论物体浮沉的条件,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和浮沉关系进行比较,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两部分知识的理解。

3.联系生活来对初中物理作业进行布置。

众所周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外延,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加强对知识的运用,所以,教师在布置初中物理作业时,也可以联系生活。物理作业的多样化,可以避免传统作业的千篇一律,有效地规避了作业的繁重和单一,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当然并不是说完全抛弃书面作业,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以生活化作业的形式来布置,其最终达成的是一样的目的。

四、总结

在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持创新的教学理念,在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和教育改革力度不断深化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学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从物理课堂,物理实验,物理作业等多维的进行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形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有着很大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益森.启动探究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上),2010,(06):200-201.

[2]張浩.浅谈如何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2010,(33):45.

[3]徐亚琴.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探索.科教文汇,2011.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践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