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2018-10-13刘欧
刘欧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为推动新课程改革起到了显著作用。本文将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11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为推动新课程改革起到了显著作用。但使用不当或过分滥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成为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 可以给学生创造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开展情境教学,从而创设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亲切的情境中。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状态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适合进行强化教育,有利于实现学习个体化。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输入给学生提供了完全真实的实物照片及其运动过程,教师可以利用“逼真原型”的重复、慢放、定格等特技手段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通过视听并举,使学生及时观察感知、发现问题、讨论辨析、由浅入深地学习,从而进行强化教育。
3. 可以提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条件。多媒体教学软件不仅集中了有关教育专家的智慧,囊括教学内容的详细性、知识的科学性、讲解的层次性、推理的严密性;而且从基础知识出发,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有定量的练习、适时的检测和恰当的评价,从而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创造学习的思维性,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体现
以“探索勾股定理”为例,课件由PowerPoint和几何画板为工具制成,配合视频和适当音效。
1. 创设情景、激趣
PPT1:视频链接展示神州十一号的发射。
PPT2:展示一幅星空图,并插入反映勾股定理的图案。
画外音:人类对浩瀚宇宙奥秘的探索从没停止,尤其是对地外生命的搜寻,更是煞费苦心。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发射过旅行者飞船到太空,飞船携带了大量反映地球文明信息的光盘,其中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勾股定理的图案。(引入课题)
PPT3:课件展示大量文字和图片详细介绍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历史和中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先进研究成果。
2. 探索勾股定理
PPT4:在学生拼图、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础上,课件全面演示学生拼图成果。利用课件的色彩多样性和“闪烁”功能展示,形象生动;运用课件的动画功能随时对图形进行位移揭示过程,直观有效。
PPT5:在课件中把原直角三角形“拉伸”,由特殊到一般形成直角三角形的变式图形,进而让学生猜测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设计方案验证。
PPT6:利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在课件上展示任意直角三角形随边的变化所引起的三边之间关系的规律。
PPT7:利用课件随机产生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让学生求第三边,强化对勾股定理的认识。(在此过程学生会发现数为什么又不够用了,为后续课程——平方根的学习埋下伏笔)
PPT8:展示包含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图形、组合图形,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用课件展现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勾股定理的广泛应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PPT9:利用超级链接功能,调用前面的学习素材,重现学习过程,记录探究历程,展现学习表现,强化重点和难点,做好课堂小节。
3. 课例分析——数学课堂上多媒体课件有效改善教与学的几个方面:
(1)变革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以教为主,一般经过“准备——复习引入——教授新课——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几个环节。上面课例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景、激趣——猜想——归纳——验证——应用、 拓展——反思。通过课堂上学生体验的系列活动突出对学生的关注,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状况,更关注学生的情感;着力开发和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注重思维训练,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应用;用集约和高效的手段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2)通过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刺激提高学习力。人类左脑是抽象思维的中枢,右脑则是形象思维的中枢。在上面课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灵敏、想象丰富,左右脑更好地协作,形成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3)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表现手段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表现直接带来教与学的高效率。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将内容写在黑板上,占用了大量有限的课堂时间。上面课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能快速准确反映给学生,节省大量的时间。
三、多媒体运用中的无效和低效表现
1. 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违背其工具性原则,唯课件论
(1)课件用在不该用的课上。用“计算器进行开平方”“测量物体的高度”等课,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果在这里用课件演示替代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动手与合作交流,把鲜活的生活素材变成教师创造的一个个习题让学生做,看似节省了时间,但从学生成长和数学学习而言是无效的或是低效的。
(2)课件用在不该用课件表现的内容上。课堂几乎没有板书,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一直手握鼠标,学生紧盯屏幕,包括一些例題的解题过程,教师也用课件一次性将解题过程展现给学生,学生看都来不及细看,更不用说思考了。
(3)不恰当的表现方式。课件滥用花花绿绿修饰和声音效果,表面上课堂“有声有色”,但严重干扰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
2. 课件不能很好地表达教学设计,教师因此而被束缚
教师请人做课件或完全照搬照抄别人课件。课堂上,由于缺乏对课件设计思路的直接认识和深刻理解,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完全被课件所奴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特点在别人的课件牵制下丧失殆尽,效益和效率更是无从谈起。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五中学校 5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