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与优质护理应用于Ⅰ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2018-10-13李艳红林双燕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型糖尿病护理效果优质护理

李艳红 林双燕

[摘要]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与优质护理应用于Ⅰ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搜集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Ⅰ型糖尿病患儿,依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同时强化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后2组患糖尿病相关指标均均比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0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糖尿病基础知识、胰岛素使用等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Ⅰ型糖尿病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患儿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提升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有利于提高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临床应用价值应予以肯定。

[关键词] Ⅰ型糖尿病;优质护理;健康教育;儿童;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b)-0118-03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病,发病人群年龄跨度大,儿童至老年人均有可能患病,属于终身性疾病,或是因为身体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不高,也或者是因为胰岛素本身结构就存在缺陷,当体内缺乏过度胰岛素时易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等新陈代谢紊乱。儿童Ⅰ型糖尿病需长期坚持治疗,但由于大部分儿童家属缺乏糖尿病护理知识,无法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护理,导致患儿血糖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据报道[1],为该类患儿及其家属开展科学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该次课题重点对健康教育与优质护理应用于Ⅰ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Ⅰ型糖尿病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Ⅰ型糖尿病确诊标准:年龄>14岁;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 mmol/L;空腹8 h血糖≥7.0 mmol/L;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精神类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差异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1;最大年龄的12岁,最小年龄3.5岁,均值5.23岁。观察组男8例、女12例;最大年龄10岁,最小年龄3岁,均值6.21岁。2组基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主要接受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血糖监测指导:由于Ⅰ型糖尿病特殊性,需长时间接受治疗,血糖、尿糖是了解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应根据患儿家庭状况建议家属选择合理的血糖监测方案,每日根据患儿血糖适时调整检查血糖次数及胰岛素使用量。②胰岛素笔使用指导:在为患儿护理过程中,主动与患儿家属交流,为其科普糖尿病相关知识,介绍Ⅰ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笔的优点,并一对一指导家属使用胰岛素笔,比如药物安装、剂量调节、使用部位以及无菌操作等;并强调注射点间的距离,避免长时间注射一个点导致皮下脂肪萎缩;患儿进食前先检测其血糖,确定胰岛素用量的,胰岛素剂量一定要做到准确;并为其介绍胰岛素保存方法,如外出时,要随身携带胰岛素,建议使用胰岛素隔离盒将之保存起来。③健康饮食指导:患儿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不提升患儿血糖的情况下,建议家属予以患儿多食高纤维、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注意控制葡萄糖摄取量即可;并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定要按时、按量予以患儿用餐,并根据患儿运动量调整,坚持多样化饮食。④健康运动指导:患儿必须在家属监护下开展运动,因此,家属需掌握糖尿病患儿健康运动相关知识和技巧,保证患儿参与适量运动,改善体内糖代谢状态,增加胰岛素受体敏感性,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同时,适当的运动量有助于患儿控制体重,增强身体抵抗力。⑤完善随访工作,出院前观察患儿情绪,并叮嘱家属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护理干预的方案执行各项护理工作,有任何疑问随时通过短信或电话咨询,医生根据家属描述的情况予以合理建议的,必要时来院检查,适时为患儿调整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BG)以及空腹C肽(FCP)水平。②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③记录2组患儿家属对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科学运动、血糖监测及并发症防治等。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糖尿病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予以t检验;而并发症以及家属对糖尿病认知程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糖尿病相关指标变化

干预前,2组患儿糖尿病FPG、2 hPBG、F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糖尿病相关指标均均比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儿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儿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糖尿病基础知识、胰岛素使用等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Ⅰ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快且需终身治疗,对患儿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提示[2],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及自理能力有限,无法像成人一样完成自我护理。此外,由于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不足,过度担忧照顾不好患儿等心理,患儿家属临床护理依从性较差。可见,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兒预后至关重要[3]。

该次研究采取优质护理联合健康教育,且取得令人满意得护理效果:①控制患儿血糖等指标水平,在优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监测血糖水平,严格控制患儿饮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指标[4]。②减少低血糖、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患儿家属并发症预防知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讓患儿过于劳累,出现低血糖症状时予以患儿糖水或饼干等,预防患儿由于低血糖陷入昏迷,进而达到预防糖尿病发展的目的[5-7]。③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护理过程中向家属普及Ⅰ型糖尿病患儿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有效增加家属护理能力,促使患儿得到全面、优质护理,有效控制血糖[8]。

综上所述,予以Ⅰ型糖尿病患儿开展健康教育联合优质护理,有助于稳定患儿糖尿病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提升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确保患儿院外同样得到细致、优质护理,促使患儿健康成长,其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江宁,杨磊.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3):69-73.

[2] 何爱琼.心理护理对1型糖尿病患者负性心理和血糖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8-10.

[3] 郭兵妹,金海君,刘聪聪,等.远程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0):796-800.

[4] 齐斌.集束化护理对1型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1442-1445.

[5] 曾慧群.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7(4):391-392.

[6] 王艳丽,杨军红,田曦,等.儿童1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1121-1123.

[7] 周玉兰,冯晓瑜,邓英,等.动态血糖监测及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25-27.

[8] 李颖.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179-180.

(收稿日期:2018-04-23)

猜你喜欢

型糖尿病护理效果优质护理
八段锦对Ⅱ型糖尿病防治作用的理论探讨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