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菊馨香说重阳

2018-10-12战雅莲

食品与健康 2018年10期
关键词:赏菊重阳节重阳

战雅莲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等,近年来又被称为老人节。《易经》中以阳爻为九,阴爻为六,九为阳数,六为阴数,九月九日即阳月阳日,因此称为“重阳”。因为“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祭祖及敬老活动。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一书中曾记载了一个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便会有瘟疫暴发,很多人为之丧命。这一带的百姓非常害怕,却没有什么办法除去它。

恒景的父母在一次瘟疫中丧生,他自己也病倒了。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妻子和乡亲们,出去访仙学艺,决心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人叫费长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翻山越岭来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费长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得武艺超群。

这一天费长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他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几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在九月初九的早晨回到了家乡。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随身带上,这样瘟魔就不敢近身。又拿出菊花酒,让每人喝一口,避免染上瘟疫。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不敢上山。恒景则手持降妖宝剑下山把瘟魔刺死。之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将九月登高避祸、恒景剑刺瘟魔的故事流传开来。从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风俗也流传下来。

重阳节最主要的一项习俗是登高,这一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重阳节登高习俗的形成,有三种说法:一种是登高避祸。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所以在重阳这一天,要登高以避灾祸。第二种说法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有关。《礼记·祭法》中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所以,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祈福。第三种说法是登高“辞青”。重阳节是秋寒新至之时,草木开始凋零,所以与春季春游“踏青”相对应,古人在这一天会登高“辞青”,所以有“上巳踏青,重陽辞青”的说法。

九月初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空气清新,天气不冷不热,正是登山的好时候。登山运动能增加肺活量,增强血液循环。山林之中空气新鲜,负氧离子含量高,能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对一些慢性疾病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登高远眺还可以抒发情怀,避免产生悲秋情绪。所以,秋季登高是一项不错的运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菊花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则称为“菊月”。传说重阳赏菊的习俗起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以隐居、赋诗、饮酒、爱菊出名。可以说,菊花是陶渊明人格的象征,陶渊明是菊花的形象代言人。因此,菊花的主要象征意义被定格在了“隐逸”。而“陶菊”则以其独特的精神风貌为重阳节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后人效仿陶渊明,逐渐形成了重阳赏菊的风俗。古代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起来,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陶渊明的风骨,因此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渐成时尚。

到了北宋时期,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更加盛行。当时的菊花品种已经非常多了。相传,苏东坡在开封当京官时,年年重阳都去驸马王诜家聚会。王诜在城郊建了别墅,广种菊花,建有高台重楼,适合饮酒赏菊,登高望远。至今,重阳节期间,我国民间也经常会举办大型菊展——除了展出各种名贵的菊花外,还经常用菊花做成动物、植物、人物等造型。

重阳节还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的功效,古代称为“长寿酒”。人们认为在重阳节饮菊花酒能够祛灾祈福。古人通常会在九月九日这天采摘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入到粮食中共同酿造成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除酿酒之外,古人也将菊花入茶。传说,古时一位农家少年七岁丧父,母亲双目失明。为给母亲治疗眼疾,他不辞辛苦日夜劳作,感动了菊花仙子。仙子在其梦中告知,九月九日白色菊花开放,可治眼病。少年采来白菊煎茶给母亲服用。不久后,少年母亲的眼睛便复明了。此后,饮菊花茶也成为重阳节的习俗之一。饮菊花茶,同饮菊花酒一样,都具有祛病消灾、健康长寿之意。菊花茶气味芳香, 能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功效甚多。唐代的茶道大师皎然在《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中称:“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又称为花糕、发糕、菊糕,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加上枣、栗子仁、杏仁、松子仁、果脯、糖等蒸制而成。吃重阳糕的习俗在南朝时期就已存在,到了宋代时十分盛行,一直沿袭至今。据说吃重阳糕的习俗是因为一些地方没有山,人们无处登高,于是就制作重阳糕食用,以吃糕代替登高,代表步步高升之意。

重阳糕制作方法较为随意,各地做法不同。北京人喜欢在做花糕时放些香菜叶,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江浙地区,人们把米染成五色后再蒸成糕。而在山西,重阳糕则是以枣泥、银杏、松子、杏仁为馅,可做成九层。

猜你喜欢

赏菊重阳节重阳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刘秋梅
重阳节
赏菊
叹流年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
重阳节
吃重阳糕
金秋赏菊
重阳天高话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