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新华街出土的窖藏西夏铜器珍品
2018-10-12撰文
撰文/弭 辉
① 鎏金文殊菩萨铜造像尺寸:通高58.5cm 重28.8kg说明:造像通体鎏金,上部为文殊菩萨,头戴高冠,面部圆润,大耳垂肩,双目微合,神态慈祥。身着宽袖紧身天衣,胸佩璎珞,飘带绕体,手持如意,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莲花座下垫一火云纹蟠龙戏珠图案的披毡于下部坐骑狮背上,狮子两眼圆睁,尾巴卷曲。狮子侧首俯卧,呈现出既顺从又不失威猛的神态。
②鎏金寒山铜造像 青铜鎏金尺寸:通高55cm 重16.4kg说明:取立姿,足踏双层六边形须弥台。黑发披肩,细眉长目,满脸笑容,身着宽袖紧身袈裟,系腰带,衣衫褴楼,左肩斜挎结绳串联的五个葫芦,右腰胯下挂一锦囊,双手各置左右,左手持书囊。面容幽默而诙谐,神态自若,形象逼真,充分表现出寒山这位出世高僧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寒山,又名“寒山子”,是唐代的诗僧。其诗朴实自然,禅意深邃,《全唐诗》收有三百余首。
③鎏金观音菩萨铜造像尺寸:通高64.5cm 重21.5kg说明:造像通体鎏金,精致华美上部为观音菩萨,头戴化佛冠,冠中央有一尊小坐佛。大耳垂肩,双目微合,神态安详,端庄肃穆。身着宽袖紧身天衣,胸佩璎珞,飘带绕体。左右肩花枝上各托一个净瓶宝物。左腿单盘,右腿支起,左手放在左腿,右手置于右膝,半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莲花座下垫二龙戏珠图案的披毡于下部坐骑望天吼背上,望天吼翘首伏卧,双目仰视,呈现出恭顺又不失雄健的神态。狮吼观音为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是使三界众生脱离苦海所化现的观音,汉译亦名骑吼观音、狮子吼观音。吼为龙生九子之一,由于是传说动物,人们就以狮子为原形来创作,但在头上加两个角以示区别,观音与吼组合之形象宋以前未见,南宋时代木雕中偶可见此题材,及至元明,特别是明代颇流行。
1986年4月,银川市新华百货大楼在扩建后楼,建筑工人进行楼基打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古代窖藏。说来也十分凑巧,4月的银川正是风沙天气,可发现窖藏的那天,天空格外晴朗,风和气爽。当日操作打桩机的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工人,当一根水泥桩打入地下后,老工人感觉声音不太正常,于是立即停机,叫来工地的技术员一起查看,发现地下果然有个被虚土掩埋的土坑。工人们刨开坑口的虚土,看到坑内埋有金属物,器表还闪闪发光。他们意识到地下可能埋有古代文物,立即派人到新华街派出所报案。派出所的领导听了工人的报告,一面派民警前往保护现场,一面把这一发现打电话通知了宁夏博物馆。博物馆主管考古工作的负责人得知有重要文物被发现后,即刻组织考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了现场。
考古队员到达新华百货大楼后楼扩建工地时,除有一位民警在发现文物的窖坑旁守卫外,工地上的工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没有一个围观的群众。看来工地上发现文物的消息并没有传扬出去。考古队员向守卫的民警介绍了身份,并向工人们询问了窖坑发现的经过。之后,先对窖坑周围的土质土层做了探查,在判定窖坑周围没有其他古代建筑遗迹后,才开始对窖坑进行考古发掘。
由于只是一个面积不大的窖坑,所以考古工作的技术难度不大,但因为是在正施工的建筑工地上进行发掘,而这个建筑工地又与银川市最繁华的商业街——新华东街相邻,因此发掘时间不宜过长。到场的考古队员按照考古工作程序和要求,有的负责清理,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绘图,有的负责照相,从上午11时左右,一直忙到下午五六点钟,终于使窖坑内的所有埋藏物重见天日。窖坑内除发现有宋代和西夏时期的破碎瓷片外,共出土青铜文物10件,其中有7件是佛教人物的鎏金铜造像;2件六棱双耳网纹长颈铜瓶(一件完好,一件残损);1件双龙首八卦铜钟。这一发现让所有在场的考古人员兴奋不已,如此众多的青铜文物一次性出土,在宁夏考古史上尚属首次,尤其是7尊佛教人物鎏金铜造像,不仅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比例匀称,工艺精湛,而且出土时金光灿灿,具有极高的工艺和科研价值。
关于宁夏银川新华街出土的这批窖藏青铜器物的断代,当时学术界是有争议的。有的学者从出土现场的地层关系及其它文物推断,认为应属于西夏后期;而亦有学者从器物的造型及制作风格上分析,认为其更接近于明代。1996年,其中的9件铜器经国家一级文物鉴定组专家确定为一级文物,年代为西夏。其埋藏年代当在西夏晚期,体现了西夏时期文化的兴盛及先进的冶金工艺铸造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工艺研究价值。
④鎏金天王铜造像尺寸:通高57.5cm 重16.2kg说明:佛教中的天王是护持佛法的神。该造像为四天王(亦称“四大金刚”)之一,通体鎏金。取立姿,头戴宝冠,横眉怒目,长髯拂胸,身着金甲,下衬宽袖征袍,披带飘摇。左臂弯曲向上,食指和小指向上,其余三指微屈,右臂内屈,右手握空拳(原应握有兵器),足踏半马蹄形山岳台座。此像似为南方增长天王。黑水城出土有一副西夏时期的增长天王画像,作亦色忿怒形。
⑤鎏金韦驮铜造像尺寸:高58cm 重17kg说明:造像通体鎏金,取立姿,盔缨飘拂,护耳翻卷,面相方正威严,金甲裹身,下衬宽袖征袍,披带临风扬起,双手合十于胸,两肘间横托降魔杵,造型奇伟神武。韦驮,亦称韦驮天将或韦天将军,其造型一般身披甲胄,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韦驮像宋代即已出现,西夏文《阿毗达摩顺正理论》卷首佛画亦有韦驮立像,造型亦为双肘横托降魔杵,可见宋、西夏时韦驮的造型择式颇为一致。
⑥鎏金普贤菩萨铜造像尺寸:通高61.5cm 重28.8kg说明:造像通体鎏金,上部为普贤菩萨,头戴高冠,面部圆润,大耳垂肩,双目微合,神态慈祥。身着宽袖紧身天衣,胸佩璎珞,飘带绕体。手持如意花枝,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莲花座下垫一火云纹蟠龙戏珠图案的披毡于下部坐骑象背上,大象侧首伏卧,双目微合,长鼻弯曲,姿态文静,神态恭顺,整体给人以神圣肃穆之感。
⑦鎏金天王铜造像 青铜鎏金尺寸:通高56cm 重16.8kg说明:取立姿,足踏双层六边形须弥台。披长发,圆面长耳,满面笑容,满面和善,含胸腆腹,胖而不臃,身着宽袖紧身袈裟、系腰带,衣衫褴褛,右肩斜挎结绳串联的五个葫芦,左腰胯下挂锦囊,右臂自然上举,右手掌心朝左,五指微分,食物朝上,左臂宽袖下垂,手执笤帚,赤足免冠,面容诙谐,蓬头憨笑,形象逼真。
⑧双龙钮八卦纹铜钟尺寸:通高66.5cm 口径52cm 重64.5kg说明:青铜质,钟顶端二蟠龙附纽,左右两龙双爪弯曲抓地,龙爪瘦劲遒奇,肘尖向上突起,探首躬背呈拱形;龙头双角上指,两须前伸;项脊呈锯齿状,鳞片齐整,层次分明。钟身肥硕,钟肩饰一周串珠垂莲,莲瓣丰腴;采用双道纵起凸棱八分钟身,腰部中间横施三道凸弦纹,将钟身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方框格内填以八卦图形。钟口为八面凹弧状。
⑨六棱双环耳长颈铜瓶尺寸:高55.3cm 腹径24.5cm 口径14.8cm 重6.4kg说明:出土2件,大小、造型相仿。这件完整的高55.3厘米,腹径24.5厘米,口径14.8厘米,重6.4千克。体呈六棱六面,直口,平唇,颈修长,鼓腹低垂,高足。颈部铸有对称的龙首形双耳,内套圆形活环,颈部、活环及足部饰网状斜方格纹,造型古朴典雅。