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应用

2018-10-13张美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幸福教育德育工作班主任

张美娟

【摘 要】幸福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追求目标,班主任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此,班主任在德育管理工作中要深入贯彻幸福教育观的理念和思想,打破以往教育功利化趋势,回归小学教育本质,着重培养学生自信、合作、最优发展等幸福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幸福感。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幸福教育;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92-02

现阶段校园中的德育工作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班主任在这一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目前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展开应该与幸福教育相结合,下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幸福教育的涵义

俄罗斯哲学家、教育家瓦尼亚提出过幸福教育观,并且广泛传播之后,以幸福教育论为主要内容的人性教育席卷了我国教育界,给我国的教育体系增加了新的活力。瓦尼亚提出的幸福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要使教师具有精神、心灵、物质上的幸福教育生活,因为学生的幸福观,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教师的教育下得到的,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把幸福感传达给学生,同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把教育作为幸福的活动,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有充分的个性展示方式,并且肯定自我,使教育事业成为一种非常幸福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二是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幸福的童年,还有一个因为接受幸福教育而带来的美好人生。幸福的童年就是非常快乐的校园生活、美好的家庭生活;而美好人生指的就是学生通过幸福教育,能够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一个完整、和谐的发展基础。小学班主任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同时把良好的幸福观作为改善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弘扬幸福观念,把人生的美好价值融入对未来生活的不懈追求中,坚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幸福观和德育教育相融合,带给学生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二、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价值体现

幸福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从教育角度而言,小学德育就是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幸福,培养学生对于幸福感的体会。小学班主任在教育中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幸福感,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感觉到快乐,将教育的最终目标实现。教师在教育中一定要对学生的真实情感世界进行了解,对于学生的心理世界一定要积极引领,使用科学合理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向融合,让学生真正可以获得教育幸福感。

三、提升小学生幸福感的德育管理方法及策略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永葆激情的秘诀就是:保持创新的律动迎接每一个崭新的一天。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笔者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也享受着班主任管理中孩子们带给我的幸福感。

1.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幸福感。

课堂是班主任授课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得幸福感最多的地方,学生学到知识会感觉到幸福,和同学和睦相处、一同玩耍会感觉到幸福。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感受不到幸福,如何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幸福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只有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了幸福感,学习效率才会提高。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趣味课堂或者开展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告别枯燥乏味的课堂,在玩耍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例如,在讲解思想品德中尊老爱幼的时候,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模仿,有的学生扮演老爷爷、老奶奶,有些同学扮演成年人,有些同学扮演小朋友,让他们模仿一段公交车上让座的情景,一位老爷爷刚上车,几个年轻人纷纷给老爷爷让座,老爷爷很高兴,夸他们是好孩子。这样学生通过情景模仿会感觉到课堂更加有趣,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告别了枯燥乏味的传统课堂,在快乐中不仅学习到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班主任在学生的表演中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幸福感。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除了常规教育外,这主要依赖于班级环境的状况。

创造养护学生良好个性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小学生的内心幸福感得到提升。首先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感化、震撼学生。学生人格的升华、个性的养成、心灵的净化,无不受到教师的激发、点化。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高尚的人格、不断完善自身形象。常常以平和的心境,开朗、健康的性格,用爱心、耐心、敬业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让学生体会到幸福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班级,组织他们参加班级管理,师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要给学生营造百家争鸣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乐于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自由辩论,畅所欲言,并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这样学生如沐三月春风,从而必定防除创新的花朵,为他们走好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隐性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幸福感。

通过隐性教育能够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规范、激励、导向、陶冶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强化隐性教育,是提高班主任进行育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在进行隐性教育的时候,应该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规范自身的举止、言谈等方面,并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想要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制定严格的纪律,将班级管理制度化,不能体罚学生,但是可以对旷课、迟到、早退、抽烟、打牌等犯错行为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其次,精心挑选班干部,教师在开学伊始,通过各种形式挑选班干部;再者,加强学生交流,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在班上進行书面调查,从早自习、上午上课、下午上课、晚上自习等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班级纪律、清洁卫生、同学关系等生活情况,并进行跟踪管理与引导,在日常的管理中尽可能的保持与学生之间的紧密交流。

四、总结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难以磨灭的作用。很多人可能没有上高中,没有上大学,但大部分人都是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高度普及的今天,小学与初中的教育已经成为了全民教育。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完全,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科任教师传授知识,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班主任在其中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教师将幸福教育的理念融入德育工作中,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程方平.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2]贾红玲.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永远在路上[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23.

[3]唐雪梅.班主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平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28-29.

猜你喜欢

幸福教育德育工作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幸福教育课程:儿童个性发展特需
班主任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