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比较及发展策略探究
2018-10-12李丝倩刘小毓刘双
李丝倩 刘小毓 刘双
[摘 要]文章通过对江苏“石塘人家”“横梁街道”“山贡里人家”和浙江安吉多地的乡村建设实地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基于主导者的视角,总结出了政府指导型与乡村指导型两种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乡村网络化框架,为未来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评价与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比较法;乡村网络化框架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0.016
1 引 言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我国乡村发展的崭新时代。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将不局限于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应更具全局观与发展观,首先在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模式,以此为依据促进经济转型带动乡村建设、提升景观,最终达到实现乡村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目的。
但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体系,也没有提出完善的发展策略。因而,笔者以浙江、江苏两省多处示范区为例进行田野调查,实证调研二者基于本地实际形成的不同实践模式,从比较不同主导者的视角出发,总结出了两种发展模式,并提出乡村网络化框架这一模式评价手段,为未来美丽乡村模式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2 基于主导者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2.1 江苏省——政府指导型模式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07189元,居中国各省第一。2017年,笔者先后考察了江宁区石塘人家、六合区横梁街道和浦口区山贡里人家的美丽乡村建设,下文就这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作简要介绍。
江宁区石塘人家建设的主要特色是由政府主导全局,将其定位为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乡村产业的互联网小镇。当地政府统一规划、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资金,由区委干部代表组建的美丽乡村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项目各个环节的实施,并鼓励优质国企参与乡村建设,利用市场化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开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六合区横梁街道是江北新区重要的物流产业园区,也是南京主要雨花石贸易市场。当地政府以公私合营的模式,通过签署合同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企业,将其发展成以雨花石市场及物流行业为支撑、以雨花石为品牌的特色小镇。
浦口区山贡里人家在政府指导下,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线,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将传统的农业种植与渔业养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养生保健产业,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旅游新品牌。
基于以上调查,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主要为政府指导型模式,即“输血型模式”。政府以某些基本条件为前提单方面选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并且作为项目的主导者主持全盘建设事宜,如承担全部建设款项,主导政策制定、产业发展定位等工作。村委会则作为地方政府的“代理人”,负责建设事宜中的传达工作,村民的参与仅在于为数不多的群众代表大会,对于项目实施阶段参与较少。虽然这种模式建设速度快、效率高,但由于目标模糊、监管力度弱、群众参与度弱、施工质量差、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也导致政府指导型村落仍以打工经济为主,年轻人大量外出,留守老人、妇女负责发展农家乐等休闲农业,造成了“空心村”等社会问题。
2.2 浙江——乡村指导型模式
浙江省土地总面积约为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23%为平原,其他主要以丘陵为主,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近年来,浙江省“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其中“安吉模式”被一些学者誉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以经营乡村的理念进行内生型生态发展。这体现在以独立更新,形成能够自我生存的社区为主要目标,当地社区的发展多样化,每个村都有自己獨特的经济定位和品牌。当地政府在该过程中只作为促进者、能力赋予者,而非直接的操作者,通过配套必要的、基本的基础设施,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引导生态的、可持续的当地社区的发展。依托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安吉也进一步发展了当地生态经济食品、竹产品以及具有地方特点的能源生产。
这种乡村指导型不同于政府指导型的“输血式”投资,而是以村庄自治组织为指导,进行“造血式”投资。政府只在建设中提供政策、人员及少量资金上的辅助,配合规划设计团队的参与,即“半项目制”。“造血式”投资模式的资金来源通常较为广泛,大部分建设款为群众自筹,也有爱心人士捐赠、商业租赁、政府扶持或无息借贷等方式。这种模式下的乡村建设,除了以村庄更新为主的村容村貌基建建设外,还包含村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和能让村民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旅游发展”建设项目。在这种投资模式下,村民自发的积极性往往较高,村民参与度高,设计实施效果更符合村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核心目标。
3 政府指导型模式和乡村指导型模式的对比
江浙地区自然山水资源非常丰富,两省的乡村建设均主要从自身地理优势出发,依托当地的山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经验模式,但两省的经济政策的不同决定了乡村投资主导者的差异,从而从根源上影响了两种模式的建立。因而,笔者将基于对主导者的分析,对两种投资模式进行对比(见下表)。
政府指导型模式的特点是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容村貌进行集中整治,建设规模较大,但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群众参与缺失。乡村指导型模式的特点是村民自发,积极性高,但建设规模小,村庄建设缺乏系统性、长远性。
事实上,这两种乡村建设模式,由于都具有较强的政府影响力,因而实施时也普遍存在资源分配不公、乡村同质化的问题。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乡村网络化框架评价系统,旨在通过对乡村进行系统评估,因地制宜合理制定、调整乡村发展模式。
4 美丽乡村发展策略——乡村网络化框架
鄉村网络化框架(见图1)——The rural web framework由Van Gorcum首先提出,该框架包含内生性、市场管理、体制安排、社会能力、可持续性、新兴性六个要素。本文以石塘人家为例,解析乡村网络化框架的运行机制(见图2)。
石塘人家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甘泉湖社区南部,交通便捷,是一个以村庄自身特色为出发点,将乡村生活与休闲旅游相融合的综合型旅游服务村,下文就六要素作简要介绍。
内生性:石塘的内生性体现在通过资源模块组合,进行财富分配和再投资生产以强化经济,其资源模块主要为游览观光型资源、休闲娱乐型资源和农业园观光体验资源。
新兴性:石塘利用互联网这一新资源,带来了一系列更具体的想法和功能性更优的事物,在石塘互联网小镇的规划蓝图上,原有的旅游、文化、休闲产业都逐步与互联网嫁接,以打造“互联网创业小镇”品牌。
市场管理:经过10年多的发展,环南京都市圈已分布有大量乡村旅游资源景点,在南京市大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石塘人家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不过发展势头很好,开发潜力大,属于南京市要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核心区域部分。
体制安排:2013年7月,财政部采取“一事一议”奖补方式在全国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石塘人家作为江苏省江宁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以市场化机制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打造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可持续性:将原先相对闭塞的农业种植村转变为富于休闲山居风格的综合型旅游服务村,且这种可持续性是综合的,体现在经济、生态、文化多个方面。
社会能力:石塘人家的建设模式可以总结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组织发动、协调部门、规划引领、引导财政,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和单体投资较大的项目,则由国企主导、街道配合,同时鼓励街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积极引导农民参与自主建设。
乡村网络化框架还是一个基于实地情况和各要素相互关系,可以动态组合的模式。当一个新兴事物——“互联网+”产生,石塘人家的发展轨迹被重新塑造,从传统悠闲的美丽乡村定位成与时俱进的“互联网小镇”。这种新兴性作为“润滑剂”,加强了可持续性和内生性的联系,未来石塘人家应将发展定位于“互联网+旅游”以及“互联网+农业”两个方面,并由可持续性和内生性要素驱动,以此鼓励农业、景观、优质食品等一系列行业之间的积极互动,从而启动生态经济进程,如有机食品生产、可持续农业旅游。这些经济进程作为新体制安排的“润滑剂”,将促进协调和维持集体行动,提升社会能力;实现从市场治理的直接经济利益到内生发展的、可持续的长期利益。可持续性与市场管理之间的积极互动会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农村发展周期:切实的经济利益、更广泛的环境和文化可持续性的结合,将会为生态经济进程的开展提供进一步的动力。
5 结 论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未来应由“单边主导”的外生性发展模式向“多元协同”主导的内生模式转变,以多维度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模式不是建设初期的一锤定音,更需要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根据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升、文化传承等人文社会关怀、可持续发展的细节问题进行调整。乡村网络化框架是评价乡村发展模式的一个依据,但若能进一步将六要素量化,建立模式模拟实验模型,为乡村发展模式选择进行预测,为建设中期的模式调整提供依据,则将对未来乡村发展更具有指导性和成功的可复制性。
参考文献:
[1]叶兴庆.振兴乡村首先要振兴乡村产业[EB/OL].[2017-10-2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022/c1001-29601012.html.
[2]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6.
[3]陈毛应,叶福明,叶辉.美丽乡村:中国农民的世代追求[J].今日浙江,2009(23):43.
[4]张宇翔.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3(7):48-51.
[5]王芊.投资主体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比较分析——以湖北两村为例[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6(5):45.
[6]财政部.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EB/OL].[2013-08-02].http://www.gov.cn/gzdt/2013-07/10/content_2444166.htm.
[7]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5-22.
[8]MARSDEN T.Mobilizing the regional eco-economy:evolving webs of agri-food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UK[J].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economy and society,2010(3):225-244.
[9]BUCHECKER M,HUNZIKER M,KIENAST F.Participatory landscape development:overcoming social barriers to public involvement[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3(64):29-46.
[10]DE GROOT R M,WILSON M, BOURMANS R. A typology for the classification,description an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s,goods and service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1):39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