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公认的世界一流园区我们可以学点什么?
2018-10-12向煜
○记者 向煜
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韩国大德、中国台湾新竹等园区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园区的代表。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快,拥有全球领先地位的产业领域,时刻关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建立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美国硅谷全世界都想复制的神话
硅谷,毋庸置疑是全球最有“创造力”的地区,全世界最强大的创新摇篮,是电子产业和计算机产业的王国,是全球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地。这里走出过谷歌、苹果、英特尔等10多家世界性的跨国企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撼动世界的产品的推出或迭代;这里汇聚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名国家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几万名工程师,还诞生了许多著名的企业家。这里是现代风险投资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风险投资中心。
·根本动力是高新技术驱动
硅谷从无到有,成为全球最大微电子产业基地,靠的是抓住了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二战后电子工业技术的创新,即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技术,80年代的个人电脑,90年代的互联网,均与硅谷密不可分,领导世界科技新潮流,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并牢牢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环节。
与此同时,硅谷名校云集。众所周知,旧金山湾区内汇聚了多所世界一流大学,高校成为了硅谷登顶世界级科创中心的另一重要推手。除了斯坦福大学,在距离硅谷中心70公里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是世界顶级名校。
有人曾说过,硅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兴起就得益于斯坦福大学。据说当年,斯坦福大学专门建立了一个帮助科学家、工程师、研究员们的社区机构,让他们能够得到资助,从而帮他们实现好点子。
事实上,硅谷是在美国率先创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和率先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主要地区之一。硅谷和斯坦福大学在知识、人才等方面的互动带动了硅谷经济的发展,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诞生大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技创新与风险投资彼此成就
这里遍布高科技公司,每年都有大量的创业企业诞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全球共计236家独角兽公司,美国坐拥116家,位居榜首,占比近一半(49.15%),其中大部分在硅谷。
对于初创期企业来说,通过风投可以迈出从技术到市场的关键一步。而高科技企业,风投又是绝佳的孵化器,为他们带来资金和技术发展意见的,推动了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
硅谷正是现代风险投资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家现代风险投资公司在硅谷成立,伴随着硅谷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也取得了大规模发展,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风险投资中心,成为了硅谷成长的“发动机”。
在加州的门罗帕克小镇、斯坦福大学西侧一条名为沙丘路的小路,因在两三公里长的范围内聚集了几十家美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成为创业者的朝圣地,他们掌握着全球创业世界的话语权。硅谷当地流传着一个说法: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公司至少有一半是由这条街上的风险投资公司所投。
·拥有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是硅谷高技术产业以及风险投资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文化所在。
实际上,硅谷文化的精髓就是它的创业文化和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硅谷公司生产结构的开放性,人才流动频繁。伴随着人才的流动,知识,尤其是创新性的高新技术,在硅谷区域内由政府、学校、研究机构、公司以及一些培训机构之间建立的复杂网络关系中不断地产生、流动、传播和再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硅谷的发展,成为了硅谷迅猛发展的“血液”。
同时,硅谷人对创业失败的的容忍度很高,硅谷文化中把失败作为宝贵的财富,激发了员工大胆尝试、用于探索的创新热情。硅谷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无论什么肤色,说哪国语言,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才能和特长才是决定个人位置的关键。
法国索菲亚 •安提波利斯科技园这里有不一样的“浪漫”
在遍布法国的40多个高科技园区中,创办于1969年的索菲亚高科技园区是创办最早、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这也是世界公认一流科技园里,与苏州工业园区关系最紧密的园区之一——法国著名的SKEMA商学院同时在索菲亚•安提波利斯和苏州工业园区都设有校区,明年,该校苏州校区更是即将迎来建校10周年。
此次,记者特意采访了三位熟悉SKEMA商学院法国索菲亚校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校区的资深人士,请他们谈谈各自眼中的两个园区。
·系统化的开放创新模式是核心价值
索菲亚科技园是欧洲排名第一的创新型科技园,这里拥有超过2200家企业,36300人在这里工作学习,其中有4000名研究人员,5000名学生,他们来自63个不同国家。
Philippe Chéreau教授,SKEMA全球创业中心总监,曾任SKEMA商学院国际硕士创业与创新专业系主任。他多次往返中国苏州工业园区和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在两地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指导并落实学生们的创业项目。
他介绍,索菲亚科技园是由参议员皮埃尔•拉菲特在1969年设立的,最初的目标就是跨领域协同合作,建立所谓“三螺旋”模式。“在这个目标驱动下,我们创建了一个既平衡又有活力的经济生态系统。在这里,各类研究中心,大学和企业都能在一个加速创新的良性循环中进行合作。”
索菲亚科技园的协同式合作,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同产业集群、不同公司间的,几乎系统化发展的开放式创新模式,这也塑造了索菲亚科技园的核心价值。以大学连接企业和各行各业研究人员为例,SKEMA的研究中心KTO(知识、科技和组织)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其高效的经济生态系统有效预防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目光短浅”的问题。“此外,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有效交流。这些参与者已经不再只依靠各自的核心科技,而是彼此协作,朝着新的实际目标携手迈进。”
“索菲亚科技园如今是一个创新的熔炉,所有领域在其中都有无限可能。” Philippe对此非常骄傲,他认为,这在索菲亚的日常处处可见:工程师、研究人员、企业家、管理人员、学生都可以聚在一处就餐、运动,跨领域跨学科跨年龄层交流。“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消除隔阂,打破思想上的藩篱。”
·具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特质
在SKEMA商学院索菲亚校区担任短期项目拓展经理的杨卉卉认为,索菲亚科技园拥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特质。譬如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保护,“园区内三分之二都是绿化,森林和公园都是重点保护区域。”
同时,索菲亚科技园从工作到生活都营造出一个鼓励沟通,欣欣向荣的氛围。丰富多样的活动把企业、学校、社区紧紧结合在一起,并覆盖各个年龄层,打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品质。
譬如每年九月底,索菲亚科技园会举行“环保出行挑战赛”,鼓励各单位员工改变日常交通习惯,以更加环保的方式来上下班。也鼓励各种安全拼车的平台和软件,缓解区内交通压力,实现绿色出行。每年六月,有“玩在索菲亚”, 类似于全民运动会。主题讲座更是数不胜数,内容涵盖管理类,文化类,科研类, 投资类……讲座地点视学校特质而定,譬如管理类的在SKEMA,科研类的放在工程师学校。
·选择苏州,看到改变,相信这里未来会更好
SKEMA商学院是全球1%同时获得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QUIS、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及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三大认证的商学院之一,在全世界开设了六大校区。SKEMA商学院苏州校区校长Matthieu Dumont强调,学校在选择校区时非常慎重,所有的校区所在地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坐落于蓬勃发展的大型科技研究园或商业中心。
SKEMA商学院的前身之一法国尼斯高等商学院就坐落在索菲亚科技园,是索菲亚科技园生态系统大学机构的中坚力量,而中国校区则选择落脚苏州工业园区。“这里环境优美,企业诸多,经济发达。SKEMA苏州校区所在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更是汇聚了诸多中外大学和研究机构,拥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每年,都有数百名国际学生选择到苏州校区学习生活。”
“我们是苏州工业园区不断进步发展的最佳见证人”,Philippe告诉记者,在SKEMA“扶持初创企业”项目中, SKEMA商学院创业与创新专业的学生和参与项目的苏州工业园区初创企业保持着合作。回顾合作之初,Philippe发现有些企业委托给我们学生们的工作都是很具体的,没有到创新层面。“可能是这些初创企业想立刻跳过‘探索’阶段,尽可能快速进入到‘开发’阶段,这让他们经常低估真正的机遇。”但近年,Philippe发现了企业的改变:“与我们合作的初创企业更关注于建立系统性的创新价值网络,并愿意重新考虑其商业模式的逻辑。”
Philippe认为苏州工业园区一直致力于将不同的技术部门结合在一起,并组织实验室,大学和企业互相交流是非常好的做法。他相信苏州工业园区能够继续为不同集群,不同学科提供开放式创新的条件,打破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壁垒。“索菲亚科技园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实现‘三螺旋’结构,完成各个参与者之间的相互渗透。 我相信,以苏州工业园区超凡的革新能力,一定会更快得达成这个目标。”
韩国大德科学园区长腿“欧巴”们,有颜也有才
成立于1973 年的大德科学城,历经40多年的发展,已是韩国最大也是亚洲最大的产、学、研综合园区,被称为韩国科技摇篮和21世纪韩国经济的成长动力。毫不夸张地说,韩国的许多重大科技成果,是与大德科学城联系在一起的。
这里,诞生了数以万项的科技成果:动态随机存取破储器、6.4万位芯片、64兆位芯片、断层摄像机、肾脏碎石机、黑猩猩基因组图、超薄膜分析技术;在这里,完成了CDMA技术的商业化;在这里,韩国第一颗科学卫星“阿里耶1号”研制成功。
·引领韩国高端产业发展
大德科技园区的建立是韩国政府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标是把该特区建设成为韩国乃至亚洲最优秀的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化和培育新产业的基地,成为推动韩国经济成长的加速器。园区非常重视基础研究等创新研发活动,其主导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上游,企业以创新和研发活动为主,作为大德谷的研发核心区,大德科技园区是韩国最大的产学研基地和产业圈。
高等院校为园区提供大量优秀人才,大学院校按照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就业人员以各类研究人员为主。大德科技园区利用靠近韩国科学英才摇篮之美称的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和忠南大学、韩国情报通信大院等高等院校的有利条件,从这些高等院校中大量引入各研究所和风险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如今大德科技园集中了韩国电子、宇航、通信、生命科学等高技术领域的两万多名人才,在这里形成了以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德,这几个领域基本是均衡发展的。
如今大德科技园区加上大田第3、第4工业区和科学博览会公园、儒城地区、屯山新都市区等周边地区,以及以上两个加工制造产业圈,组成更大范围的大德谷。大德谷作为科研和生产三角点,也真正起到推动韩国经济成长加速器的作用。
·政府助力技术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韩国提出“科技立国”的发展战略以后,独立研发能力逐渐增强,研发投入经费大量增加,但是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却占很小的比重,如1996年国家研发投入经费为138亿美元,其中基础研究投入仅占3.4%。为了摆脱这种以引进和模仿为主的产业技术模式,韩国政府近几年来加强了基础研究,并增加了资金投入。
支持基础科学领域研究,推动前沿科技领域研发,如今的大德科技园区形成了以企业为开发主体,政府承担基础、先导、公益研究和战略储备技术开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大德科技园区主要研发项目都属于科技前沿领域,涵盖信息、生物技术、基础科学、资源、能源和公共福利等。其中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下一代半导体技术和宽带数字网络技术,而生物技术领域主要研发新的生物技术材料、生物医药和农药。根据不同领域,政府积极推动了不同科研中心的建设。
同时,政府设立“创业基金”,对迁入大德的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予以扶持,并提供搬迁补贴、设施补贴、招工补贴、人员培训补贴等。设立科学技术振兴基金、产业基础基金、产业技术开发基金、中小企业创业基金等,用于对特定部门的技术开发活动进行支援。
台湾新竹小清新里的“大智慧”
台湾地区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文艺与清新,导致很多人忽视了这里也有高新技术集群,拥有着强大的创新力量。
成立于1980年的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就是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和智囊团最集中的地区。经过近40年的开发建设,这里逐步走向成熟。网络卡、影像扫描器、终端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产值均占全岛50%以上。IC产业在台湾地区处于垄断地位,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中心之一。
·精明的选址,和科学的建区方针
在建园之初,台湾地区政府就对园区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确定了科学化、学院化、国际化的建区方针,为园区选择了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精密仪器机械、生物工程、集成电路、通讯、光电等具有广阔前景的六大高科技领域。
事实这也证明了新竹产业定位的前瞻性眼光,其构建的产业集群和网络型产业体系,正在为新竹继续腾飞添砖加瓦。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选址新竹发展科技产业,台湾地区政府也是看中了园区和周边区域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智力资源丰富。新竹科学园附近有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如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华工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在附近。
同样,如今的新竹也特别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据了解,新竹园区规定,企业雇佣台湾本地科技人员数必须占科技人员总数的 50%以上,以保证把更多的台湾科技人员培养成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为了开发科技人力资源,新竹先后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科学管理学会等团体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整合,最大程度满足科技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除此之外,园区内许多企业都留有15%—20%的股份,用于分配给员工。
如今的园区,许多公司刚刚建立,职员就可以入股。等到公司开张,股票上市,股价上涨时,公司将它高价出卖,公司的利润跟员工分享。这样,从眼前看是降低了投资人的收入,但在公司的广大员工中形成了一种与公司共命运的心态,增强了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调动了职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依靠内生力量,发展高新技术
上个世纪70年代,金融危机、粮食危机、石油危机相继爆发,台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急需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省内经济发展。台湾当局选择了建立科技园区的方式来促进产业升级,开始建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渐渐人们发现,高速发展的新竹园区带动了台湾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成为台湾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而也促使了台湾从低成本的制造中心成功转型成为全球创新经济的高附加值制造中心。
而新竹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除了拥有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以外,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是最主要的原因。
目前,台湾地区的十大企业中,有7家是“出生”在新竹地区的,整个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产值占到了台湾生产总值的10%。在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企业大多数是台湾本地的资本,利用本地企业的发展壮大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有效地避免了依赖外资的风险。
马上迈入“不惑之年”的新竹园区,其目标也从最初的“突破台湾劳动密集产业发展瓶颈,促进本地区科技生根、产业升级”逐渐演变为“把地区的科技产业推向世界舞台,创造出独步全球的产业竞争力”。相信坚持依靠内生力量的新竹,一定会在这个舞台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