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出现IDH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12侯丽,李迪
侯 丽,李 迪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200)
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是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此病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易出现透析中高血压 (IDH)的并发症。研究发现,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其死亡的风险随之升高6%。因此,明确导致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出现IDH的影响因素,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探讨导致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出现IDH的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5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平均年龄为(45.69±10.36)岁,其平均病程为(5.36±1.07)年;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有21例,为高血压肾病的患者有13例,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21例。
1.2 治疗方法
这些患者入院后,使用AK95S型血液透析机对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的血流量为200~250 ml/min。使用透析液的pH值为7.0~7.8。在透析液中包括32 mmol/L的 HCO3—、1.5 mmol/L的Ca2+、2.0 mmol/L的K+、138 mmol/L的Na+。将低分子肝素(占18%)与普通肝素(占82%)的混合溶液作为抗凝剂。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频率为9~12 h/周,共治疗4~18个月。
1.3 研究方法
使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录入这些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情况、血压的控制效果、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频率、机体钠代谢的情况、血红蛋白的水平、白蛋白的水平、尿素清除指数、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超滤率。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升高持续的时间>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间的一半,即可判定其出现IDH。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将IDH设为因变量(Y),将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频率等调查项目设为自变量(X),并进行赋值(详情见表1)。先用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模型对自变量进行分析,再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模型逐步回归法(α入=0.10,α出=0.15)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各个变量进行筛选,使用最大似然法计算回归系数,用Wald法检验在进行多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的系数。
表1 对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赋值的情况
2 结果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频率、机体的钠代谢情况、病程、血压的控制情况是诱发IDH的可疑影响因素(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尿素清除指数、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超滤率及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水平尚不能作为诱发IDH的可疑影响因素(P>0.05)。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频率较高、机体处于正钠代谢的状态、血压的控制情况较差是诱发IDH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详情见表2、表3。
表2 对非条件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表3 对非条件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3 讨论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有74%~85%的患者可出现IDH的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生可严重影响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及预后[1]。
为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可促进其体内内皮素的释放,提高其血液的黏稠度和红细胞压积的水平,增加其外周血管的阻力,从而使其血压升高。患者的血容量每降低5个百分点,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其收缩压可降低1.5~2.6 mmHg。患者的机体处于正钠代谢的状态,可增加其血容量,进而引发高血压。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规范性的血液透析治疗,可清除其体内代谢的废物,维持其机体的酸碱及电解质平衡,从而间接地稳定其血压。因此,在此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对其实施有效血压管理的意义重大[2]。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机体处于正钠代谢的状态、血压控制情况较差是诱发IDH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频率较高是诱发IDH的保护因素,临床上应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