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分析

2018-10-13周志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实效性小学

周志慧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新的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在学生的教育方面,逐渐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活动的重要性,把德育活动作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89-01

小学是学生接受校园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步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综合素养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多数比较看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不够重视,使学生从小就缺少德育活动的熏陶,教师的这种思想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素质,很容易造成学生因为德育教育的缺失,性格方面出现缺陷。另一方面,由于担任德育教育的教师大多年纪较大,和学生存在一定的代沟,这样不仅会造成教师和学生沟通时出现困难和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1]。

二、增强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方法

1.增强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素养。

根据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出现的具体问题,应该加强对教师德育活动工作的培训,增强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素养,增强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在增强教师个人素养时,可以向教师普及溺水安全教育知识、交通安全教育知识、环境保护教育知识等等,增强教师对这些方面的重视程度,更好的向小学生讲授这些方面的相关知识。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而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可能性都比较小,他们最直接接触的对象就是教师,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模仿,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自身工作素养的提高,规范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防止出现一些不好的举止,从而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德育活动的工作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行,谦卑的态度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等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德育活动工作充分的重视,在坚持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建立一个学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环境。

2.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兴趣,引起学生积极性。

小学生对直观的事物会更有兴趣,对于自己亲生体验过的事情会有更加强烈的感受,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一些有创新性、有特色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德育活动工作的实效性[2]。例如教师可以举行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内容以德育活动为主要方向。德育活动的过程应该避免出现枯燥单一的问题,将趣味性、知识性和德育活动的实效性融合到一起,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例如:可以通过召开“争做卫生小卫士”的班会,让学生树立讲卫生、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走进敬老院的活动,亲自带领学生去关心、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和奉献意识,让学生增强自身社会意识,关注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同时珍惜自身的幸福生活,增强学生自身的幸福感。同时,在一些教育网络平台会经常播放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下载下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这种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德育教育的内容,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对现实情况和学生的具体需要进行分析,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3.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

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让学生逐渐加入到德育活动中。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展开自我保护教育,让学生重视对自身的教育,将自身的行为和思想融入到德育教育中。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应该放低自身姿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交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自身特点,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展开德育活动,在进行德育活动时,教师应该给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关心,因为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和消极心理,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德育活动,不能操之过急,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影响整个教学工作的展开[3]。

结束语

总之,提升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在提升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时,一方面应该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素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应该深化自身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树立主体意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主动地加入到德育活动中,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虎.关于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方法实践[J].学周刊,2016(21):157-158.

[2]李娟玲.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6(21):155-156.

[3]唐世建.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读与写,2017(14):183-184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实效性小学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爱国从小事做起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