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转型背景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0-12石华

高等建筑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

石华

摘要:高校转型背景下个性化人才培养,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采用基础平台+个性化模块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实用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既能保障达到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8)03-0005-03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进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1]。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探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的标准化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个性化模块的教学模式,提供更为灵活实用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能达到转型院校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个性化教育成为东西方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个性化人才培养即利用个性化教育,帮助所有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体现个人价值。在西方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一直非常提倡个性化教育。苏联也在多次教育改革中反复强调发展个性,将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人的潜能作为其教育目的。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第三次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就是重视个性发展,即强调个人尊严,尊重个性,提倡坚持自由、自律和自我规划等原则。可见,虽然各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但发展个性化教育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在高等教育阶段,无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何,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目标都呈现非常多元化的状态。在基本的本科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目标,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育平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中国一直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自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后,学生数量剧增,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服务也出现了差异化的需求,高等学校开始了对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

一、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体系

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国家标准化的本科教育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既要保障达到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满足各专业岗位的职能要求。笔者所在的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探索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多年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图1)。

该研究的前期成果“本科院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2年获得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教育平台划分及模块化学习内容

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目标,既包含了共性的素质教育目标和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也包含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划目标。因此,在教育平台的建设上,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应面向各类专业学生,既保障达到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能根据学生的初步发展意向进行多元化分类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平台面向专业大类招收相近专业学生,是保障学生专业学习的必要条件;而专业+个性化教育平台,则提供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及范围较宽泛的校选课,同时各分院为学生开放相近专业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发展规划按需选择辅修。在个性化教育平台中专业学术教育与学生个性化管理是合二为一的。指导学生完成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所需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选课。与此同时,在第三学期开设部分个性化创新实践课程,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实践任务,并在该阶段设置完全个性化的毕业实践及毕业设计任务,由学生根据个人发展规划制定毕业实践任务,通过最后阶段的个性化实践拓展平台,推动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

参照本科毕业设计考核标准,为学生设置动态的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引导学生及时检验及调整职业发展方向。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在四年制本科学生个性化拓展阶段实施“3+1”模式,即在最后一个学年,毕业实践任务在每年的5月份下达,9月份开始执行。学生利用暑假前两个月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规划发展方向,明确实践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专长及个人发展方向推荐实习岗位。学生也可以自寻实习岗位,为就业做好铺垫。实习阶段的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和总体考核两部分。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实践督导教师,实习单位为学生安排业务指导教师,两位教师根据学生工作表现共同审定日常考核成绩。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个人发展的岗位选择,学院的毕业设计选题与毕业实践任务同时下发,允许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后再确定与个人职业发展相匹配的毕业设计选题,引导学生将毕业设计选题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尽早做好职业规划。

三、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09年开始启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完善,目前已基本完成个性化人才培养理论体系的构建。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日益完善,平台+模块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也得以顺利推进,还开设个性化创新实践课程,有条件地开放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需求选择辅修课程和申请辅修课程考核,学院为考核成绩合格者出具专业成绩及专项能力证明,提供双证:毕业证+职业能力证明。目前试点专业每位学生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可以与学生动态发展规划同步调整。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还为学生建立了个性化人才培养档案,记录学生的课程成绩、素质训练、个人发展规划及动态变更情况。教师全程参与对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指导,以及规划目标的修订,并建立学生个性化电子档案供学生家长查询,听取家长的意见。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的就业率及创新创业能力持续提升。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试点专业毕业生连续五年初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最早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100%。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普遍反映个性化教育模式对个人职业能力的训练是有效的,它既能帮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实现规划发展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范围

个性化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改变对人才培养的统一要求和评价体系做起,给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及评价。但是高等教育阶段实施个性化教育成本太高,推进起来困难较大。因此个性化人才培养应确定一个相对统一的共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一定比例的个性化创新实践课程,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平台。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试点专业建筑学,在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多门个性化创新实践课程,如毕业实践前期的训练,常规的教学内容一般是训练学生绘制建筑设计施工图。在个性化实践课程调整后,则根据学生毕业后具体从事的不同工作岗位,允许学生个性化选题进行训练。目前学生有选择房地产宣传企划项目、物业管理方案、可行性房产开发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等各种实践训练内容,还有一些规划出国深造的学生选择参加国外建筑设计竞赛项目。任课教师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在保障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选择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方式及考核标准[3]。与此同时,在学生实践教学管理方面也全面实施个性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學生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规划目标。

五、结语

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个性化学生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而且能够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出口,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此外,个性化课程主要面向实践教学模块,对师资团队和高校教学的投入要求并不高,因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很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韦文联.能力本位教育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 2017(2):44-48.

[2] 张赛丽, 吴金山.基于供需深度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探讨 [J]. 高教学刊, 2017(1):158-160.

[3]沈勇.应用技术大学:独立学院转型定位的战略选择和实施路径[J].江苏高教,2013(6):61-62.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