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思维方法
2018-10-12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建设网络强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特别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蕴含其中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等思维方法。只有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将网络强国建设推向前进。
一、战略思维
所谓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善于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能力的深度角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在纵论互联网发展大势、描绘网信事业发展蓝图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运用了战略思维。在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互联网时代发展前沿,统揽国内外互联网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愿景目标。他强调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理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而是视其为重大战略。这不仅是一种战略胆识,更是一种战略视野和战略眼光。
在战略部署方面,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的重大战略观点,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大数据战略、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重大战略部署。制定出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国家网络空间合作战略》等90多个战略性文件,推动形成网信工作“一盘棋”新格局,网信工作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习近平总书记还将战略思维运用于全球互联网治理之中,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和“四个共同”基本原则,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
二、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重逻辑和必然的思维方法,它把对象和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以此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及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历史思维的培养。他认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他将历史思维运用到网信领域,从而为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运用历史思维定位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时代坐标
对于我国互联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将之置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来思考,从而准确定位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时代坐标。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把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放到了历史的维度中,才在把握历史大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重大命题。这其中体现的便是历史思维的运用。在第二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他指出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而目前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受到的影响日益深刻。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他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再次分析人类经历的几次生产力革命,剖析当前信息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这些都是历史思维的绝佳应用。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思考,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充分考虑,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准确认识。
(二)运用历史思维分析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只有20多年,但我们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推动互联网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已经是网络大国。然而,还不是网络强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网络大国的判断,是基于20多年来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和成就,是一种历史过程的分析。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为解决这一阶段制约我国互联网发展问题的必然结果。
因此,理解网络强国战略必须具备历史思维,既要懂得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在进行时”,也要把握“过去完成时”,甚至“将来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让互联网更多地造福人民群众。
三、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重矛盾分析,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最多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
(一)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之间关系,为网信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用辩证思维来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而不是彼此割裂、分离的。对于如何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他认为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辩证统一的。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他指出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将安全和发展列为重要问题进行论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总之,用辩证思维认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安全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是将两者视为对立统一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二)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秩序与自由的关系,为构建良好秩序提供依据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这一论断阐明了秩序与自由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中,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两者并不是彼此割裂的,“水火不容”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倡导自由,就是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构建秩序,不是限制广大网民自由表达的权利,而是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也应该遵守法律。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自由主义思潮显然是片面的、有害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秩序所允许的范围内,自由才成为可能的。因为真正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应有的秩序和对应的义务。可见,自由和秩序是相辅相成、辩证一体的。越是享受互联网带来的自由,就越需要遵守互联网秩序。只有这样,也就真正做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三)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网络安全呈现的新特点,提出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整体的构成,而不是割裂的部分;事物是动态的存在,而不是静止的集合;事物是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封闭的、停滞的;事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辩证分析了当今网络安全呈现的特点,提出了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一是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二是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信息技术变化越来越快,过去分散独立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那种依靠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不合时宜,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三是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四是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安全,要立足基本国情保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那样不仅会背上沉重负担,甚至可能顾此失彼。五是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要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安全观是辩证的大网络安全观。说它是辩证的,是因为蕴含其中的是辩证法的元素。说它是大网络安全观,是因为它突破了“就安全论安全”的狭隘视角,而是置于总体安全观、社会有机体的系统之中,因而是一种大网络安全理念。
辩证思维要求,无论做任何工作,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不能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 抓。如在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既抓顶层设计,又强调重点突破,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网络人群上,既注重全民提高网络素养,又要注重牵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群体。
四、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遇事从容应对,牢牢掌握主动权。它意味着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前瞻意识。
(一)底线思维意味着忧患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实际上就是提醒我们要增强底线思维。在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发展形势时,习近平总书记不无忧虑地指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世界互联网企业前10强中,我们占了4席。成就让人高兴,然而,不能沉溺于取得的成就,而是要增强底线意识、忧患意识,看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存在的差距。虽然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了这种底线意识、忧患意识,也就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提供了思想准备。在谈到核心技术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命门”、“隐患”都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忧患意识。有了这种忧患意识,也就能充分认识到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强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果不懂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这里体现的也是一种忧患意识。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居安思危,强化底线思维,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
(二)底线思维意味着界限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也就是说,法律是网络空间的基本底线,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只要心中有“法律”这根底线,有“道德”这根高线,网络空间就会更加秩序井然。
(三)底线意识意味着责任意识
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底线意识提出了企业的“四个责任”,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企业做得越大,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就越大。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在网络安全方面,要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行业、企业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承担主体防护责任,主管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在网络综合治理方面,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这些论述不仅为互联网企业履行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更为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指明了出路。
五、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讲究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将事物视为一个系统,同时又重视各个部分、要素之间关系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系统思维。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建设网络强国是个系统工程,一刻也离不开系统思维。
(一)运用系统思维分析网络强国建设的内涵
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七要素”,即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联系发展的观点,是系统思维的具体应用。网络强国作为一个整体,是由各部分、各个要素组成的,要素与系统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是有机统一的。
(二)运用系统思维指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具体路径
在2016年10月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推进网络强国战略提出了“六个加快”的工作要求,即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这六个要求,既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又各自组成一个方面,成为一个部分或要素。所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必须树立这种系统思维,善于在整体中把握部分,在系统中把握要素,使各要素有机结合,发挥出最大效果。
(三)运用系统思维提出网络综合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建立综合治理体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就是系统思维的具体应用。
总之,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离不开哲学思维,如果缺少了哲学思维,网络强国建设就容易迷失方向、失去重点,陷入混乱。战略思维,强调高瞻远瞩;历史思维,注重过程分析;辩证思维,强调分清重点;底线思想,明确划清边界;系统思维,凸显整体观念。只有充分运用这些哲学思维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综合治网能力,将网络强国建设推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