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计算机课程动态规划与教学模式探究
2018-10-13武卫翔
【摘 要】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实践教學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文以杏林学院启东校区为例,对独立学院计算机课程动态规划与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课程;动态规划;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25-01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学过程中,独立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充分体现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定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独立学院,在杏林学院的课程体系中,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一直是薄弱环节,有必要对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并积极推进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独立学院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杏林学院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影响着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杏林学院属于独立学院,其学生整体素质能力略低于一本或二本学院的学生,由于学院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加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守旧,所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偏差。二是杏林学院启东校区位置较为偏远,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使得计算机专业课程严重缺少实践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三是杏林学院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不合理,未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恰当安排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创新力度不足,使得当前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课程的动态规划
1.专业课程规划。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要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设置,使课程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计算机课程设置应突出技术开发与应用方向的设置,可开设C++程序设计语言课程、.net课程、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等。
2.实践课程规划。
杏林学院计算机课程规划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所占比重,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学院可单独开设以下实践课程,具体包括: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数据库技术课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课程、软件工程课程、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课程等。
3.证书课程规划。
杏林学院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将计算机专业课程与资格证书考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相关课程学习之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可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国家信息化技术证书、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要求,开设相应证书课程,包括高级数据库技术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等,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与考证相关的知识技能内容。
三、独立学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
1.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杏林学院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应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教师应对习题进行精选,借此来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学校应当建立网上辅助教学平台,为学生自学和练习提供条件。同时,借助该平台,学生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能够进行交流,而教师则可借助该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其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基础实验指导,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对实践环节的管理予以加强,规范实践操作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实验大纲,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此外,应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创新“互联网+”教学模式。
杏林学院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对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实时性加以合理利用,据此构建起移动互联网+教育的全新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如在教学手机软件开发时,可结合市场的动态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使学生对当前流行的各种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有所了解和掌握,如Android、Windows等。通过巧妙的方法,将这些技术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软件程序设计能力。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合理引入当前广泛流行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同时,教师也可应用翻转课堂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教学,以此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教师可借助APP平台中的点名、成绩考核等功能,构建先进的考评体系,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运用微课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可采用微课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操作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课程知识体系。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与教学有关的视频,借此来引入新课。学生在新知识学完后,可利用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登录教学网站,对教学视频进行反复观看,尤其是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这样可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加深和巩固。而教师则可利用播放教学视频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进行记录,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注意是,视频的播放时间不宜过长,尽量不要超过每节课总时间的1/5,以免时间过长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当视频过长时,可对其进行剪辑,从中提取出重要的内容,也可将视频用软件工具进行划分,然后穿插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当中。虽然由此会使完整的视频变得杂乱,但通过其中的一些主线,如时间、地点以及逻辑关系等,可使学生找到视频中的关键知识点,这样能够使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结论
总而言之,独立学院计算机课程教学要遵循办学宗旨,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推进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独立学院还要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鑫.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转型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8(5):84-85.
[2]艾静.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方案的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9):47-48.
[3]王思义.转型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优化的方法探讨[J].电脑迷,2018(2):95-96.
[4]黄丽丽.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科技风,2017(10):104-105.
作者简介:武卫翔(1989.11),男(汉族),江苏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