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8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2018-10-13连厚新赵明张永男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护理

连厚新 赵明 张永男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 以该院2015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儿童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差异,同时统计两组儿童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者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临床中应用效果确切,能够促进血糖水平改善,同时有利于缓解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对治疗满意度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儿童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b)-0162-02

根据临床统计结果,儿童期糖尿病多以I糖尿病为主,该型糖尿病发病通常与胰岛B细胞损伤有关。由于胰岛B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致使儿童体内糖代谢异常引发糖尿病[1]。虽然儿童期I型糖尿病预后情况较好,但随着疾病进展,患儿若长期受到I型糖尿病影响,其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还可能诱发白内障、糖尿病酮酸中度等并发症[2]。然而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除了临床中诊疗外,护理工作也是治疗的关键[3-4]。以此为背景,从该院2015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儿童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诣在探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共选取样本80例,均为该院收治的儿童糖尿病患者,经临床检验,均确诊为I型糖尿病。随即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如下:对照组40例患儿,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8.3±1.0)岁,平均病程(3.0±1.0)年;观察组40例患儿,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8.6±1.7)岁,平均病程(3.5±1.0)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常规护理:(1)建立个体化护理档案,全面评估患儿入院就诊时各项指标,如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血糖水平等。同时将患儿入院时间、出院时间、治疗期间用药情况等进行记录。除此之外根据患儿就诊时提供的姓名、家庭住址、通讯方式等信息建立起跟踪随访档案,患儿病情有任何变化均做详细记录,直至患儿完全康复。(2)院内护理。护理任务主要有两项:①监测并改善患者糖尿病症状,主要护理内容有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做好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同时展开药物治疗,诣在调节和稳定患儿血糖情况,改善糖代谢异常;②通过健康教育,将儿童期糖尿病以及I型糖尿病的基本理论告诉患儿家属,使患儿家属对I型糖尿病的治疗与護理工作形成系统性认识,争取患儿家属的协同配合。(3)院外护理。主要内容有3项:①定期组成护理小组,周期性到患儿家中监测患儿病情进展,并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展开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类型、用药方法、保存方法、注意事项、禁忌证等告知家属,以提高院外护理质量和效果。②患儿出院后以4周为1个时间段,使用量表评价患儿的生活质量,并根据患儿症状变化(主要是血糖水平标化)调整护理方案。③定期组织糖尿病患儿参与各类户外活动,诣在改善患儿体质,进而提高治疗与护理效果。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患病儿童的实施心理护理,另一方面是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需根据心里护理对象的差异采取有差别、有特点的心理护理措施。①糖尿病患儿的心里护理:糖尿病患儿通常年龄较小,基本都在10岁左右,其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较有限,并且其不具备认识和理解糖尿病专业知识的能力,很容易在疾病的影响下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在治疗中表现为消极的不配合或抵触行为,这种情况不利于诊疗工作的展开与病情的好转。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时,要根据患儿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采取合适的手段与患儿建立沟通。首先医护人员要与患儿沟通时要保证语气的和缓,面带微笑,避免给患儿造成心理压力;同时可采用诱导的方式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比如使用玩具、互动游戏等,使患儿能够更好地依从医护人员,从而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当保证病房环境的舒适度和温馨度,消除患儿的恐惧感,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也有助于帮助患儿克服心理负担。②对患儿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情绪不稳定,患儿家长出于关心患儿的原因产生焦虑或抑郁的情绪,为方便与患儿家属展开沟通,应当安抚好此类家属的情绪,使其保持平常心。亦或者通过列举曾经治疗比较成功的病例来帮助患儿家属树立信心。在安抚好患儿家属情绪后,对患儿家属展开相应的健康教育,将与儿童糖尿病治疗相关知识告诉患儿家属,使其掌握一定的儿童糖尿病知识和护理技巧,使患儿家属能够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有利于患儿依从性的提高和家属对诊疗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1.3 评价指标

①于护理干预的第24周评价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内血糖水平。②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糖水平对比

经过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根据临床统计,I型糖尿病在儿童期糖尿病群体中约占90%,该类型糖尿病往往需要严格、复杂的糖尿病治疗管理,这会对儿童期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较大负担,患儿很容易因此而产生自卑或社交抵触心理,甚至抵触治疗和社会,从而对治疗依从性和患儿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5-6]。

根据调查研究,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临床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分别为儿童期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差异和家长配合程度。而儿童期心理特征会对儿童的未来的成长轨迹产生明显影响,这一时期儿童的心智极不成熟,情绪多变是基本特征之一,而这种情况会影响到患儿对诊疗工作的依从性,进而影响诊疗工作的展开和临床疗效率[7-8]。

在该组研究中,共选取8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均为I型糖尿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从患儿和家属两方面同时实施心理护理,目的在于调整患儿心理状态的同时安抚患儿家属情绪,目的在于得到患儿的最大限度依从以及家属的最大程度协同。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情况、餐后2 h血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度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P<0.05)这提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特征,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认知水平并在诊疗中得到家长的配合,最终促进患儿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儿童糖尿病临床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常规治疗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儿血糖水平的改善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因此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柴明珍.心理护理在3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178-179.

[2] 徐美玲,马翠婷,王晓艳.1例儿童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重症肺炎肺出血肾衰及肠穿孔的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2):193-195.

[3] 于振兰.浅析儿童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4):111-112.

[4] 宋霞.健康教育與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98.

[5] 张姣.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4):52-53.

[6] 罗琴.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5):163-164.

[7] 杨小娜,黄贤恩,陈海蓉.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应用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 20(s1):212-214.

[8] 王海燕,刘文莉,卢静.协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抑郁患者心境障碍及溃疡愈合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 46(32):4602-4603.

(收稿日期:2018-04-26)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