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用牡丹“假活”现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8-10-12叶艳姣高冬梅李艳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油用牡丹预防措施

叶艳姣 高冬梅 李艳霞

摘要 油用牡丹特殊的生物学特性造成了栽植过程中“假活”现象多发,严重影响了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油用牡丹“假活”现象产生的原因着手,提出了预防油用牡丹产生“假活”现象的措施,为油用牡丹的成功栽植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油用牡丹;“假活”;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143-01

根据牡丹籽油独特的高品质,提出了健康、高端食用油新概念,为改善我国居民食用油膳食结构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将可以缓解我国食用油对国外进口油的依存度[1]。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在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注下驶入了快车道,许多地区出台了油用牡丹发展计划和补助措施[2]。由于油用牡丹目前仍属于新兴产业,其种植技术尚不规范,致使在种植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油用牡丹的“假活”现象是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关系到种植的成败,对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油用牡丹“假活”现象及其对种植的影响

油用牡丹“假活”现象是指油用牡丹种苗栽植以后,春季能正常发芽、抽枝和开花,但当进入夏季时,便会出现枯萎死亡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春季温度适宜,油用牡丹地上部分正常发芽抽枝,而地下部分由于多种原因,不生根,不能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供地上部分生长,待其自身贮存的物质耗尽,进入夏季高温期,新生的叶片和新梢枯萎,整株死亡。

“假活”的苗木在种植初期表现出正常的生长状况,不易被发现,而一旦被发现,苗木已经出现衰弱死亡的现象,基本没有补救措施,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油用牡丹的种植效益。

2 油用牡丹“假活”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油用牡丹的生物学特性

春季是大多数植物最适宜和优先选择的栽植时期,而观察发现,油用牡丹若在春季栽植,往往会出现全部“假活”,造成栽植失败。与其他植物相比,油用牡丹“秋生根、春发芽”的生物学特性是其产生“假活”现象最重要的原因。牡丹每年有2次新根大量生长阶段,一次在秋季霜降前,地温低于25 ℃时开始生长;另一次在开春,地温高于5 ℃时。秋季萌发新根是春季萌根的基础,如果秋季没有萌根,春季也很难大量生根。当春季气温稳定在5 ℃以上时,无论生根与否,牡丹苗都会萌发新芽,甚至抽枝、开花。这种特性是牡丹所特有的,也是“假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3]。

2.2 苗木质量差

根系差、主根短、侧根少、伤根、断根严重、生长纤细、木质化差的细弱苗、被压苗、老化苗,苗木密度过大的不良苗木以及运输、贮藏不当的苗木,均会造成油用牡丹“假活”现象。

2.3 栽植技术不当

栽植过深、过浅,栽植穴过小,栽后未踏实、未浇水,根系过长造成的窝根、盘根等由于栽植技术不当而引起牡丹苗木生长衰弱,也是造成“假活”现象产生的原因。

3 油用牡丹“假活”现象的预防措施

3.1 选用良种、壮苗

选用良种、壮苗是油用牡丹預防“假活”现象,提高成活率,达到早产、丰产、稳产的基础,是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物质保障。

3.1.1 良种。目前,油用牡丹还没有真正栽培意义上的良种,而是适宜栽植的2个牡丹种群,即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凤丹牡丹原种为杨山牡丹,植株较高大、挺直,年生长量较大,一年生枝长可达50 cm,大型长叶,叶面呈长椭圆形至长卵状披针形;花朵以单瓣为主,呈荷花形。花以白色居多,还有紫红、粉红等不同颜色,适合中原及南方大部分地区栽植。紫斑牡丹又名甘肃牡丹,有白色、红色、粉色、黄色等不同花色,既有单瓣花又有重瓣花,因花瓣基部有一明显色斑(共同点)而得名。紫斑牡丹与凤丹牡丹生长特性最大的不同就是耐寒性,紫斑牡丹能耐-25 ℃以下的低温,但由于品种分化较为严重,变异品种多,栽培分布以四川、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为主。

3.1.2 壮苗。栽培以二至三年生苗木为主。二年生壮苗标准为地径0.7 cm以上、茎高10 cm以上、根长10 cm以上、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三年生壮苗标准为地径1.0 cm以上、茎高15 cm以上、根长15 cm以上、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3.2 强化苗木的运输和贮藏技术

随起苗,随包装,随运输,尽量缩短从起苗到栽植的时间。采用编织袋打捆包装,袋内不得压实,要留有一定的空隙,增加透气性,防起热霉变。可采取2种贮藏方式。短期(1周左右)贮藏:假植法,即起深30 cm、宽120 cm的坑,将成捆苗木竖直立于坑内,用沙或细土从上向下填充,再用清水喷灌,将沙或细土填充于根系周围,使苗木根系都能和土壤接触。长期(20 d以上)贮藏:用冷库贮藏[4]。

3.3 提高栽植技术水平

3.3.1 适时栽植是关键。油用牡丹栽植的最佳时期为秋季,具体时间为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最迟不超过10月下旬。

3.3.2 栽培地土壤处理。施入辛硫磷颗粒150~225 kg/hm2(消灭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土菌灵60~75 kg/hm2撒于土壤,撒后旋耕。

3.3.3 种苗处理。对种苗进行截根,能有效地促发新根,截后主根保持在10~15 cm。对截根后的种苗采用褔美砷800倍液(或多菌灵、代森锌等)+杀虫剂(氯氰菊脂3 000液)+生根粉(ABT生根粉浓度为0.05‰),全株浸泡10~15 min后捞出,晾干栽植;或氨基·噻虫嗪·氟虫腈2 000倍液+噁霉灵1 000倍液+生根粉(ABT生根粉浓度为0.1‰)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于全株,重点喷于根部和伤口部位。

3.3.4 栽植。宜直栽不宜斜栽,挖深30 cm的栽植穴,苗木放入穴中,使根系舒展,而后添土,苗木轻轻上提,使根颈低于地面2 cm,踏实封土[5]。栽后及时浇定根水,一定要浇透、浇实。

4 参考文献

[1] 吴勇民,陈志辉,贺展望.积极发展油用牡丹培育木本油料资源[J].陕西林业科技,2015(1):75-77.

[2] 李育材.中国油用牡丹工程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4(10):58-62.

[3] 闫秀强.油用牡丹新品种凤丹种植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12):61-76.

[4] 李艳霞,张晓燕,叶艳涛.豫东地区油用牡丹(凤丹)栽培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13(3):55-56.

[5] 胡兰英,宋保林,崔淑琴.油用牡丹栽培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4(6):116-117.

猜你喜欢

油用牡丹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浅谈乐山市市中区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
引进“油用牡丹”项目,打造岫岩北出口“生态观光旅游采摘度假区”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