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整合初探

2018-10-13容燕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整合

容燕玲

【摘 要】农村基础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从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仍严重地存在着教育目标的错位,即重升学教育轻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改革,使农村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整合,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一、初中课程渗透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要体现鲜明的职业性;二、初中课程渗透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人格;三、满足学习型社会要求,应对最大职业流动性。

【关键词】初中课程;职业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51-01

农村基础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从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仍严重地存在着教育目标的错位,即重升学教育轻素质教育。把真正意义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解为以功利主义为主导思想的升学教育。不论家长还是教师,都把升学教育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目标,把考上大学作为检验孩子学习成败的唯一标准。这种纯粹以功利思想为指导的升学教育,完全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导致为数不少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辍学。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深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合。这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造农村基础教育自身所面临的必然选择。

一、初中课程渗透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要体现鲜明的职业性

我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的解决,就在于主要通过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农村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

目前,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仍然是单一的课程结构,学科体系相对封闭。它不能反映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新内容,与专业需求联系不多,导致农村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心理、技术和劳动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准备,很难成为一个可以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这必将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并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反思和重构,拓展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整合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很难脱离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除国家规定的正常开设的课程之外,农村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等课程应有所不同。

这类课程的设置应以社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需求为基础,体现出鲜明的专业性。学生毕业后或培训后从事农村建设,应转入相应的行业服务。它可以作为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发,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技术教育领域。这种“绿色证书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巩固率和毕业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需要。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将农业技术、管理和管理内容纳入教育内容,形成农村基础教育新模式。

二、初中课程渗透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人格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手段的应试教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造成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生活与生活之间的互动。简单的理解是“教学是智育”,而智力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双基”教学。以教师的中心的课程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培养。不允许有不同的观点,以绝对正确的结论说教来开展教学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求学生削足适履地适应教师的要求,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过于注重正规教学,疏忽了非正规、非正式教学范畴的潜移默化教学,如潜在课程、思维方式、价值观、情感态度等,而这又恰恰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方法单一,学生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全面评价。

这种应试教育带来的是以大多数学生的失败换取极少数学生的所謂成功,并以牺牲其健全的人格为代价的。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完满人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几乎成了一种虚拟的理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职业基础教育课程的整合与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主张有着内在的契合。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以一定数目的传统学科教学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市场,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理论知识和劳动技能;给学生更多的更切合实际的职业知识,培养其作为现代劳动者所应具有的科学的职业观,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心;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并且培养他们去热爱、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能够改变现行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造成了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失落的现象,真正有利于教育克服自身的弱点,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人格基础,走向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满足学习型社会要求,应对最大职业流动性

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使教育越出了原有的传统边界。学习型普通教育获得扩大演变的时候,同时也意味着在发展技术教育方面的必然拓展,而职业教育的普通化也将成为必然趋势。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这种整合,是满足学习型社会教育的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学习型社会的到来,意味着具有最大的职业流动性的人才培养格局正在形成。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生产的技术基础不断发生变革,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使以往一次终结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无法满足从业人员变换工种和职业的需要。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的整合就是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以培养一技之长的人才规格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宽厚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心理功能并激发其创造精神,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科学原理并训练他们有应用这些原理的能力;帮助他们培养普通的技能并鼓励他们对工作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进而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流动性,遵循了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猜你喜欢

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认识和思考
论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