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洱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8-10-12徐丽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徐丽梅

摘要 宁洱县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政策环境均适宜发展核桃种植产业。本文针对宁洱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巩固脱贫攻坚、促农增收致富奠定长期产业基础。

关键词 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宁洱

中图分类号 S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85-02

宁洱县地处北纬22°40′~23°36′、东经100°42′~101°37′之间的无量山南端余脉,地形北窄南宽,地势北高南低,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年均降水量1 414.9 mm,年均温18.2 ℃,年无霜期334 d,年均日照时数1 921.2 h。辖区总面积36.7万 hm2,热区土地面积16万hm2,宜林、宜农、宜牧荒山灌丛11.67万hm2,耕地面积2.47万hm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17 hm2,地沃物厚、资源丰富。全县辖6个镇、3个乡、85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19.5万人,乡村常驻人口14.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5.5%,山区面积占96.8%,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鉴于宁洱县境内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适宜种植核桃的土地面积逾2万hm2,分布在各乡(镇),发展核桃产业具有无可比拟的土地资源优势、产业特色优势和资源增量优势。同时,发展核桃产业具有投资小、效益高、易管理、多代受益等特点,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对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着重要作用。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宁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要按照“一县一业”思路,将桃产业培育成为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期主要产业保障。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也充分认识到发展核桃产业的重要性,将发展核桃产业作为推动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振兴绿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惠民工程来抓。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宁洱县核桃产业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由零散栽植向集中规模发展转变,由实生建园向良种建园转变,由低档次建园向标准化建园转变,由单一扩大基地规模向新发展与嫁接改造和综合科管并重转变的发展格局。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市场销售情况良好,价格稳中有升,核桃产业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截至2017年底,全县9个乡(镇)85个村民委员会898个村民小组种植了核桃,涉及农户13 653户110 166人(劳动力67 948人)。全县实有核桃种植面积为6 687.1 hm2,其中本地大泡核桃3 117.9 hm2、薄壳山核桃3 569.2 hm2。有核桃企业1家,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12个。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6.67~20.00 hm2的种植大户有48户,20.00~33.33 hm2的种植大户有4户,33.33~66.67 hm2的种植大户有2户。2017年全县核桃产量达650 t,比2016年同期增加90 t,增长16.1%,總产值2 485万元,比2016年同期增加415万元,增长20%[1]。

2 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各乡(镇)仅仅将核桃产业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宣传方法及手段单一,宣传效果不明显,工作仅限于一级要求一级,抓落实力度不够。群众对产业的认识一知半解,加之核桃生长周期长,短期内无法体现经济效益,部分群众重种植轻管理,出现地块选择不当、管护不到位、成活率普遍偏低等问题,群众对项目增收信心不足,管护积极性不高。

2.2 产业基础薄弱

一是现有核桃大部分种植在山区和半山区,基础设施滞后,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核桃园地交通不便,加上苗木都是政府或企业无偿提供给农户栽植,农户在栽植时缺乏技术指导或根本不按技术标准进行栽植,栽植时挖塘小、不施基肥或很少施基肥、栽后不浇水等管理粗放现象普遍存在,既造成成活率低,又造成后期植株生产弱,产业见效缓慢。二是优良品种比例小,品种良莠不齐,主产核桃以本地晚熟零星核桃树为主,挂果期晚,品质不高,效益不明显,部分本地大泡核桃树势衰弱,树龄较大,亟待品种更新和改造。

2.3 产业发展投资渠道单一

农户受经济条件制约,投入不足,仅依靠上级和政府安排的项目资金远不能满足核桃管护的需要。

2.4 深加工落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受资金、设施、技术及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影响,宁洱县仅有富德核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初级加工厂,尚无从事核桃产品的深加工企业,仍处于卖原料和初加工阶段。

2.5 产业技术支撑力量弱

由于全县从事核桃产业的技术人员多数属半路出家,几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出现监督、指导农户管护工作不到位情况。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6 687.1 hm2,但投产面积少,农户种植收益不突出,主要原因是由重种植、轻管理造成,究其根本是技术服务不到位[2-3]。

3 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大宣传

抓好核桃产业发展,是推进国家、省、市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宁洱县“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和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计划的重点,也是实现群众中长期产业全覆盖的主要措施。县委、县政府看准了核桃产业是一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在宁洱县适种面积广的项目,并提出了要通过连续扶持,将核桃培育成为重点产业,成为巩固脱贫攻坚、促农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及时组成工作组,把握时间节点,逐村逐户做好动员宣传工作。通过介绍取得经济效益的典型例子、种植优劣情况对比分析、市场效益分析、观摩学习等方式,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核桃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树立农户种植信心,提高参与项目的积极性;相关部门、企业技术人员要定期对种植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加强对核桃田间管理的指导,同时强化督促检查。

3.2 科学规划,积极培育壮大核桃产业

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造血扶贫工作,壮大核桃产业、打造一县一业”思路。利用宁洱县境内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适宜种植核桃的土地面积广等优势,将发展核桃产业作为推动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振兴绿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惠民工程来抓。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培、工业化生产”的原则,根据不同核桃品种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全力推广薄壳山核桃、云南大泡核桃等优良品种,在1 600 m以上海拔区域发展大泡核桃,在1 600 m以下海拔区域发展薄壳山核桃。同时,对核桃种植农户进行“三免一补”扶持,即免费发放苗木、免费全程进行跟踪技术服务、免费进行测土配方,给予核桃种植肥料补助,发展壮大全县核桃种植面积。

3.3 扶强龙头,打造品牌

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牵头就扶持谁”的原则,整合扶贫开发、产业扶持、新农村建设、移民后扶等项目资金,力争在经费、人才、项目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多渠道增加核桃产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有市场影响力、带动农户能力强、辐射广的核桃龙头企业的扶持,打造名牌产品。积极推进普美长寿果庄园建设及核桃加工厂投入运行,进一步协调薄壳山核桃研究所的建设工作。同时,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户组建核桃专业合作社,奠定核桃产业发展群众基础[4]。

3.4 加大投入,重点培植薄壳山核桃产业

因地制宜,加大资金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力争把薄壳山核桃产业培植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主要种植基地,解决农民增收長期产业难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点在宁洱镇、德化镇、勐先镇、黎明乡打造4个薄壳山核桃万亩种植基地,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民人均拥有666.67 m2薄壳山核桃林,投产面积达3 333 hm2,产量达2 000 t,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切实把薄壳山核桃产业真正培植成为继茶叶、咖啡后的又一山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看家产业”“铁杆庄稼”“绿色银行”。

3.5 强化培训,提升核桃种植管理水平

加大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力度,推行“专业人干专业事”理念。同时,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核桃种植户和经营者的诉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核桃科技培训、实用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推广;强化产业管理与服务,积极引进先进的核桃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切实抓好县、乡(镇)、村、组4级技术宣传培训服务,引导种植户正确处理好种植与管护的关系,消除农户急功近利思想,为产业发展奠定科技支撑。

4 参考文献

[1] 李淑芳,习学良,杨建华,等.我国核桃产业标准化现状与进展[J].北方园艺,2016(22):185-188.

[2] 杨文营,谢萍.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和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2016(2):78-79.

[3] 赵廷松,范志远,邹伟烈,等.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林业科技通讯,2016(7):76-77.

[4] 吴建功.推进晋中市核桃产业化发展措施分析[J].山西林业,2017(1):6-7.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