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制”在新手幼儿教师培养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18-10-13余丽丽
余丽丽
摘要:“師徒制”是目前幼儿园中促进新手教师成长的重要的方式,正因如此,师徒制在幼儿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践开展过程中却常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因此,本文立足于“师”和“徒”对幼儿园“老带新”的约定俗成的新教师成长方式展开调查,以期明确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师徒制;新手;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273-02
笔者在与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以及新近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幼儿园中对新入职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的趋势日渐增强,这无疑给新教师的入职适应和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因此,本文立足于“师”和“徒”对幼儿园“老带新”的约定俗成的新教师成长方式展开调查。
一、“师徒制”作用研究述评
“师徒制”毋庸置疑为新手教师入职适应和专业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一环,也对成熟型的教师即师傅提供了实践性智慧传承的平台。目前的研究大多探讨师徒制对新教师的成长和促进作用。台湾学者陈嘉弥基于三个假设前提,证明了“师徒制”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与改变的重要方法之一。卢乃桂等人也都探讨了“师徒制”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从职业支持方面看,有研究者(杨显彪,2006)认为“师徒制”一方面为教师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有力保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新教师习得隐性知识,能有效地促使他们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从心理支持方面看,己有学者证明初任教师在帮带活动中获益最大的是精神与心理上的支持,师徒制有利于初任教师建立自信,增强他们的斗志,提升工作满意度。Joao Sarraipa(2010)等人的研究也指出,相对于其他同事,有师傅指导的徒弟会有更高的工资、更可能从工作中获得更多快乐、之后也更愿意辅导别人,离职的几率也更小。
因此,关于“师徒制”的积极作用,相关学者已经给出较多的关注和实证,在实施过程中,对成熟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均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对成熟型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和压力。纵然“老带新”的模式对于有经验教师和新教师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阻碍师徒制顺利开展的因素。
二、“师徒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教师遴选不严格
在幼儿园中约定俗成地有主班和配班老师的说法,一般而言,主班老师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老师,而配班老师则多为新入职教师。然而在教幼儿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是否具有教好“徒弟”的信心、策略和技巧,恐怕不能一概而论。在对新近毕业的学生访谈中,他们说“我的主班老师有着20年的教学经验,她确实非常厉害,比如观察幼儿的情绪和身体状况,把握课堂的气氛,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等,她都有自己独到的方式和方法,可当我询问她如何能够敏锐识别和引导幼儿时,她经常说等你干时间长了就知道了”。不难看出,仅仅从教学年限上来看待教师是否有带教能力是远远不足的,不少新手教师反映带教老师的指导意愿决定着指导的效果。
(二)师徒双方任务不明、过程督导不力
首先,师徒双方目的并不明晰。幼儿园的资深教师与新入职教师之间的搭配往往徒有虚名。老教师认为新入职教师只是一个对工作不熟悉的合作伙伴,不少老教师顶着师傅的名义,却拥有着领导的权利。而新手教师则迫于师傅的压力,甚至不敢向资深教师请教,只是默默地忍受指令,此种师徒教育模式与原始的目的南辕北辙,很难达到师徒之间实质性的合作以及双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与完善。
其次,师徒制开展过程缺乏督导。幼儿园在师徒制实施过程中,缺少激励和监督,致使资深教师不能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如何支持和帮助新手教师,新手教师应该达到何种目的和要求,并没有合理的督导和评价机制。由此导致有经验者对新入职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并不太高,同时对自己的“拿手方法”也并不是毫无保留的分享。因此,师徒制开展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定的督导机制,适时的进行协商和交流,正确理解师徒制教育模式的初衷,及时把握师傅和徒弟的交流目的与方向。
(三)新入职教师被动接收指令
首先,师傅忽视徒弟自我需要。师傅先入为主地从自身经验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指导。新教师从专业院校进入幼儿园,拥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具有自身的理想与抱负,师傅在直接的经验传授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徒弟在专业发展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是一味的传授自己以往的“智慧”结晶。新教师习惯于被动接受老教师的“理论”,而缺乏对于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被老教师“同质化”。
其次,师徒之间地位不平等。徒弟作为新入职教师,如何将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如何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而老教师在这些方面无疑具有优越感,他们常常会打着“教”的旗号而颐指气使的“命令”新教师。在老教师看来,新教师是自己的累赘,由于他们对工作的不熟悉,两人配合的默契度降低,会因为新教师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老教师会认为离开了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新教师的成长会更加艰难,久而久之伴随着这种“师徒观”,徒弟就只能习惯地被动接受指令,长此以往,新手教师也会养成得过且过的态度。
三、“师徒制”开展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指导教师的遴选
指导教师的选拔是决定师徒制顺利和高质量开展的先决条件,因此需要加强和完善指导教师的选拨机制。Judy等人也提出了“要邀请那些思想民主、开放,愿意学习新事物的人作为新入职教师的导师”。同时,遴选工作也应当做好双向选择的准备,同时也要尊重带教老师的意见,愿意参与本项工作是关键性因素。
对于遴选出的指导教师,也应当给与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资深教师更有积极性,高效完成指导工作。除了适当的精神鼓励外,也要给予物质奖励或者提升机会。
(二)帮助指导教师明确任务
指导教师的职责是为新入职教师提供经验和情感支持,适当减轻新教师在入职阶段可能遇到的孤独或挫折,帮助其尽快熟悉园所文化与制度、与同事的沟通与交流、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策略、与家長的沟通技巧、环境创设主题选取等。指导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帮助新入职教师适应环境,更重要的引领他们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后期成为有反思能力的实践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指导活动的落脚点主要集中在教学技能的提高方面,同时辅以心理素质、人际交往等心理社会支持。此外,新手教师也应当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带教师傅共同探讨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以期达到更好的入职适应效果。
(三)转变徒弟“被动学习”模式
首先,夯实理论与主动汲取相结合。师徒制开展过程中新教师要做有心人,通过用心的观察,主动去发现老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并且善于主动去总结和实践。纵然实践出真知,然而充满智慧的实践离不开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在实践过程中新手教师应当时刻调动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捕捉资深教师的教育智慧。
其次,理性学习与自我建构相并行。新教师有着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征,切忌盲目地进行经验复制,要善于思考老教师的独特的教育技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吸收。除此之外,“95后”新教师应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兴趣进行深入的剖析,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向老教师请教和学习,主动寻求适合自身特性的专业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师徒制”为新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共同探讨师徒双方的需求,建立起更加民主和谐的幼儿园文化,从而促进教师个体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显彪.“师徒制”: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03):13-14.
[2]王红艳,陈向明.审视“Mentoring-启导”现象——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管理,2010,(07):103-106.
[3]Joao Sarraipa,Ricardo Jardim-Goncalves,Adolfo Steiger-Garcao,MENTOR:an enabler for interoperable intelligent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Systems,2010,(5):93-96.
[4]林珊.幼儿园“师徒制”现状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5]杨莉君.论师徒制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造[J].学前教育研究,2005,(09):37-39.
[6]郑健壮,靳雨涵.师徒制综述:回顾与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