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型德育在主题班会上的应用
2018-10-12杨菲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更为复杂和严峻的新形势。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南宁市第三中学将实践型德育模式引入主题班会,以“实践、体验、引导、升华”四个环节开展主题德育,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成功建构德育主体,取得了良好的德育实效。
[关键词]高中德育;主题班会;实践型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4-0086-03
一、实践型德育的提出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生活网络化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新形势。而传统的德育通常使用直接的讲授、要求、规劝、训诫等方法,并不重视活动与实践。这样的德育能够传授道德知识,但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深层问题却鞭长莫及,导致德育实效性不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性知识经济的兴起,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已经成为教育的主题,学校德育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明确目标、改进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地建构德育主体,这是新世纪对学校德育的期盼。
南宁市第三中学在19年的德育实践中提出了“实践型德育”模式,“实践型德育”模式通过四个基本环节开展工作:实践、体验、引导、升华。实践,即创设德育情境,提供一个岗位进行实践;体验,即在实践过程中体验道德情感;引导,即以实践中的道德意义事件为导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分析,即以发展学生的道德理性思维、价值评判与选择能力;升华,即以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思考、反省、内察、体悟,形成某种品德。
南宁市第三中学在学校活动中广泛使用实践型德育模式。如作为南宁三中元旦通宵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美食一条街”实践活动,由宣传动员、组织培训、报名交费、信息发布、审核发证、进程监督、总结评价七个阶段组成,通过模拟全真的市场经营场景,各班积极开展美食与商品售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食一条街”实践活动实现了德育的生活化、引领了学生的情感价值导向;实现德育课程化,课程与德育深度融合,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既评价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也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市场规则意识。学校还鼓励学生以“美食一条街”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指导学生从消费心理、供求关系、经营方案、销售策略、投资结构、市场管理等多方面展开课题研究。
二、主题班会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在班级的各种德育方式中,班会是一个最为常见的重要载体。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的全体成员会议,用以讨论并解决班集体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是学校进行德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治自理自主能力、形成稳固的班集体。而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计划或根据客观需要为解决本班某一重要问题而进行的班会”。
如何开展主题班会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呢?南宁市第三中学将实践型德育模式引入主题班会设计,班级成员参与实践型德育主题班会,在参与中体验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促进自身德育观念的内化和形成,同时也会有效地助推他人德育观念的内化与形成,并影响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
三、实践型德育在主题班会上的应用
在实践型德育进入主题班会的过程中,班主任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实践型德育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實践,即创设德育情境、提供一个岗位进行实践。对于像元旦通宵活动这样的校级实践型德育活动来说,学校能够调整教学时间、划拨活动场地、集中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岗位。而班主任为难的是,主题班会课时间、地点、资源有限,不可能每一节班会都兴师动众、大费周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得到足够的实践?
学生最主要的实践正是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获得的。与人为创设的实践岗位不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践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由教育者设定,而是在学习、生活中自然发生的,如因阶段性考试失利而导致的失败体验等。我们将学生经历的这种不经教育者设定的实践称为“自然实践”,以区别于教育者根据教育需要而人为创建的“设定实践”。
例:刘珑老师的班级发生了这样两件事:①一个女生去水果摊买水果,水果摊的荔枝鲜红水灵,但买回去后她发现荔枝第二天就全部变黑变质了。②全班学生与两个店家协商买书折扣,c店家说好全班50名学生购买打5折,D店家给的折扣是5.5折,于是学生给C交了定金,而第二天付款提货时候却被告知那本书成本高,如果200人购买才能打6折,现在也只能破例给6折的折扣。
针对学生在这两件事情中的实践与体验,班主任设计了“诚以修身,信以立世”主题班会。先说明“什么是诚信”,再询问“为什么要诚信”,继而体验“背摔游戏”(两人一组,同向站立,前面的人向后倾倒,后面的人给予支撑)并设问:①如果你是前面的人,你的身体敢向后倾倒吗?为什么?②如果可以选择,你将选谁做游戏伙伴?为什么?讲讲你和他们之间的诚信故事。最后讨论“怎么做到诚信”,全班学生在“我诚信,我承诺”指印树上按上手印。
在“自然实践”的情况下,实践型德育模式的“实践”和“体验”两个环节有所不同。在实践环节中,不是教育者创设一个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的自然实践。在自然实践中得到的体验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育者的重难点在于能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实践,感知学生的体验,更难能可贵的是,教育者要充分掌握介入的时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并设置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将之升华成品德。我们将“自然型”实践德育模式概括为“实践一观察”“体验一感知”“适时引导”“恰当升华”。
“自然实践”不须教育工作者创建,而是随时随地进行的。因此,学生不会缺少实践的机会,此处需要的是班主任善于观察的眼睛。
班主任遇到的第二个困惑是:实践型德育的情境创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对于高中实践型德育情境内容,也是如此:因事而化,即德育情境的创建要贴近学生生活、契合学生兴趣;因时而进,即富有时代气息,使德育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势而新,指德育情境内容也不可单纯迎合学生口味,还应关注国家时事,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主动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实践型德育的情境呈现形式可以较为多样,由于班会课的条件所限,对学生的亲身实践,除了直接呈现外,还可以以情景模拟、实景录像、文字实录等方式还原。鉴于学生的年龄和社会经验不足,也可以进行间接实践——“借用”他人的实践体验,如“真人图书馆”“职业大课堂”等活动。
例:高二年级是男女生交往过密的高发学年,进入高二下学期以来,黄芳老师班里出现了男女生交往过密的现象。其中“A对”已基本确立恋人关系,但经过引导两人都比较规矩,“B对”还在暧昧之中,全班学生都看在眼里。很多学生都知道早恋不好,但是万一要“恋”了该怎么“恋”?怎样才是“爱”一个人?
面对学生的诸多问题,班主任决定开一次主题班会,确定“初步认识爱、探讨爱,学会爱自己、爱别人”这一主线,站在一个新高度和新角度去解决学生的困惑。班会的第一个环节是“爱情是什么——認识爱、探讨爱”,学生可以在一张白纸上画一幅画,凭直觉画出对爱情的理解,小组内自由交流各自画面的意义,请几个学生来讲自己画的含义,即对爱的理解。随后,大家一起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班主任小结:爱最基本的要求是爱自己,也爱他人。接下来,以《自我牺牲是爱吗?》的情境案例“学会爱自己”,以《爱不是依赖》的情境案例“学会爱别人”。最后,班主任做班会结语《我们的爱——“爱与独立”》,指出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不论男女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都如此。
黄老师在发现班上出现疑似男女生交往过密的情况时,利用晚读后的十分钟给学生讲了关于男女生交往的问题,发现学生非常感兴趣,就连外班倒垃圾经过的学生也驻足聆听。学生听完后由衷地热烈鼓掌,意犹未尽。黄老师认为学生在这方面有非常大的信息需求空间,马上安排了这节贴近学生生活、契合学生兴趣的主题班会。
例: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镇广佛五金城,两岁的小悦悦被迎面驶来的面包车撞倒压在车底。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小悦悦不理睬,接着小悦悦被小型货柜车再次碾压。之后往来的十余个路人均见死不救,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小悦悦。小悦悦最终医治无效离世。
杨柳柳老师在第一时间设计了《拒绝冷漠》主题班会。班上同学看了“小悦悦事件”的视频后,在心疼小悦悦的同时,对路人的冷漠表现出极大愤慨。杨老师引导学生:“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一个人每一个小团体都脱不了干系。如果你觉得现在这个社会病了、不好了、有问题了,你在痛骂别人的时候,也应该冷静反思……你们也会长大,会成为社会中最关键的那群人,你能为这个社会做的还有很多。请记住,每一次伤痛的句点都不应该是愤怒、咒骂或绝望。如果永远以这些情绪作为结束,那这个社会也就谈不上未来的希望了,要冷静地想想在伤痛愤怒后我可以做什么,我又应该做什么,努力把事情结束在行动上而不是情绪上。”班会以一张网络热图结束:这张图片上显示的是南宁市某公交车站,一位老人摔倒了,周围的人纷纷上前搀扶。杨老师总结说:“生命的宽度在于,走在路上,看见一个老人摔倒,所有人都上去扶她;即使她是骗子,也让她一时不知道该讹谁……”
在杨老师设计的德育情境里,学生体验到了对冷漠路人的愤慨,也体验到了作为南宁人的自豪。此次班会指向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做到潜心向学和关注社会的统一。
真正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实践型德育改变了过去的“灌输式”的德育方法,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教育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道德认知积极性,主动进行道德情感体验,掌握道德教育的主动权,从而提高道德意识和能力水平。因此,实践型德育的情境创建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即此情境必须能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而不仅是静坐于此的看客。班主任在设计德育情境的过程中,必然要了解学生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绝不能让德育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背离他们的身心特点。
班主任遇到的第三个难点是:实践型德育如何进行引导与升华?
在“设定型”实践德育模式下,教育者根据学生情况创设适当的实践岗位,之后的“体验”“引导”“升华”环节可预设,班主任有相对充足的时间筹划“引导”;而“自然型”实践德育则更要求德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聆听,去寻找对学生的理解,在了解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情感需求后给予正确的引导。
要做好“引导”“升华”,班主任需做好以下三点。
1.密切观察学生,以求教育契机
这一点对于“自然型”实践德育尤为关键。在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一次冲突、一个矛盾、一次突然事件、一次痛苦的经历,一件高兴的小事,一个有意义的师生对话,都能成为极有价值的德育资源。这就需要班主任密切观察学生,找到最好的教育契机,适时切入。
例:杨菲老师在准备母亲节的主题班会时,班上飞进来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学生倾尽全力照顾小麻雀,小麻雀在伤愈之后,毫无预兆地拍拍翅膀飞走了。学生一方面担心小麻雀是否痊愈,一方面因它的离去而茫然若失。
杨菲老师观察着学生与小麻雀互动的全过程,在小麻雀飞走之后召开了主题班会:“……大家亲力亲为、排除万难、无微不至,就像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了受伤的小麻雀。你们想,小麻雀是不是就像一个孩子?大家给它准备一份份美食,可是它犟着不肯吃;给它一个窝,可是它总想跳出来;在我们的书本上大小便,我们也不能生气;我们花了这么多时间照顾它,它一声不吭地飞走了!现在同学们心中,就是这种担忧失落又欣慰牵挂的心情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再进入母亲节的班会主题。
2.充实知识储备,以求言之有物
部分班主任被认为“不会说理”,可能是因为性格上的“不善言辞”,但更大的可能是知识储备不足。班主任作为德育一线工作者,除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原理之外,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时刻紧跟时代步伐。
例:学校对学生的仪容仪表是有明确要求的,“不染发烫发”就是其中的一条。而陈冀丽老师班上的一名学生把头发做成了冲天而上的红色火焰造型。
陈老师首先指出这个发型的名字是“莫西干”,让学生非常惊讶,随后向学生普及了莫西干和染发的历史。莫西干发型原是北美印第安人一个分支莫希干人的发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这种发型好似马鬃,留此发型的人一般叛逆、颓废、放荡不羁。而染发是从日本人开始的,日本作为东方国家,但在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唯一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西方七国集团的成员。他们在亚洲横行霸道,但在欧美白人面前却卑躬屈膝。日本青年不承认自己是亚洲人,以自己长着亚洲人黑头发、黄皮肤的模样为耻,于是千方百计换肤色、染头发、穿增高鞋。总之,一切都向欧美白人看齐。课后,那名学生主动理发,恢复了板寸黑发的造型。
3.设计后续调研,以求长期效果
无论准备得如何充分,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始终有限,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可以在主题班会后进行调研跟进,视情况开展系列班会,以求长期的德育效果。
例:在高一入学初的气势如虹之后,高一15班陷入疲惫期。在班级日记上,一位学生画了一个树袋熊,附上一句话:“树袋熊每天要睡20个小时,另外4个小时中,2个小时吃桉树叶,2个小时晒太阳发呆——这才是人生。”学生纷纷点赞。当时,恰逢纪念钱学森100周年诞辰,班主任以此为主题召开班会。钱学森先生作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学生都被震撼了。
班主任适时引导大家:因为能源不足且要消化毒素,树袋熊必须睡和吃。面对环境变化或者外敌入侵,树袋熊朝不保夕。而以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英雄人物,以毕生之力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这样看来,你还愿意做树袋熊吗?你向往的树袋熊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英雄们负重前行。几个月后,电影《钱学森》上映,15班学生集体观影。
高二年级,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班会上,学生将“火箭熊”作为班级标识。之后,在辽宁舰服役等社会热点新闻出现时,在杰出校友回校讲座时,在成人仪式上……15班多次召开励志系列班会。学生升入大學后,仍然以“火箭熊”自勉。
德育是复杂烦琐的系统工程,主题班会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可谓十分重要。主题班会上有了学生的切身实践与鲜活体验,有了班主任的介入、理解、对话和关心,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得以激发,德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责任编辑 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