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化管理模式下的高职学生资助育人机制研究
2018-10-13周君贤简晶晶
周君贤 简晶晶
摘要:本文将从高职受资助学生社团方向着手,具体阐述高职受资助社团的相关概念,分析社团化管理模式对高职学生资助育人的重要作用,再结合当前高职学生资助社团情况提出优化建设的合理建议,从而为社团化管理模式下的高职学生资助育人机制的研究提供可循依据。
关键词:社团化管理;资助育人;受资助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013-02
一、高职受资助学生社团的相关概念
1.高职受资助学生社团的概念。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都是根据学生的喜好,由学生自愿组成的,并且是由学生领导并组织日常活动的群众性组织。高职受资助学生社团则是由在高职院校中受资助的学生组成的群体组织,社团中开展的活动也是以受资助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践、公益等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活动。社团的宗旨是培养受资助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激发受资助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受资助学生感恩、回馈社会的意识,受资助学生社团的本质是公益性质的、带有强烈教育意味的、具有鲜明政策导向性的社团。
2.高职受资助学生社团的类型。目前的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社团根据组织人员的社会属性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社会组织包括社会上的企业或其他团体组织,成立资助贫困学生的项目基金,然后以高职院校为依托,成立社团组织来帮助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二是由政府或者高职院校组织的社团,通常由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部门的学生负责领导,日常主要是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提高受资助学生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意识,培养受资助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以便受资助学生养成自立自强的品质,具有很强的政治导向性;三是由受资助的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社团的主要宗旨是通过社团活动帮助其他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自立自强为自己挣得经济补助,这种社团由于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并没有学校和社会的补助,所以经费缺乏,发展缓慢,但由于社团成员都是贫困学生,他们更容易接纳新成员,是出于自己的衷心帮助他人。
3.高职受资助学生社团的趋势。当前高职院校的受资助学生社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是由于社会组织提供的基金有助于社团的顺利运作,使得社团正逐渐向项目化运作模式方向发展,社团通过实施各种项目,包括公益性的、实践性的或者创业性的,使社团成员认可这种模式,从而更好的为基金会的创造理念服务;二是社团活动的开展更具实务性,现在很多社团的中心理念是提高受资助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使其在未来进入社会工作后可以通过自身实力获得更好的生活;三是社团的组织方式更加人性化,开始关注受资助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经济资助的同时给予更多的关怀,根据受资助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社团化管理模式对高职学生资助育人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调节受资助学生的心理。高职院校中受资助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受资助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差距,在生活上难免有落差,这很容易使得心理还不成熟的学生,产生敏感、自卑的情绪,进而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和交友。而社团化的管理模式将受资助的学生组成一个团体,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使得受资助学生能够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自信程度,从而可以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度过自己的学习时光,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
2.有助于提高受资助学生的综合素質。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都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同时由于自身的心理原因,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也并不热衷,学校的其他兴趣社团也很少参与,导致他们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较其他学生相比都存在不足。受资助学生社团针对成员的这种情况,经常性地组织实践性活动,为受资助的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提高受资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积累经验便于以后的发展。
3.有助于增强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交流的速度不断加快,各种社会现象都会在网上曝光,文化理念、思想方式到了空前碰撞的时期。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全部心思投入在学习之中,思想较为单纯,在思想碰撞中很容易失去本心,产生不好的价值观念,将别人的资助认为是理所当然。社团化管理模式通过组织支教、探访养老院、孤儿院等活动,对受资助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培养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受资助学生心存感恩、心存善良,然后抱着感恩的心态回馈学校、回馈社会。
4.有助于优化受资助学生的资助帮扶模式。传统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政策进行经济的扶持,受资助的学生在整个环节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不能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受资助学生社团将受资助的学生聚集起来,除了便于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外,也有利于受资助学生的相互交流,高年级的受资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引导低年级的受资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团风气。同时将受资助学生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社团活动中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此外,受资助学生的团结一致可以使社团创造出具有品牌效应的公益项目,为受资助学生之后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三、高职受资助学生社团的建设建议
1.塑造社团核心文化。社团的核心文化是代表社团本质的重要载体,是通过社团的长期摸索创造,逐渐形成的、被社团成员普遍接受的、体现社团理念的精神层次的宝贵财富。受资助学生社团的文化可以从精神、行为、形象三个方面塑造。精神方面是指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受资助学生提供发展锻炼的舞台;行为方面是指社团内部成员相互扶持,互相勉励,形成良好的社团风气;形象方面是指社团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自己的吉祥物或社团标志,来方便社团的对外传播,提高社团的知名度。
2.强化社团的实务功能。受资助学生社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受资助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保障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最终成为有用之才,所以社团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此为核心,从受资助学生的实际利益出发,增强社团的务实能力。因此,社团要从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就业指导、个人能力的培养出发,切实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只有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之后的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因此社团要注重每一位成员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就业指导是学生之后踏入社会的理论支撑,良好的就业指导可以使受资助学生更好地面对社会,积极地寻求工作,因此社团应该经常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举办职业招聘模拟等活动,同时将相关的职业招聘信息及时发送给社团成员,便于成员了解掌握就业动态。受资助学生的个人能力是学生踏入社会的重要仰仗,所以社团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成员的综合能力。
3.完善社团的运行机制。完善的制度是保障社团正常运转并稳定发展的基石,因此受资助学生社团一定要制定完善的运行机制,包括指导机制、社团新成员的选拔机制、社团内部的考核及奖励机制、优秀的社团成员的示范机制、社团与社团资金来源方的交流机制以及宣传机制,即积极的与社团外的其他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避免社团被冠以“贫困生聚集地”等不好的名字,为社团发展塑造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
四、结语
高职院校中受资助的学生组成的社团,是基于传统的资助方式产生的新的资助形式,社团成员全是经济困难受到资助的学生,有助于受资助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互相扶持;可以有效地、快速地对受资助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有助于培养受资助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为社会的发展塑造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咏芳.新理念引领下的民办高校特色资助育人工作[J].教育财会研究,2017,(05).
[2]郭细卿.提高高职“两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析[J].河南科技,2013,(01).
[3]陈敏.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育人问题的思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4]朱平.学生社团资助育人实践研究——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励志学社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5]孙宏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