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8-10-13秦本东蔺新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2期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改革

秦本东 蔺新艳

摘要:《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土木工程其他专业课的学习。结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理论、实验、实习、设计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改革途径。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166-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社会对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增大,对其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1,2];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希望学生一到工作岗位就能独当一面,顺利上岗。但从目前培养出来的学生来看,普遍存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但所学知识理论性太强,和实践脱离较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处理事务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就要求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已有的教学模式[3],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到第一位。

二、课程特点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涉及《土木工程材料》、《抗震结构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学习,前后连贯性较强。另外,这门课对实验的依赖性非常强。并且,这门课涉及设计、施工等专业知识,知识面比较广,且逻辑性不强,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教师缺乏实践锻炼,对工程现场知之甚少或者未知。

3.实验指导教师数量偏少,开放性实验较少。

4.实习基地不稳定,且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学生还未学习专业课,实习目的不明确。

5.实验、实习、理论课相脱节,没有达到同步的学习效果。

6.教学过程检查和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创新。

三、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法

(一)制订理论、实验、实习、设计四位一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制订合理的教学实施方案首先从课堂教学开始,课堂教学应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为了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将《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内容分三篇讲述。

第一篇:材料性能。先进行理论教学,即课堂讲解,讲解过程中可拿钢筋和混凝土试件原样进行示例;然后带领学生到工地的材料加工现场了解工程材料的特点;之后带领学生进行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试验;最后通过钢筋的拉拔试验,让学生了解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机理。

第二篇:钢筋混凝土构件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基本概念的学习;然后,通过引导式课堂教学分析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通过小比例钢筋骨架模型展示,初步讲述这些构件中每一类钢筋的位置和作用,同时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结合图片和视频先告知学生;之后带领学生到工地现场了解钢筋绑扎、模板支撑、构造措施等知识;再次,通过实验教学掌握这些受力构件的实测数据,分析总结实验规律;最后,通过对某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第三篇:钢筋混凝土构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实习,现场测试已建建筑物墙体裂缝宽度、长度,楼面梁的挠度等,分析裂缝和变形产生的原因,增加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课堂理论讲解裂缝和变形的计算过程,加深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理解[5]。

(二)增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优化师资队伍

为了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首先要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工程建设部门,更有大量工程在建,学校要出台政策吸引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与基建部门形成有效合作。其次,充分与地方建设企业合作,鼓励教师到地方建设部门学习或者挂职锻炼,通过选派教师到设计院、施工企业、监理公司参与工程实践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使之成为“教学和实践的能手”。最后,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或者主动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或者设计师参与实践教学,有效指导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和实习,再实现部分学生带领其他学生共同提高的局面。

我校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有充分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计划,强化基础实验,并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优化本课程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顺利执行的关键手段,只有在理论与实践合理结合的师资强队的指导下,才能把专业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程实验、现场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落实“四位一体”的教学新理念[4],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增加实践环节指导教师数量,实行教学跟踪实习

实验教学、现场实习、课程设计属于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课堂教学可以一对多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容易接受,但在实验、实习和设计中,学生相对自由,好奇心非常强。在这样的求知欲引导下,教师如能有效进行指导,一定能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达到实验效果,实验小组人数不应超过10人,每组配备指导教师2名,实验中教师演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要求熟悉各实验环节的操作。

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顺利进行的根本。因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实现跟踪实习,讲到需要现场考察的知识点时,即刻去现场了解,达到即学即会、永久不忘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了解工程进展,提前与工地联系实习。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最直接的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做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和兴趣,改革的导向应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分组进行,一般1名指导教师、5名学生一组,结合现有工程施工图,从选择材料到构件受力配筋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和实际施工图对比,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四)灵活课堂教学,抓好实践环节的过程考核

以往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由平时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构成,且平时成绩仅考虑课堂点名和书面作业,考试成绩只反映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能反映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执行《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理论、实验、实习、设计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研究时,必须建立完善的成绩评价制度。评价时依然以指导教师所给成绩为主,但评价内容增加平时的实验成绩、现场实习、课程设计成绩,不仅强调学生在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课考试成绩,更注重其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主动学习、提问、动手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素质。在评价方法上,采取传统笔试与实践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工程应用能力。

为了健全“四位一体”教学新体系,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学生到课率等进行调查;同时对实验效果、现场实习效果、课程设计现状等课堂外的实践环节进行督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总体学习状态,确保“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现场实习、课程设计”四位一体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

四、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需要广大的专业课教师不断进行研究与实践,逐步探索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现场实习、课程设计四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培养具有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北平,陳一君,刘文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论,2009,(10):103-104

[2]秦本东,罗运军.建构理论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64-65.

[3]吴 晓,李宝斌.“三维一体”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155-158.

[4]郭靳时,王 勃,谢新颖.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建设与改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第14卷增刊:32-34.

[5]梁本亮.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189-192.

猜你喜欢

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