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糖波动对急性脑卒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影响

2018-10-13高尚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

高尚艳

[摘要] 目的 探究血糖波动对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于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2例急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成血糖平稳组(n=56)及波动性高血糖组(n=16),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脑卒中影像特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急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结果 血糖平稳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波动性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脑卒中影像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波动性高血糖组脑梗死影像以大梗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波动性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动性高血糖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TOAST病因分型以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为主,波动性高血糖组TOAST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波动影响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因此临床在治疗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时,除了控制好血糖外,还应积极降低血糖波动幅度,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 血糖波动;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神经功能;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b)-0041-02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因腦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进大脑而致使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1]。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发病率的60%~70%。脑卒中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饮酒、肥胖等均为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能导致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诱发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阻碍微循环,引发急性脑梗死[2]。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占脑卒中患者的20%~25%,且致残率、病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血糖水平与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密切相关[3]。该文通过对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治疗时空腹血糖水平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血糖水平与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2例急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且均为首发脑卒中,于发病48 h内入院,并已排除既往脑卒中病史者、心源性脑栓塞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脑卒中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者、发病时间超过48 h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入院前已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入院治疗第2周时,将所有患者按照空腹血糖变异系数(空腹血糖标准差/空腹血糖均值)分成血糖平稳组(n=56)及波动性高血糖组(n=16)。其中血糖平稳组有男30例,女26例,年龄47~86岁,平均(68.43±10.67)岁,空腹血糖变异系数0.040~0.281,平均(0.167±0.059);波动性高血糖组有男10例,女6例,年龄45~89岁,平均(68.72±11.24)岁,空腹血糖变异系数0.295~0.575,平均(0.410±0.09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包括头颅MRI/CT影像病变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NIHSS评分、TOAST病因分型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脑梗死影像特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其中,脑梗死影像特点通过头颅MRI或CT影像进行分型,并采用Adams分型法,即梗死灶在1.5 cm以下为腔隙性梗死,梗死灶在1.5~3.0 cm为小梗死,梗死灶在3 cm以上为大梗死。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来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参照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亚型分类标准进行TOAST病因分型,因患者入组时已排除心源性脑栓塞及其他原因引发的急性脑卒中者,故该研究中将患者分为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血糖平稳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82±2.10)%,波动性高血糖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10.91±6.35)%。血糖平稳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波动性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脑梗死影像学特点对比

经影像学检查,血糖平稳组中大梗死者7例(12.5%),小梗死者14例(25.0%),腔隙性梗死者35例(62.5%);波动性高血糖组中大梗死者7例(43.75%),小梗死者4例(25.0%),腔隙性梗死者5例(31.25%)。血糖平稳组脑梗死影像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波动性高血糖组脑梗死影像以大梗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

血糖平稳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NIHSS评分分别为(6.47±3.96)分、(4.14±3.55)分;波动性高血糖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NIHSS评分分别为(8.98±6.64)分、(6.46±4.30)分。血糖平稳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波动性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动性高血糖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对比

血糖平稳组有34例SAO(60.71%),22例LAA(39.29%);波动性高血糖组有5例SAO(31.25%),11例LAA(68.75%)。两组对比,血糖平稳组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以SAO为主,波动性高血糖组TOAST分型以LAA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GLU),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并非恒定不变,会在24 h内有一定程度波动,即三餐后食物吸收形成3个大的高峰,黎明期間肝糖输出形成小高峰,夜间因胃肠道内已无碳水化合物而使其处于最低水平[4]。血糖波动性代表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血糖波动的程度,表明血糖稳定性,也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代谢异常因素之一。有研究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而糖尿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波动性血糖升高能够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损伤内皮细胞,致使血管收缩、白细胞黏附、血小板被激活,发生有丝分裂、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血管炎症,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脑卒中[5]。同时,一旦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则会加剧脑血管损伤,减缓缺血半暗带恢复;还可通过影响IGF系统加剧神经病变,减缓神经修复功能;甚至可加剧神经细胞凋亡,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血糖波动能够影响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因此临床在治疗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时,除了控制好血糖外,还应积极降低血糖波动幅度,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方向华,刘宏军,等.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糖尿病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2,32(19):4121-4123.

[2] 林丽娜,滕毓静,叶迈蕴.不同程度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监测的依从性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 34(12):1583-1584.

[3] 王雅泉,陈德容,李英娟.胰岛素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糖尿病治疗中应用[J].当代医学,2014(12):90-91.

[4] 王僚阳,欧晓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111-113.

[5] 石涛.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后最佳血糖水平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4(b6):191.

(收稿日期:2018-02-25)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大秦艽汤对急性脑梗死近期血液流变学、Hcy及神经功能影响研究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栓塞后抑郁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改善作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