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癌症专家的抗癌经历

2018-10-13史可

分忧 2018年10期
关键词:癌症病人患癌抗癌

史可

杨育正是是台湾马偕纪念医院院长,著名的产科名医生、妇科癌症治疗专家,也是曾两度挣扎于死亡边缘的淋巴癌患者。行医近40年,杨育正亲手迎接过无数新生命,也送走过数不清的癌症患者。这样一位医者,在历经癌症获得重生后,更拥有了无人可及的宝贵体验。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接近生、贴近死。

当治癌专家患上癌症

2012年初,我刚接任院长不满3个月,就觉得牙龈有异样的“麻木感”,吃东西、刷牙或用手指触碰,每一次牙龈接触外来的东西,都仿佛隔着手套碰触物品似的,感觉变得迟钝、不真实。

一个月后,演变为三叉神经痛 ,右脸颊抽搐般地痛,痛源清楚地在眼睑下方三叉神经出口点。我先请牙科医生帮忙诊断,但因问题不在口腔内,牙科医生建议我去找耳鼻喉科医生。第二次,我转到耳鼻喉科后,初步判断是三叉神经痛,最常发生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因此先开了止痛药给我,再进一步观察。

大约又过了一个月,有一天参加聚餐时,我觉得不妙,因为耳后下方突然隆起了一个鸽子蛋大的肿块 ,我摸到时大吃一惊,第一个联想,当然是以为长了不好的东西,尤其我的父亲是因甲状腺癌辞世。于是聚会结束后,我立即安排了详尽的检查。

结果是:在副鼻窦里有一个五六厘米的肿瘤,是“它”引起了三叉神经痛!第二天切片报告出炉,证明我是B细胞淋巴癌。

两个月急剧瘦了 11 公斤

化疗期间,我仍然照常上班,但我没有想到化疗的副作用那样强大,它吃掉我的肌肉,夺走我的声音,我几乎是每天靠着意志力支撑不断颤抖的身躯,甚至每次都会经历大约 7 天的完全失声。

化疗药物中有一种高剂量副肾皮质荷尔蒙,是一种类固醇,它一开始使人精神亢奋,然后会渐渐让人体中枢肌肉萎缩。我一开始做化疗时,精神状况很不错,每次在病房打完药物后,就回到办公室处理公务。然而从第五天开始,出现了很特殊的副作用──我完全失去了声音!中枢肌肉也一次一次萎缩,让我的体重在两个月内由80 公斤急速降到 69 公斤,掉了11 公斤。

第一次临近死亡的悬崖是在第五次化疗后,我并发了肺囊虫肺炎。

那天,我做完化疗,继续办公,下班回家后,妻子摸摸我的头,吓了一跳说:“你的头很烫啊!”她立即替我测量体温,竟有39℃,我立即回到医院,经诊断应是肺囊虫病的感染。整整一个星期,我的血中氧气饱和度都只有 90%左右,甚至常常更低 (正常人是接近100%),我必须戴上氧气罩才能顺畅呼吸,气喘、发烧、血氧浓度起起伏伏,患癌以来,我第一次对治疗有了不确定感。

当呼吸不再那么理所当然时,生命便会中止,一吸、一呼……而当一呼后,不能再吸气时,一切就归零。生与死之间,是那么接近。

经历了 7 天喘得难以呼吸、仿佛进入死亡阴影下的丛林后,渐渐地,喘息减缓了,氧气又在身体里跳舞,生命穿越了漆黑的森林,阳光再次照亮我的生命之树。我,又一次重新掌控了呼吸,掌控了自己的生命。这感觉,是那么令人兴奋,那么令人鼓舞!

患癌后悟出7条抗癌真理

长期郁闷会得癌

生病初期,这样不平的情绪确实有段时间一直缠绕着我。我很难平静接受的,是生病前一年我所遭遇的种种不堪的中伤与攻击,令我情绪低落,郁闷至极,或许才种下了我的病因。

早有研究证明,抑郁导致情绪低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患癌,我想与自己那段时间的郁郁寡欢,脱不了干系。

抗癌只有处方,没有偏方

“杨大夫,你都怎么调养身子?”许多人都好奇地问我。然而,我的“养生秘籍”可能得让期待另类偏方的人失望了。我真的心口如一、即知即行,没有一丁点儿藏私,患癌后的养生策略,与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病人开出的“处方”完全一致。身体调理,不外三大要素:吃得对,动得勤,睡得好。生活规律,身体自然有元气。在这一点上,我要骄傲地说:“我是模范生!”

运动抗癌,每天坚持

生病之后的规律生活,连很少称赞我的妻子都不得不说,她尊敬我的持之以恒。我每天早上5:40 起床,晚上9:30 上床;中午则午休30分钟,唯有周日稍稍放松一些,早上起床时间会延迟到6:00。运动部分更是没有“休假”。我现在固定每天清晨6点前出门,在家里附近的公园慢跑混合快走,维持一到两公里。现在我每天慢跑和气功导引交错。如果早上跑步,便晚上做气功;如果有时因公务行程,早上来不及跑步,便在家做气功,傍晚再去跑步。维持健康的原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困难度只在能否落实。

运动不只是为了提振自己的新陈代谢、锻炼体力,更是为了每天都能让自己神清气爽,带着好心情出门,也带给身旁的人一股勃发的气息。病态,也就这样消失了。

化疗期间多吃深色蔬菜

临床上最常见的抗癌谬论就是患癌后立刻改吃素,认为这样才能排除身體的毒素。事实上,癌症病人的饮食应有阶段性的策略,吃素没有问题,吃肉也没有问题,但在不同治疗阶段和恢复状况下,蔬食和肉食的比例与需求,各有不同。

手术后和化疗阶段的癌症病人,需要维持体力和提升免疫力,如果只吃蔬菜,体能和营养的需求可能都无法得到满足,若因此造成营养不良或贫血,还会影响化疗成效。因此,全素饮食或有机饮食在癌症积极治疗阶段并不合适。这个阶段的热量要够,蛋白质摄取量更不能少。尤其我同时采取了高剂量化疗加上标靶治疗,免疫力被抑制得更厉害。

与免疫力关系最为密切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我在化疗期间吃充足的深色蔬菜,必要情况下也补充维生素,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病情稳定后少量白肉+蔬菜

蔬菜的清香甘苦,都是大自然最好的礼物。成了病人后,我饮食上唯一改变的是,三餐都在家吃,妻子会为我准备好饭菜,这些菜、饭都是由我们信任的朋友自己耕种的,除此之外,别无珍稀补品。

2013 年年初,距最后一次化疗半年多之后,我的抽血检验报告显示,血细胞数目、球蛋白都恢复正常,显示免疫力已回升。我这才启动了第二阶段的食疗,策略由多肉、多蛋白质转为多素、多纤维质。

我把菜单里原本为了预防贫血而常摄食的红肉拿掉,换上了少量低脂的白肉,加上我一直以来血糖仍有一点偏高,也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取量,每餐主食分量降到六分饱。

但我初期决不生食。尽管免疫力回升,癌症病人的体质仍禁不起各种感染症的考验,生食中若有病菌、寄生虫等未清干净,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于癌症病人,一旦发生即有可能是大风暴,这种风险没必要去承担。

家人,是人生最珍贵的资产

大半辈子,我们的家庭生活都以我的工作为轴心。在可以回家好好“配合”她的退休之前,竟先带了“癌症”回家,把自己和自己的病一并再丢给她。那几天,我们隔着病房,只能靠电话以言语互通,心里突然有股心酸: 我这一生在职场或社会上若有任何可自夸的成就,其实都及不上有一个可以相依偎的老伴儿。

家人,是人生最珍贵的资产,当人生走到了末端,当死亡近在眼前,你会更加知道──不,不仅是知道,是深刻体会。

爱和友谊补身也补心

化疗确实会造成胃口不好、食欲不佳,一旦吃不下东西,就什么营养都摄取不到。妻子这段时间在烹调上费心,常常变换口味,使我能够对食物燃起兴趣,让那些我身体急需的养分,进到我的体内。更令我感动的是,住院期间,学生、同事、亲友和秘书,还轮班替我准备食物。一名多年前罹患脑瘤的挚友,当年是我领着他就医,和妻子一起照料。此时角色互换,躺在床上的人变成了我,照料的人由他接替。

在病榻上的岁月,脑子特别清晰,心也特别沉静,我检视、反省自己过往的人生,有些事或许处理得并不周全,有些刚愎性格经由时间洗涤才渐渐圆融。然而这些单纯美好的友谊让我心安,我想,我这一路一定也做过了什么“好事”吧!漫长的化疗过程中,我能两次熬过肺囊虫肺炎和败血症的恐怖偷袭,除了医疗团队完美的诊断和用药,自己的身体挺得住,这些亲友的“补身又补心”真的功不可没。责编/昱青

猜你喜欢

癌症病人患癌抗癌
几时
癌症晚期患者临床关怀与护理手段探讨
关于抗癌药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47号
癌症病人述情障碍及内在力量的相关研究现状
麦芽硒如何抗癌?
身体强不等于“抗癌力”强
“硬汉子”和“弱妹子”更易得癌
双胞胎患癌几率会比常人更高
西兰花蒸5分钟,最抗癌
癌症化疗中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