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差异视角下英语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018-10-13余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0期
关键词:习语归化文化差异

余雅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语言必须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而习语是一种文化沉淀,是语言的精华与瑰宝。习语的翻译向来十分复杂,如果两种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则更是如此。在英语习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恰当地采用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策略或将二者相结合,从而达到“文化传真”的效果。

关键词:文化差异;习语;归化;异化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120-02

一、文化因素对英语习语翻译的影响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积淀,是人们在悠久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思维、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集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无法脱离文化环境而独立存在,因此,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一句语法意义上完全正确的话语可能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可能会导致截然相反的不良后果,因为它违背了文化含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因素在外语习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汉语和英语都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大量的习语(谚语、成语、俚语等)在其悠长的演变历史中得以形成。这些习语朗朗上口、妙趣横生,堪称语言的精华与瑰宝。由于人类的历史经历与对事物的认知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所以尽管中国人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很多习语可以找到一一对应的翻译,例如: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由于文化的共通性,以上的习语能在各自语言中可找到非常合适的对应翻译。但是,更多的情况下,英语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说法,需要读者借助语言知识和文化习惯进行理解。而中西文化差异则经常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误解。To wake a sleeping wolf.(直译:叫醒一头睡狼。)有人根据中文的成语习惯将其翻译为“打草惊蛇”,而实际上这个习语的意思是唤醒了一只危险的动物,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故翻译成“自找麻烦”“自讨苦吃”才符合其实际意义。由此可见,英语习语的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只有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才能达到习语翻译的“信、达、雅”。

二、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在翻译界中,影响比较大的翻译方法有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归化翻译的含义是本土化处理源语言,以目标语言读者为归宿,采取遵循其思维和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译者需要把翻译作品转换成较为地道的本国语言,增强其可读性,使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异化翻译的含义是在翻译中顾及源语言文化的特点,以原作中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作者意图。使用异化翻译策略要充分考虑并体现文化差异、保留源文化特征,为译文读者提供具有异国情调的阅读感受。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主流的翻译策略体现了译者对于读者的不同考虑。这两种方法在翻译中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归化和异化翻译法的选择,许多时候我们要将二者结合,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找到一个交合点,既忠于原文,又不妨碍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在英语习语的翻译中,通常优秀的译者会对语言形式进行归化处理,而对文化因素进行异化,这样的翻译作品能兼顾二者的优点,尽量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意图的以及他所处文化所承载的特点。

三、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归化與异化

(一)归化翻译

1.替换法。同一个物体,汉语和英语中所承载的含义可能大不相同。这种不同在动物这种意象的运用上似乎尤为明显,如果忽略了其差异,可能会造成交际失误。例如蝙蝠这种动物,汉语中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对中国人来说有吉祥、幸运之意。而西方人对蝙蝠(bat)并无好的联想,故英语中有as blind as a bat(有眼无珠)。同样地,在英语中,狮子被认为是兽中之王,所以有regal as a lion(庄严如狮)的说法。而在中国文化传统意念中,老虎的地位高于狮子,人们会用“虎虎生威”“虎啸龙吟”“虎父无犬子”等表达雄壮和威武。替换法的运用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 to live a dogs live,表明生活很悲惨,翻译成“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以上翻译都采用了替换法,完全符合中国读者的思维和风俗,是非常成功的归化翻译的例子。

2.删减法。有些英语习语有非常强的文化渊源和内涵,如果直接将其保留,则中文读者往往会无所适从,难以领会其中意义。故译者可以放弃其中的文化原意而将其内涵意思表达出来,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晦涩感。例如英语中有一句习语take not a musket to kill a butterfly,意思是没有必要用很复杂的工具去做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中文中的习语“杀鸡不用牛刀”与其意思不谋而合,可谓非常恰当的归化翻译。

(二)异化翻译

在翻译实践中,一些纯粹的异化翻译由于流传久远,已经成为译语的一部分,甚至后代人都难以意识到其本源是西方文化。比如:to be armed to teeth(武装到牙齿),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等等。以下是两种常见的异化翻译法。

1.直译法。直译最能体现源文化特色,它完全遵循作者意图,保留作品的原汁原味,但前提是,读者必须对其隐含的西方文化意义有所了解。例如,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因为中国读者对于拿破仑在滑铁卢遭遇重创的历史故事耳熟能详,所以直译比“遭遇巨大打击”要更加形象生动。再如,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表明灾祸的根源,这个希腊神话典故在中国流传已久,采用异化的直译法对中国读者毫无障碍,而且还能使译文充满异域风情。类似的例子还有:Arrow of the Jupiter丘比特之箭等等。这些习语多来自希腊神话、有名的历史典故或传说,随着世界交流的日益繁盛,这种习语已被世界人民广泛共识,并且已成为人类宝贵的共有的文化。

2.注解法。有些习语带有强烈的地域风情或民俗色彩,如果不加以解释,很难传达作者的原意。为了避免这种交流失误,译者往往会通过添加注解的方式,一方面保留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例如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运煤到纽卡索,多此一举。读者不能立即反应扭卡索是什么意思,这时需加以注释:Newcastle为英国煤炭中心,如此便一目了然了。又如:Face of Adonis.阿多尼斯之脸。如果将其替换成“美男子”则因少了神话特色而黯然失色,所以在這里可以适当地加以注解,说明阿多尼斯是源于希腊神话的翩翩美少年,从而保留原文的美感。当然,随着各国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也许多年以后,这这些神话、典故、历史故事已经被人们所熟知,直接用异化翻译也能毫无障碍地被读者领会,那么注解就显得多余了。

(三)归化与异化结合

归化与异化两个看似对立的翻译策略实际上并无特别明显的分界,二者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其目的都是将英语作品以最优的面貌呈现给读者,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翻译实践中,优秀的译作既能保留习语的源文化特色,又能让目标语读者容易接受。而这种效果往往单单使用某种翻译策略是难以达到的,译者需要结合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来翻译。例如,中文中的“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用异化手法可以译为of the thirty-six strategies,the best is running away.这样翻译,虽然字面意思译出来了,但内含的深意却并没有表达充分。这是再补充归化策略进行翻译as you have no better choice.如此就比较贴切完美了。

四、结语

翻译是一种语言艺术。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提出的翻译技巧与理论层出不穷,各有千秋,似乎没有一种翻译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法,译者都必须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将读者的阅读体验放在首位。总的说来,要翻译出优秀的作品,译者必须善于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恰当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或将二者相结合,忠实地再现习语的特色和内涵,完整地传递文化精髓,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王晶.论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239-241.

[2]张林影,娄琦.归化与异化策略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9):103-105.

[3]张晓蕾.从模因论视角看英汉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4):155-156.

猜你喜欢

习语归化文化差异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