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对高中生学校教育的影响
2018-10-12刘懿萱
刘懿萱
摘 要: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不一样,在学习需要以及培养方向上也不尽一致。然而,所有的学生却都要“臣服”在“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目标、“大一统”的教学进度以及“统一试题”的教学评估的传统教育下,这样的教育使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所以,学习一些领先的理念,进行学校教育中“分层教学”的讨论,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对学习的不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关键词:分层教学;意义;内容;方法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老师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几组,然后依据分组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拟定相应的分层教学方案。其特点是教学进度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成绩评估层次化。经过层次化教学,使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逐步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素养。
(一)分层教学使教育更有层次性。确定方案是分层教学的首要任务。总体教学设计是使全体学生取得进步的基础。分层是在原来的教学方案上,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一个灵活多变的方案,制定的目标也能因人而异。将目标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基础性方案、提升性方案、发展性方案。基础较差的同学就选择基础性方案,在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之后再进行提升性方案,取得成效之后再进入到发展性方案;但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选择提升性方案,甚至是发展性方案。秉持这样的原则,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案让全班的同学在这样的条件下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既要对后进生及时辅导,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等生崭露头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能力。
(二)分层教学能够让教学活动更具体和落到实处。老师要想了解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成绩,是属于优生这个层次还是差生这个层次,就需要进行测试来评估学生,不仅是智力方面,还有其他的方面,全面的了解全班同学,然后在课堂上根据这个结果将班级学生分为X组和Y组两个层次。然后可以让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成立一个学生互助小组,让学习好的同学去辅助学习不好的同学。而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导,在教学时要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取得进步。
(三)分层教学合理安排学生的动态性。分层教学应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变化的过程,使各个层次之间的学生流动起来,避免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是一成不变。因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成绩都是有起伏,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一个层次,所以老师的眼光要长远,观念也要改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每一个变化,然后根据学生的改变做出一些恰当的调整。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是手段,组员流动是过程,分层教学的成功恰恰体现在其动态性上。
二、普通高中分层教学涉及的一些内容
(一)目标的分层。根据每个学生基础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与高、中、低等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方案。只有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来的方案,学生才会意识到这个目标可以达到,才会愿意去学,才会主动去学,让各自的分层教学方案的实施成为可能,而促使各层次学生达到应有的目标,就要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吸收率,从而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共同进步。
(二)方法的分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要意识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这个问题,并且要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案不应该一成不变,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同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案。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是难点或者是重点的内容老师就要在全班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对于一些基础性的,优等生可以消化的内容,老师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讲,只需要在课后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三)提问的分层。提问水平的高低是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能否达到教材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划分,在课堂提问时,老师可以找让成绩一般的学生提问,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更大程度上的参与到课堂,而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并且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万一后进生没有回答出来或者是回答的不顺畅,老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或者是让优等生进行补充说明,这样也可以增加差生的自信心。面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先让优等生回答一部分,降低难度和引出思路,然后让基础一般的同学和后进生逐步的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问题,也能够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
(四)作业的分层。老师布置课后作业也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来布置习题,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也不同,不使用统一标准布置作业,使高中数学的分层教育能够契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以及学校的发展目标,课后作业可以分为基础题和选做题,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完成作业,不仅是对教师分层教学成果的反馈,更是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评估的分层。对课堂的情况进行评估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对学生做出评价,老师对课堂进行评估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老师的教育理念,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结合学生的基础,给出合理恰当的评价,推进学生的整体提升,帮助优等生精雕细琢,进一步增强中等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避免差生产生自卑,营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所以对学生评估时必须要考虑到學生的基础,比如说面对同一个问题,优等生可能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但是中等生和后进生就需要花很长时间,甚至根本解不出来,因此,对于优等生的要求是力求完美,而中等生和差生则是给予提示和引导,让他们能够解出这道题,增加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分层评估,让全体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课堂活动中。
三、天津市普通高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些措施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基础划分等级。第一,天津市普通高中老师应该采取一些方法了解学生的情况,比如可以跟学生之前的老师联系或者去看学生的学籍方案,通过学生以前的老师的评价,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根据这些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就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就高中数学这门课程来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的顾及到三个不同层次的同学,要打牢后进生的基础,让中等生在基础牢固的同时又能够提高解题技巧,提高优等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立足整体,制定计划,授课方式要分层。天津市普通高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讲授知识。一般来说,老师在讲课都是围绕基本的知识点来展开,注重基础知识,同时也会和学生互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具体的做法是:第一,老师在授课前要根据所要讲的内容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推测和分析,减少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选择基础合适的同学去解决,比如说比较简单的题目就可以让后进生去解决,难度系数大的题目就让优等生去挑战。
(三)合理安排,布置的作业也要分层。当本章内容讲授完之后,老师布置作业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恰当的安排,题目的数量要在学生可以接受和完成的范围之内,题目的难度也要符合学生的基础。因此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布置的作业也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一般来说,可以设计两套题型,一部分是基础练习和发展性反馈练习,这个部分要求中等生和后进生高质量的完成。而对于优等生而言,除了这部分的作业要完成,还需要做一些扩展性的练习。比如说一套模拟卷子,要求后进生把基础题要全部做对,而中等生在此基础上还要尽量去做那些大题,但是优等生则需要把附加题也做出来。这样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要求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量,既能保证作业可以高质量的完成,还可以调动积极性,增强学习的热情,更能从中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盛慧.分层教学:适应性教育的艺术[J].新课程,2010(11).
[2]康貽华.着眼差异性,教学巧分层——小数分层教学探微[J].中小学电教,2008(05).
[3]黄少芬.实施分层教学 促进差异发展[J].山西教育,2011(04).
[4]满孝红.浅谈分层教学的一点体会[J].科教新报,2010(21).
[5]刘亚兰.谈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湖南教育,2006(10).
[6]杨晓东.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08(04).
[7]陈建平,倪青群.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验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1994(09).
[8]施春花.分层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J].考试周刊,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