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临床兽医学《兽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18-10-13郭永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0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郭永清

摘要:高职院校临床兽医学专业《兽医基础》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临床兽医专业的基础和关键课程内容,对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提高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兽医基础》专业更好的改革与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具备超强的工作能力,需要根据兽医基础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具体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从而促进高职临床兽医专业人才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兽医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127-02

引言:兽医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高职高专兽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兽医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兽医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两大部分,兽医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分析病因并进行疫病防治和疾病诊疗。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必须把兽医基础理论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必要的功效。传统兽医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以及职业实践不足等现实问题。目前,众多院校虽然与企业建立了长久的合作机制,但对《动物病理》和《动物药理》两门课程的方法改革仍然不够完善。临床兽医行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要创新就必须要有实践,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指导学生能够独立承担未来的实际工作[1]。因此,必须使理论与实践具体结合,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一、《兽医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涉及领域相对狭窄。兽医基础是临床兽医类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有效总结,兽医基础课程一般以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以及免疫学等学科组成,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临床兽医学课程都包括学位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其选修课程也是临床兽医学的基础理论课程,课程教学重点一般集中于动物营养学、生命科学、预防兽医学等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层面上,对相关兽医学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少,从而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无法应用于具体的专业学习当中,知识面相对狭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

2.缺乏必要的动物实践课程考核机制。临床兽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兽医学专业的教学实践性对高职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其实践条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缺乏必要的管理考核机制,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在实际临床学习中掌握真正的操作技能,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机制,因此,授课教师自然无法对高职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与指导。

二、《兽医基础》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

由于我国众多高职院校的前身办学基础薄弱,加之领导者的思维定势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其办学理念落后,从而造成了目前高职临床兽医专业《兽医基础》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对高职办学认识不到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众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效仿兄弟院校的教育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把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放在首位,而把实践教学、操作技能作为理论知识的辅助学习形式,这种教学理念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与全面建设。近年来,虽然部分院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职课程进行了系统的修订,适当增加了临床实践教学比重,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和现实教学条件的束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临床实践落实不到位,实验资金短缺以及人员分配不合理等现实问题。

2.实践教材陈旧。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材虽然经过了多次修改,实践内容历经多次更新,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兽医基础》课程的实践内容仍然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兽医行业的发展需要,实际临床实验中所用的一些设备和仪器在教材中并未涉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实验手段的日益多元化,《兽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愈发落后,部分教材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方法,很多全新的实验技术并没有及时纳入基本教材当中,因此,为了满足临床兽医行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培养专业能力超群的合格临床人才,《兽医基础》课程的实践指导教材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3.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较差,不少教师缺乏对临床兽医专业职业需要的充分了解,更谈不上切身实践和传授临床经验。另外,学校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进工作岗位进行具体实践,以课时数和任務量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无法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临床兽医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兽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根据职业需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临床兽医学”是研究动物器官、系统疾病的临床学科,包括兽医内、外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畜产科学等研究方向,大学生毕业之后所涉及的职业主要集中于动物疾病防治领域、兽药领域、家畜生产与服务领域等,这些职业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超群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临床兽医学专业《兽医基础》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不仅要根据实际职业需求优化理论课程教学方式,能够对动物疾病的常见病理变化和诊断做出判断,也要熟练掌握动物解剖技术和动物用药技术[2]。具体而言,可以将《兽医基础》课程分为以下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动物常见病理变化及防治,第二部分为动物疾病诊断与尸体解剖,第三部分为专业用药技术。以上三大学习内容相互联系,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岗位要求,做到专业学习与岗位需求协同发展,充分体现立足现实的“工匠”培养精神。

2.理论与实践具体结合。《兽医基础》课程教学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训两大部分,临床兽医学专业理论课程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工作意见》合理安排教学课时[3]。由于动物病理与药理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本着“务实、求真”的教育原则,合理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突出实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岗位要求适当强化实践技能,高校教师精心挑选普遍、简单的实训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练习案例,制定合理的实训考核标准,倡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验室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具体案例的实训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

3.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实践,众多高职院校临床兽医学专业都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但其创新性和建设性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主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临床常见病例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病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例如:教师提供一只病(死)兔,让学生通过尸体解剖分析兔子的患病及死亡原因,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实验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动物医院进行实验,结合医院的专业诊断,给予学生正确的思路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动物疾病病理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职临床兽医学专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丰富兽医基础课程资源库。教师可以将优秀课程案例制作成为教学视频并上传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学习,也可以在课程学习之后与老师进行实时互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授课负担,也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本研究对临床兽医学专业《兽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实践与应用能力是该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所在,根据实际的岗位要求,不断丰富学生的动物病理诊断知识,提高学生的动物药理应用能力,还需进一步改革教学手段,实现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全面创新,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宁.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兽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01):41-43.

[2]李丽平.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兽医基础》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66-69.

[3]刘锦妮,陈培荣.“诱、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兽医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实践,2013,(07):46-47.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