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2018-10-13成周帆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职院校互联网+

成周帆

【摘 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以其便捷性、不受时空限制性等优势逐渐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基于这种“互联网+”背景下,学生信息化管理建设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当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不断完善,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式都要结合现代“互联网+”时代特点不断创新优化,构建出功能更加齐全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99-02

一、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构建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猛,信息化生活已经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形式、工作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随之改变。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教育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也需要融合社会信息化的元素,所以推动高校信息化构建已经发展成为各个高校发展的基本准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的综合能力和学生的综合水平。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构建也就显得更加重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过去的学生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也在发生改变,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核心力量。依靠人力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传达的学生管理方式,不但过程繁杂,效率不高、时间耗损较长,而且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形式比较单调,管理比较单一。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进行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推动高校管理工作又好又快的开展。

二、信息化发展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1.信息沟通不及时,导致信息孤岛。

当前我国诸多高校还没有认识到高校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网络建设还处于“信息孤岛”。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网络建设也刚刚起步,信息化资源原本的服务作用和教育功能减弱,各部门、院系管理系统无法高效、及时地实现数据共享,更无从谈起信息化的便利作用。

2.部分院校缺乏针对性管理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另一种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其学生管理有自身的特点与特殊性。相较于本科院校,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较薄弱,学习自主性与自觉性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高职院校解决了这部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愿望,但对于这类学生还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的管理。部分高职院校照搬或沿用了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直接将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方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忽略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与差异性,缺乏针对性的学生管理理念,使得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

3.部分院校缺乏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由一些年轻教师担任。这部分年轻教师刚出校门,直接进入学生管理工作岗位,缺乏系统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理论知识,缺乏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有时会出现遇到问题无从应对的情况,使学生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加之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人员不足,一些有经验的老辅导员转岗,年轻辅导员的任务加重,有的还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使得他们在学生管理中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相对较少,无法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从而使学生管理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互联网+”时代下促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树立信息化平台建设激励理念。

信息化管理建设要求每位教职工都参与进来,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树立强化信息化管理理念,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手段自觉运用到工作中。各部门应该根据实践中遇到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意见,综合专家提出的建议,全员参与,有条不紊地完成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为了让信息化资源可以为广大师生共享,信息资源应采用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在高校各部门间交换共享,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才能被充分利用,效益达到最大化。信息网络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部门,不仅负责实施高校信息化建设,还具有协调与管理职能,了解信息化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是学校与信息化技术的“对接口”。

2.强化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

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建设基地,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学生都要认识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时代下,建设信息化的学生管理体制以提高学生管理高效性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建设的必然趋势,所以对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所有教职员工都要强化学生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将学生管理建设者们的传统理念革新,让大家接受和鼓励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且要根据学校发展方向和学生特点建立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其他软硬件设备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吸取经验,还可以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学生主体了解学生对本校管理工作的看法和意见,甚至聘请一些学生管理专家人士共同参与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都能对高职院校的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起到针对性的提升作用。

3.强化学生管理信息化团队的构建。

为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构建,强化管理人员的素养显得尤为必要。所以,首先要强化学生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引导。可以通过多种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的方式,更好的实现学生管理人员技术的强化。不断增强信息化观念,对信息化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提升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强化人才培养的综合素养。而且还要强化人才的资金投入和服务投入,改善工作环境,构建全方位的激励制度,不断的强化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信息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下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建设者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并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平台,努力克服现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转变理念,更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程鹏.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4):88~89.

[2]张洁.“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林区教学,2017,6:115~116.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高职院校互联网+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