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市农业龙头企业运行现状及对策

2018-10-12代惠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代惠芹

摘要 本文介绍了滨州市龙头企业经营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农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落实和优化扶持政策、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体系等对策,以期促进滨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山东滨州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256-02

为更好地服务农业企业发展,滨州市农业科学院、滨州市作物研究所、滨州市农业局组织人员对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上下结合、点面结合、实地察看与座谈讨论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1 滨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现状

近年来,滨州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强链、建链、补链”工程,促进产业整合,积极构建龙头企业成群、专业合作社成网、生产基地配套、联结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1.1 总体规模平稳

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呈现总体平稳发展态势。截至2016年底,全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81家,比2015年净增9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53家,均处于全省先进行列;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2 000万元以上)达到430家,与2015年持平;据相关资料统计,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已具备年加工玉米664万t、大豆390万t、小麦232万t、皮棉30万t,肉牛120万头、肉禽7亿只的能力,在农业龙头企业的拉动下,全市80%以上的粮食、90%以上的棉花、90%以上的畜禽、70%以上的水果、近20万t蔬菜都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后投放国内外市场。

1.2 优势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明显

近年来,滨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向优势主产区集聚,逐步形成了邹平玉米、博兴大豆和肉禽、滨城粮食、沾化果品、阳信肉牛、无棣海产品加工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如阳信县存栏肉牛27.3万头,年出栏25.9万头,是全国畜牧百强县,是全国重点牛肉产品供应基地。据农业部统计,阳信县肉牛存栏、出栏量位于全国第六、山东省第一,有肉牛屠宰企业近100家,年屠宰能力120万头,屠宰量列全国第1位;以博兴香馳、渤海为代表的大豆加工企业,以邹平西王、三星为代表的玉米加工企业,年加工量在400万t以上,年加工能力稳居全国前列。

1.3 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滨州市农业龙头企业以基地建设为核心,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多种联结方式,不断创新联农方式,带动农户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带动能力同比进一步增强。农业企业在市场经营中,不断适应新形势,主动领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户在现代化进程中获益,在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据统计,2016年订单带动农户72.95万户,龙头企业职工总数达到13.1万人,固定职工人数8万人,进一步提升解决农村就业的能力。

1.4 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成果斐然

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农业企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2种资源和2个市场、提升企业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有效缓解企业经济增长与资源紧缺的长期矛盾的重要手段。据滨州海关统计,2016年滨州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农产品20.3亿元,增长26.7%,进口农产品124.5亿元,增长0.9%,其中进口大豆101.6亿元。在对外交流中,滨州市农业企业逐步走出去,并取得丰硕成果。如阳信欧亚集团在俄罗斯发起并建立的伊尔库斯克林木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集原木采伐、板材加工和普通刨花板生产在内的综合加工园区,面积5万km2,主要从事森林采伐、板材生产和销售,年加工原木能力为30万m3。再如2016年11月1日西王食品公司7.3亿美元收购全球知名运动保健品企业加拿大艾欧维特公司100%股权。

2 存在的问题

2.1 多产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随着产能增长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农产品供给过剩现象,特别是玉米、大豆等加工行业产能结构过剩问题凸显,加之国内外市场需求降低,供需结构由供求偏紧转向供大于求格局。以粮油加工为例,目前滨州市聚集了国内多家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2016年全市粮食加工转化总量654万t,为全市粮食总产量的2倍多,主要为葡萄糖、果糖、药用糖、玉米油、大豆油、豆粕、大豆蛋白、大豆膳食纤维、果糖、磷脂等逾10个产品,国内销售市场供销基本饱和,国外市场主要集中在非洲、欧洲、中东、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从调研情况来看,一方面,大豆、玉米原料充足,虽然价格降低,但国内玉米价格仍高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另一方面,果糖、大豆蛋白、油脂等产品国内外市场疲软,需求量下滑严重,而国内多家厂家纷纷上马,产能增长过快,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价格下滑,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

2.2 发展资金不足,制约龙头企业的发展

在调研中发现,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突出,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产品原料收购旺季,不少农业龙头企业陷入“有买原料的钱就没生产的钱”的困境,流动资金压力巨大。而向政策性银行贷款程序繁琐,难度大,向商业银行贷款缺少有效抵押,定单、农产品、林权证、流转土地经营权等不能抵押,部分企业不得不向门槛较低、利率较高的信用社贷款,融资成本不断增加。由于受担保圈风险、银行抽贷的影响,导致资金链断裂,致使部分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2.3 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目前,大部分企业生产停留在传统的加工模式上,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名牌产品少,品牌杂,市场拓展能力弱,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农产品副产物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逾60%未得到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多靠模仿和引进,缺少企业间联合创新,农产品加工核心技术装备依赖进口,自主创新技术滞后。滨州市作为全省的产棉大市,植棉面积连年下滑,由原来的常年种植13.33万hm2已经下滑到不足6.67万hm2,棉油加工企业受原料供应不足和传统工艺难突破的双重影响,难以盈利。

2.4 建设用地申请难,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下,工业用地控制严格,用地指标紧张,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由于单位产量税收少、投资强度弱,难以获得用地指标。在调研中了解到,多数企业受到建设用地指标难审批的困扰,如滨州市经济开发区华盈玫瑰园,于2016年5月取得玫瑰QS认证,现有玫瑰方田逾46.67 hm2,花季集中采摘日均需500~1 000人,由于玫瑰鲜花蕾保鲜时间短(24 h),如果外运容易造成花蕾颜色变黑、腐败变质,需存放于避光阴凉的场地;现有产品深加工车间2.00~3.33 hm2,但被国土部门认定为非法建筑而拆除,企业用地匮乏。

2.5 农民参与意识不强,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滨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力较弱,与农户的关系较为松散,未能形成紧密的利益机制。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多为农产品买卖合同契约型,而服务型、保护型少,合作返利型则更少,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脱节的现象时有出现。近年来,滨州市的部分农业龙头企业探索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遇到诸多困难。如农业龙头企业难以为农户提供品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有效服务,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毁约情况也时有发生,导致签订难、履约难的问题突出;企业所需原料基地不稳定,导致农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和保证,直接制约了滨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3 对策

3.1 科技创新,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线,大力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主食加工、新业态新模式、技术装备、龙头企业、品牌战略、加工园区和主产区加工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引导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1]。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需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十三五”期间,应紧紧围绕条件建设、技术创新、集成示范、成果转化四大环节,瞄准关键技术突破、创新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率提高四大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基础[2]。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示范引导,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及领域树立一批融合发展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推广,企业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协调发展,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2 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农业利益联结机制

完善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加快骨干企业基地建设步伐,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力争每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在其所在市区域内自建或联结一个生产基地,从质量上确保原料来源。发展、规范订单农业,确定合理的利益指标,逐步建立和推行对农户的利益再分配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將分散的农业生产整合起来,将产销加结合起来,提高农民和企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3]。

3.3 政策创新,积极落实和优化扶持政策

优化政策扶持方式,提高政策支持效率。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确定合理的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二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出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主的涉农资产抵押、质押、担保办法,逐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三是统筹解决用地问题。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将其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引导企业向加工园区聚集,初加工用地和价格按农用地办理,企业用地出让价格按照当地工业项目最低价执行[4]。四是减轻企业负担。初加工用电按照农用电办理,初加工产品列入“绿色通道”;企业用电执行大工业优惠电价;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规定,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5]。

3.4 服务创新,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体系

加快构建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公共服务、组织管理等体系,建立完善农产品加工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合力,突出做好农业产业化链条“强链、建链、补链”工程和组织农金、农科、农超“三大”对接服务活动,共同促进滨州市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6]。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利用网络营销平台作用,推进农产品网络直销;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积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及国家、省级名牌农产品;认真梳理国家、省相关扶持政策,努力促进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产业化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库制度,对产业化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管,确保项目资金严格规范使用;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监测报表统计信息上报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加大产业化工作宣传力度,力争滨州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4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5(6):41-43.

[2] 彭海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形势与任务[J].中国食品,2015(21):72-75.

[3] 宗锦耀.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与任务[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30):33-36.

[4] 刘奇.打造五环产业链重构农业新业态[J].中国发展观察,2015(11):77-79.

[5] 宗锦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5(7):11-12.

[6] 刘晏清,洪英,林国升.梅县农业龙头企业现状分析[J].南方农村,2007(4):30-33.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