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8-10-13徐慎东王成峰杨尚来周红军
徐慎东 王成峰 杨尚来 周红军
摘 要: 通过对森林康养发展现状及宜昌产业发展优劣势对比分析,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8)04-0080-05
践行绿色化、坚持绿色发展,落脚在绿色惠民,行动在加强绿色供给,目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基础逐渐兴起的森林康养产业,无疑十分契合绿色惠民的理念。森林康养作为宜昌大康养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实现破冰启航,助力全市大康养产业发展,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该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产业政策和宜昌产业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1 森林康养的定义
森林康养是指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将医学和养生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是森林旅游的升级版,是把森林旅游从走马观花的旅游过度到以森林康养、休闲、养生渡假的旅游,它是人类在森林内的一种经常性的健康养生状态和行为,具养身(身体)、养心(心理)、养性(性情)、养智(智慧)、养德(品德)五养功效[1]。
森林康养产业是指借助森林资源而开展的与森林有关的相似服务业态的总称,如森林浴、休闲、度假、体验、运动、教育、保健、养生、养老、疗养和食疗(食补) 等服务业态。涉及到土地、房产、交通、医疗、保险、税收、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娱乐、卫生、养老、养生、体验等服务行业。
2 森林康养发展概况
2.1 国外起步较早
19世纪40年代德国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镇创建世界上首个森林浴场所[2], 20世纪80年代列为德国基本国策,其花费已列入国家公费医疗范围,强制公务员实行森林康养。美国国家林务局通过投入资金和制定严格标准、组建森林保健技术队伍来实施森林康养,居民收入用于森林康养约占12%,森林场所全年接待游客达20亿人次。1982年日本、韩国引进德国森林疗法,日本成为世界上森林康养效果测定方面最先进、最科学的国家,建立了世界首个森林养生基地认证体系。韩国1995年将森林解说引进到自然养生林,2008年将森林休养列为全民福祉,2010年国民会议修正了《森林文化·休养法》。
2.2 国内初步探索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及内地一些地方开始规划建立森林浴场; 2012年湖南率先由行政、企业、医院一起合作建立首个森林康养实践基地;随后,四川、浙江、广东、黑龙江和江西等省份陆续启动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2016年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启动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建设工作,至此森林康养这一新兴产业正式全国兴起。
2.3 宜昌蓄势待发
近年来,宜昌市实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将文化旅游业列入六大千亿产业之一,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宜昌千亿文化旅游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等系列文件,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全市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 655.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1%、33.68%。2018年宜昌市正式确立了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推进城市转型的发展战略,打造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康养之都和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宜都市青林古镇康养旅游度假项目等7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天龙山康养旅游度假区等10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宜昌森林康养产业正蓄势待发。
3 宜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3.1 发展优势分析
(1)具有特殊区域和人文优势。
宜昌市地处鄂西,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长江经济带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更是长江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地位在湖北,甚至全国都具重要影响作用。同时宜昌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历朝历代留下了底蕴深厚的人文和历史资源,宜昌市先后获得“中国最佳人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大养生城市”等多项称号,这此资源都将成为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2)具有便捷的交通优势。
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现代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路四通八达,三峡机场通达国内外20多个城市与地区。依托宜昌城区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式交通,可快速通达全国各地。同时,县、乡、村三级公路全面建成,为宜昌内外出行和旅游提供了便利。
(3)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
宜昌生态基础条件良好、生物与环境种类丰富,共林业用地面积141.2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5.7%,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两项指标居全省地市州前列。拥有13个森林公园,总面积约为10.6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8.7%;拥有国有林场22个,面积7.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84.7%;另外,各类保护区(小区)64个,总面积达33.8万hm2。这些地方以著名的长江三峡为轴心,不仅山峦叠嶂,植被丰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自然景色迷人,而且还有保存完好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据初步统计,全市有维管植物242科1 374属5 582种,陆生野生动物601种,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
(4)具有强力的政策支撑。
宏观政策引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色化、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段,十九大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进党章。今年4月26,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但不搞大开发,并不是不发展,而是要正确把握生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调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而森林康养产业无疑是链接这一新思路的最佳切合点,更是实践“两山”理论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国务院结合绿色发展理论先后研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多项指导性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和鼓励森林旅游和康养发展,这些宏观政策为森林康养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行业政策支撑。为推进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国家林场局先后印发了《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森林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多个行业实施意见,这些行业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森林康养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径。
地方政府扶持。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推进旅游和康养产业发展的文件,推动全市绿色产业发展。同时,市直林业部门及时制定出台了林业特色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将森林康养产业作为六大林业重点产业来推进,并成立了宜昌森林康养产业推进办公室,指导全市产业发展。各县市区政府也分别启动了乡村旅游和森林康养小镇建设规划,支持当地产业发展。
(5)具有森林旅游先发优势。
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素以三峡旅游而闻名,每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被授予全国首批14个“中国森林养生基地”,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获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五峰县长乐坪镇、兴山县水月寺镇高岚村被住建部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夷陵区2016年成功获批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县),入选中国旅游风云榜“2015‘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区)”,2017年夷陵区森林旅游接待人次突破50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过49亿元,森林旅游及康养产业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占县域国民生产总值的10.06%。
(6)具有大康养产业强力推动。
2018年宜昌市政府组织编制了《三峡(宜昌)康养试验区发展规划》,致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康养之都和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以此推进全市健康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康养产业已建项目180个,预计投资总额418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7)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一是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目前已开始进入休闲游到度假游过度阶段,森林康养正处于全面扩张时期。二是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快速到来,老年消费群体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三是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的日益关注,未来森林保健养生市场巨大。四是民众对森林康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根据本次宜昌网络调查,18.5%的调查对象参与过森林康养,并且还想继续体验,75%调查对象没有参与过,但有消费需求;消费标准在1 000以下的占30%,1 000-2 000元的占29%,2 000~5 000的占21%,5 000元以上的占4%,消费不确定的占16%。随着森林康养认知度的提升,消费群体会进一步扩大。
3.2 制约因素分析
(1)产业规划不及时。
森林康养产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复合型产业,而目前全市、甚至全省尚未出台整体发展的规划。为避免各区县市之间出现同质化发展,造成产业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竞争,亟待根据宜昌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及早出台总体控制规划。
(2)产业认识不到位。
据近期的一项网络社会调查结果,80%的市民还不知道森林康养这一概念,大部分管理部门、经营业主和市民对森林康养的内涵和核心实质认识不够,对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功能服务认识不足,还停留在“休闲走一趟、度假住一晚、养生吃一顿”的观光旅游层面。
(3)行业指导有待加强。
由于行业管理人才缺乏,对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认识缺位,故而在森林康养产品设计方面尚处于各自为政的摸索阶段,产品仅限于休闲观光游乐,在建设中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城市化倾向严重。同时在建设中不注意保护环境,在生活废料排放及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上的问题也有所显露。如五峰县长乐坪镇具备天然的森林康养条件,很久以来就吸引了不少周边消费人群前往休闲养生,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行业指导,老百姓各自为营,建设存在雷同,并有城市化倾向,与自然景观极不和谐,导致投资浪费并损耗了自然资源。
(4)基础设施有待提升。
部分地区由于受区位条件限制,康养基地交通通达度不高,公路等级较低。通信、网络、电视、用电、用气不能有效保障,供水设施不足,饮用水源水质较差,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力度小,导致环境较差。同时医疗卫生资源向康养基地延伸不够,健康管理、健康体检、美容养颜、康复疗养等医疗健康服务还没开展起来,医养结合还有差距。
(5)行业标准亟待出台。
由于省、市两级目前还没有具体行业指导意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行业标准缺失,经营单位不明白在环境允许值范围内怎样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关系,导致森林资源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极大浪费,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压力。
(6)发展要素保障不足。
森林康养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是管理部门对本地资源掌握不清,加之宣传落后,本地资源优势不能得到体现,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另一方面地方融资难、成本高,难以招到大商好商,社会资本融入明显不够,不少地方存在坐等政府投入的现象。三是由于受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约束,前期规划不到位,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导致不少森林康养项目无法落地。
(7)行业融合度不高。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中,由于缺少整合发展与利用森林资源完整性制度和监管措施,因基础建设违规而停业、停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既造成了资源破坏,也给企业业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4 宜昌森林康養产业发展推进措施
森林康养作为升级版的旅游产业,如何实现跨越发展,持续发展,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持正确引导,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科学有序地推进。因此,笔者结合宜昌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1-3-6”的推进建议,即突出一个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强化六大措施。
4.1 突出一个重点
突出国有林和集体林为主体的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及具备成熟条件的旅游区这一重点,先行试点示范一批,以此推进全市产业发展。
4.2 实施三大工程
(1)实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程。
一是依托温泉、森林公园、土家新居和自然保护区等,建设以疗养和康复为主的森林康养基地,满足访客治疗疾病的需求;二是借助城镇人口密集的优势,建设以森林体验教育、康养饮食、森林养老为主的森林康养基地,满足访客缓解日常疲劳的需求;三是依托交通便利和乡村旅游基础好地区优势,建设以森林文创、森林教育和乡村旅游为主的森林康养基地,满足访客自驾游和预防生活习惯病的需求。
(2)实施森林康养特色小镇建设工程。
选择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的村镇、国有林场等,通过新建和改造,建设特色鲜明,又与小镇森林景观风貌紧密融合的特色民居、森林小屋等,完善水、电、路、讯、生态环境监测等基础设施,为开展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休闲养生服务提供保障,不断提升小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和质量。
(3)实施森林康养步道建设工程。
依托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康养资源,按照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教育、森林体育、森林旅游等核心功能,分主线、支线、环线和连接线四类结构,统筹规划建设森林康养步道综合体系,建设适应不同年龄人群的多功能森林康养步道。同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标识标牌、森林康养服务站、休憩设施、露营地、报警点、应急救护设施和停车设施。
4.3 强化六大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产业服务机构。
一是在强化市级产业领导机构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县乡两级产业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切实加强工作领导。二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及时组建专家咨询团队,培育乡土人才队伍,切实加强行业指导和技术服务。
(2)强化技术体系建设,指导产业规范发展。
一是科学制定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构建森林康养技术标准体系。及时研发制订宜昌特色的建设规范或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森林康养林、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步道、森林康复中心、森林医院、森林康养产品、康养林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康养师、森林体验师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三是开展森林康养关键技术攻关。联合国内外知名医院、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组织开展森林康养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优质产品。
(3)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提升产业集群效应。
一是培育和发展森林康养龙头企业。优先打造一批以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国有和集体林为主体的森林康养龙头企业,以此带动全域产业发展。二是积极推进跨界融合[3]。与森林城市建设相融合,把森林康养融人到森林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与卫生健康事业相融合,实现两者良性互动;与全民健身运动相融合,把森林康养基地建成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与养老产业相融合,不断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森林康养产品;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实现森林旅游从“看风景”到 “享生活”的巨大转变;与森林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森林康养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三是积极推进森林康养服务数据平台建设。以三峡森林康养电商平台为依托,加强对森林康养互联网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开发,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通过大数据营销平台扩展潜在消费群体,打造智慧森林康养品牌。四是推进森林康养产品与品牌建设。开展森林康养基地等级或星级评定,申报创建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加强森林康养食品及纪念品等的研发,重点培育以林产品和巴药为代表的山区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条。
(4)强化文化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知名度。
一是加大森林康养文化宣传推介。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举办主题游报道、节庆会展、康养论坛、赛事评选等各类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森林康养知识传播,提升宜昌森林康养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鼓励森林康养文化作品创作。鼓励社会参与创作森林康养文学、诗歌、书法、音乐、影视等各类艺术作品,促进现代生态文明发展。三是强化森林康养教育。支持各县(市、区)规划建设公益性森林教育基地,设置一条不少于1 km的公益性森林教育线路,用于当地中小学生开展森林体验、自然教育和森林康养文化学习。
(5)强化环境监测与保护,提升基地环境质量。
一是通过抚育、更新、造林等森林经营措施,不断改善林分结构,结合功能布局,针对性地营造不同功能的康养林。二是加强森林康养环境监测,在各类森林康养基地建立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实时发布监测数据。三是加强康养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火灾防控和平安林区建设,确保康养林综合环境的生态健康。
(6)强化行业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对外影响力。
一是加强国内外森林康养交流合作,引进森林康养国际先进理念、经验和技术,开展森林康养疗效评价、标准研究、人员资质认证、教育培训、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产品研发等领域的合作。二是结合“生态三峡宜昌试验国际研讨会”、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重大国际性活动,组织召开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产业推介会和产品展览会,提升宜昌森林康养的国际化水平,扩大宜昌森林康养的国内外影响力。
参 考 文 献
[1]雷巍娥.森林康养概论[M].北京:中國林业出版社,2016.
[2]柏方敏,王明旭.湖南森林康养发展新探索[J].国土绿化,2017(1):14-17.
[3]叶智 ,郄光发. 跨界与融合是森林康养发展的必由之路[J]. 林业经济, 2017(11):3-6.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