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8-10-13张海波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抑郁焦虑依从性

张海波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3月间在该院内分泌科选择接受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状况、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结果 干预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糖尿水平、焦虑得分及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小组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小组;血糖;焦虑;抑郁;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b)-0160-02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功能不佳引起的血糖代谢紊乱,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若血糖长时间控制不佳会伴发诸多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受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病足,还会侵及心、脑、肾等器官。糖尿病的患者常会伴发负性情绪,例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1]。焦虑、抑郁的发生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治疗费用、致残率和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还会使得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据研究,糖尿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值要明显高于糖尿病非抑郁的患者。研究表明护理小组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2]。但是既往相关研究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科室护理小组2015年2月—2018年3月间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100例收入该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以探究其对改善血糖、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该院内分泌科选择接受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40歲;②根据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受体结合率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为糖尿病者;③患者得知自己病情至少持续3个月者;④病情稳定,近期降糖方案不变者;⑤认知、精神正常,可以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Ⅰ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或妊娠期糖尿病者;②存在酒精依赖者;③存在药物依赖者;④存在精神障碍者;⑤不愿意参与此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试验组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42~75岁,平均年龄(63±7.8)岁,平均病程为(7.5±2.5)年,仅注射胰岛素降糖者20例,仅口服降糖药物降糖者20例,注射胰岛素结合口服降糖药物降糖者10例。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43~74岁,平均年龄(64±6.7)岁,平均病程为(8.2±9.4)年,仅注射胰岛素降糖者18例,仅口服降糖药物降糖者22例,注射胰岛素结合口服降糖药物降糖者10例。将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做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可以将两组进行干预并比较。

1.2 方法

该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得到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病人的知情同意。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具体如下:①成立护理小组。由内分泌科护士长及科室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科护士长任组长,邀请内分泌专家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深度讲授糖尿病各项知识,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考核,给予奖惩措施,护理小组成员将科室糖尿病患者分组,对其进行分别护理[3]。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其因长期患病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介绍既往治疗糖尿病的案例,使患者能保持健康积极地心态,更好地配合护理和治疗。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对糖尿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严格控制糖份的摄入量,保证营养供给,保证蛋白质摄入,建议患者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在患者床头张贴食物交换表,来保证其饮食的多样性。④用药护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常年坚持用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坚持用药的必要性,指导其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同时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指导其正确自行注射胰岛素。⑤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制定运动方案,鼓励其多下床走动,以散步为主,注意运动时不要空腹,避免发生低血糖,同时嘱咐患者家属做好陪护工作[4]。

1.3 观察指标

选择血糖控制状况、依从性及焦虑、抑郁作为评价干预效果的指标。血糖选择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代表血糖控制状况。依从性量表包括25个条目,5个维度: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自护行为,每个条目采用1~3分三级评价,总分范围为25~75分,得分越高说明治疗依从性越好。焦虑、抑郁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SAS及SDS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干预效果在干预后进行测评。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血糖控制状况、依从性及焦虑、抑郁系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描述,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比较

干预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分别为(5.47±3.87)、(9.54±7.2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分别为(5.53±2.89)%、(8.8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方式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几十年,由于人类饮食结构的富营养化、运动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世界糖尿病联合会最新的报道称,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1.1%,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需常年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及合理运动,由于这些日常自我管理行为要求的严苛且疾病呈现慢性炎症状态,所以罹患糖尿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所以临床在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护理小组干预通过成立专项小组,进行专业培训然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不仅能发挥出护理人员的专业优势,还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小组干预,通过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其心理状况得分优于对照组,实施护理小组干预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小组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要红,吴秋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7,38(7):1378-1379.

[2] 崔丽.66例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4):99-100.

[3] 陈洪丽.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3):134-135.

[4] 杨梅芳,莫怀飘,陈卫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12):2368-2370.

[5] 丁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87-88.

(收稿日期:2018-04-26)

猜你喜欢

抑郁焦虑依从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