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8-10-12李香玲
李香玲
(阆中市人民医院,四川 阆中 637400)
重症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外科创伤,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救治难度大、致死率高等特点[1]。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治护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还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2]。有研究认为,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能使治护工作有效、有序地进行,进而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本研究主要分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阆中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经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36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0例,其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为(46.18±8.46)岁;其中颅脑损伤类型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及其他类型损伤的患者分别有11例、6例、5例、12例和2例;致伤原因为高空坠落、发生交通事故及遭受重物击打的患者分别有11例、21例和4例。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1例,其年龄为30~75岁,平均年龄为(46.25±8.54)岁;其中颅脑损伤类型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及其他类型损伤的患者分别有10例、7例、4例、13例和2例;致伤原因为高空坠落、发生交通事故及遭受重物击打的患者分别有12例、19例和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经影像学检查,被确诊发生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由其家属代签)。3)不存在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4)无精神异常的患者。5)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其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存在严重的继发性血肿、颅内高压及脑疝的患者,应及时为其施行开颅手术。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如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及围手术期护理等。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在科室内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均为护理经验丰富、年资较高、责任心较强的护士。2)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格: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与患者的主治医师共同为其制定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该表格以患者的入院时间为横轴,以各项护理内容为纵轴。该表格一式两份,分别交由护士与患者。3)患者入院第1天,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是:⑴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快速、妥善地准备急救所需的物品及药物。⑵严格核查患者的基本信息。⑶协助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急救或手术治疗。⑷帮助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并妥善安置患者。⑸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及规章制度,并为其介绍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以消除其顾虑。⑹向患者讲解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方案及目的,以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护工作。4)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3天,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是:⑴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⑵若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冰敷及酒精擦浴等方法为其进行物理降温。⑶当患者出现气喘或呼吸困难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气道清理及吸痰等操作,以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⑷若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可定期使用碳酸钠溶液为其清洗口腔,以防止其发生口腔黏膜破溃等并发症。5)在患者入院后的第4~5天,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是:⑴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以免其发生褥疮。⑵指导患者家属经常为患者按摩,以加快其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⑶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进行擦浴,并定期为其更换衣服和床单,以确保其皮肤的清洁。⑷针对眼皮无法完全闭合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将适量的红霉素软膏涂抹于其眼脸部位,以保护其角膜。6)在患者入院后的第6~7天,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是:⑴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⑵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先让其在床上进行适度的肢体被动锻炼和主动锻炼,然后再让其逐步进行床下活动。7)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是:⑴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出院的流程以及需办理的各项手续等。⑵告知患者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并叮嘱其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定期来医院接受复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神经功能评定量表)评分。NIHS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差。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ugl-Meyer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3]。3)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
进行护理前,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26.18±6.00)分和(26.54±5.54)分,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相比,P>0.05。进行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22.01±4.23)分和(16.04±3.52)分,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进行护理前各自的NIHSS评分,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分,)
表1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进行护理前 进行护理后研究组 36 26.54±5.54 16.04±3.52对照组 36 26.18±6.00 22.01±4.23 t值 0.264 6.509 P值 0.396 0.000
2.2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的比较
进行护理前,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73.05±7.56)分和(72.68±8.18)分,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相比,P>0.05。进行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82.14±8.69)分和(88.98±10.54)分,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进行护理前各自的Fugl-Meyer评分,且研究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的比较(分,)
表2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进行护理前 进行护理后研究组 36 72.68±8.18 88.98±10.54对照组 36 73.05±7.56 82.14±8.69 t值 0.199 3.004 P值 0.421 0.002
2.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多因患者的头部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具有病情危重、治护难度较大等特点[4]。因此,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及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至关重要。有研究认为,临床护理路径能将患者从入院至出院整个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情况及对其进行护理的细节清晰地列在表格中,便于护理人员有序地开展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有序可循,同时还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在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更注重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常见并发症进行预防性的护理。
综上所述,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能促进其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