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临床中药学》考核评价方法探讨
2018-10-13石铖郝蕾刘宇韩雪王茜曹丽静郭秋红张一昕
石铖 郝蕾 刘宇 韩雪 王茜 曹丽静 郭秋红 张一昕
摘要: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初步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临床中药学;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226-02
《临床中药学》是中医学基础及临床各课程之间的桥梁,培养的是学生的临床用药能力,学好该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临床中药学》的学习,目前多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这种学习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1]。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自主地學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独立地进行探索、分析、实践来实现学习目的[2]。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PBL等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亦需要教师改变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选择新的考核评价方法。
一、《临床中药学》考核评价中的问题
目前,对于《临床中药学》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多数学生从上课之初就只关注考试的重点内容,甚至有部分学生直接建议教师只讲授考试内容,更甚者只在考试前背诵重点内容,为了考试而学习,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为临床提供素质全面的中药学人才。
二、形成性评价的提出及其原则、目的
1.提出。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课程评价专家斯克里芬(Scriven)在其所著的《评价方法论》提出的,他把在开发过程中为了使课程的内在结构更为合理而做的各种评价统称为形成性评价。而后布鲁姆和威廉将形成性评价定义为“所有教师和(或)学生进行的活动,并以这些活动提供的信息作为反馈去修正他们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
2.目的。布鲁姆进一步指出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教与学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提供反馈和矫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布鲁姆已经将形成性评价纳入教与学的过程中,强调其是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诊断,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
三、《临床中药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初探
基于以上论述,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有必要且必须变革考核评价方法,将形成性评价用于《临床中药学》的考核评价中,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包括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测验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在应用形成性评价进行《临床中药学》考核评价时要依据班级规模、教师能力、知识类型、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以我校中药学专业为例,分别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形成性评价设计的初步设想。
1.教育关注度。该专业班级规模在90人左右,周上课时数为6,单位上课时间为50分钟,则教育关注度为0.05{教育关注度=[(周上课时数×上课单位时间)/班级编制标准]/60},相较于制药工程专业(周学时数及单位时间均相同,但班级编制为30)0.16的教育关注度明显偏低,因此在中药学专业实施形成性评价时,要注意改善教育关注度低带来的影响。譬如可以采用细化分组,每组设置观察员,代替教师详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反馈给教师,抑或采用开设微信公众平台、QQ交流群、微博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课下单独与教师进行网上交流以获得较高的教育关注度。
2.教师能力。从事我校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教学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平均年龄约32岁,此年龄段的教师思维活跃,易融入学生群体,同时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接受新信息速度较快,具有创造力。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专业修养和教学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譬如毕业于中医内科学专业的教师,可以结合临床案例开展案例教学,由学生分组讨论给出治疗用药,并依据其用药的准确性给予鼓励性及包容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知识类型。根据现代知识观,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如“归经是什么”、“麻黄的功效是什么”等。《临床中药学》属于陈述性知识,其学习强调的是同化、保持、迁移,通过应用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临床中药学》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时要根据其知识类型特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譬如在每次课课程结束时,以问题的形式回顾本次课内容,观察学生对于问题的反馈速度及准确性,开展表现性及测验性评价。《临床中药学》知识虽然属于陈述性知识,但其中亦存在着一些较难理解的专业名词,譬如“发汗解肌”“去性存用”等,在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时,可开展引导性及档案袋评价,让学生自主地去查阅资料进行思考讨论,但学生不能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是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引导其积极主动深入思考,并由学生选出组内最恰当合理的解释方案进行展示,开展展示型档案袋评价。
4.学生特点。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中药学》学习安排在大一的下学期,此时学生已学习了一些中医基础知识及中医诊断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水平。但由于课程安排及专业限制,该专业学生对于中医基础及中医诊断的理解较为表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临床中药学》的学习。因此,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要注意采用引导性评价,引导学生回顾中医基础及诊断知识,引导其依据中医基础知识分析推导学习中药学知识,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依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学习考核评价。譬如,在讲解麻黄入肺经,味苦,功能宣肺平喘,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中医基础中肺的生理功能来分析。此外,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其接触网络较多,思维更加活跃,沉闷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吸引其注意力,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譬如讲解生姜时可采用微课教学,在微课视频中设置作业——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晚上吃姜赛砒霜”,依据其作业完成情况开展测验性评价;或者采用翻转课堂、PBL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题目,比如中药“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海藻不能与甘草同用,而“海藻玉壶汤”中既有海藻又有甘草,甘草与海藻究竟能否同用?让学生在课上结合网络查询、思考、讨论、解答,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依据其回答准确性及多样性开展表现性、测验性评价。
5.教学条件。《临床中药学》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需要教学条件的支持,例如我们开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的形成性评价,需要校园网络网速和便利性的支持,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积极主动地进行网络学习和互动。目前,我校校园网已全面覆盖,但网速仍需改善。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进行《临床中药学》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有必要且有路可行,形成性评价就是其中的一条道路。这种评价方法纠正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只注重学生成绩,以成绩优劣来定位学生优良的弊端,更大程度上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更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应用中药的能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彻底摒弃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临床中药学》的知识类型特点决定了终结性评价的必要性,但是这时的考试成绩不再用来划分学生等级,而是要将其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其作为形成性评价中测验性评价的一部分,为形成性评价中各种评价方式的深入开展以及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反馈依据。
形成性评价完全且真正用于《临床中药学》的考核评价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中医药教育界同人共同努力,为《临床中药学》的考核评价开辟新思路、新局面、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王倩.在中药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102-103.
[2]孙贵香,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中医诊断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实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8):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